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苏阿皮蒂水电站的泄流底孔参与了宣泄洪水保证大坝安全的重要任务。由于底孔的水头高、流量大,水力特性复杂,通过理论计算与模型试验验证,泄流底孔的泄量计算值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挑流消能的冲坑深度的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稍有差异,但不影响坝趾基岩稳定。弧形工作门后设置1. 2 m高的跌坎,边墙两侧各设0. 5 m的突扩,模型试验表明,突跌突扩的措施达到了掺气减蚀的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进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了喀腊塑克水库大坝底孔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设计基本合理,但出口明槽段底板有产生空蚀的可能。建议优化底板曲线并采取抗蚀措施。该试验成果对工程设计和其他模型试验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铜街子工程排沙底孔的体型设计、水力设计及结构设计作了较全面地论述,并通过枢纽模型试验、水力断面模型试验、工作门动态水力模型试验及结构模型试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三门峡水利枢纽底孔严重磨蚀破坏,影响大坝安全运用。为解决这一难题,进行了多项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证实泥沙磨蚀为底孔破坏主要原因。据此进行底孔修复设计,使底孔和大坝能够安全运用。实践证明,底孔修复设计是正确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戈兰滩水电站泄水建筑物集中布置在主河道,且表孔和底孔采用"五表二底"的高低重叠布置方式.采用宽尾墩-消力池-底孔跌流联合消能方式.水工模型试验表明宽尾墩形式效果良好.表、底孔已经投入运用,运行结果表明设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已建工程及模型试验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提出了弯曲河道上电站分流、分沙关系式,及厂房底孔排沙流量计算式,用来确定厂房排沙底孔规模。论述了厂房底孔的布置设计与试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7.
莲花寺水库泄洪建筑物由一孔泄洪排沙底孔、两孔溢流表孔组成,在初步设计阶段为了验证泄洪建筑物的泄流能力、水流流态以及消能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研究,通过理论设计与模型试验相结合,优化了底孔与消力池衔接型式、左侧边墩型式,改善了消能效果。研究成果可为设计单位提供技术参考,对同类工程设计和其他模型试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潘庆Shen 《人民长江》1995,26(3):51-55
根据三峡水利枢纽坝区泥沙模型试验成果和国内葛洲坝等水利枢纽泄洪和电厂排沙底孔的实测资料,对三峡工程坝区水流运动特性进行了论述,对初步设计选定的电站排沙工程设施进行研究。认为初设选定的排沙设施布置基本合理。从三峡水利枢纽坝区水流泥沙运动特点来看,电站防沙措施采用集中布置,以及在高程较低的部位布置一些排沙底孔,其防沙效果是明显的。但紧靠左、右岸的排沙底孔,则以适当降低其高程并相应左移和右移为宜。在不考  相似文献   

9.
高桥水电站取水口防沙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璐  田辉 《水利水电技术》2007,38(12):91-94
高桥水电站取水口防沙设计,在原束水墙结合冲沙槽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水工、泥沙模型试验。根据模型试验成果,先后进行了沉沙池方案、潜堰方案、潜堰+丁坝方案、圆弧形挡墙方案等的综合比较,最终选定了圆弧形挡墙方案,基本上解决了水电站取水口“门前清”和粗颗粒进入水电站取水口的问题,大坝泄洪冲沙底孔排沙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10.
泥沙磨蚀是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关键问题,泄流排沙底孔担负着主要的排沙任务,由施工导流底孔改建的1 ̄8号底孔过流后发生严重破坏。基于大量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的资料,分析底孔水流的流态和空化特性、底孔破坏机理,介绍了底孔的二期改建措施及应用效果,说明底孔改建是成功的,其经验对其他工程泄流排沙建筑物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白莲崖水库是安徽省首座超百米的碾压混凝土高坝,枢纽布置采用中底孔联合泄洪,泄洪建筑物具有工作水头高、相互干扰等特点,设计难度较大.文中介绍白莲崖水库整体模型试验、减压试验、掺气减蚀试验前后近十年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和泄洪建筑物平面布置、体型细部尺寸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水利枢纽工程底孔泄洪洞的模型试验研究,优化了底孔泄洪洞工作闸室段体型,改善了水流流态,并提出在底孔泄洪洞工作闸室段增加折流器体型修改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修改方案有效地改善了水流流态,水流冲击边墙形成的水翅稳定.同时,通气孔内没有积水现象,能够形成稳定的侧掺气空腔和侧空腔,侧空腔和底空腔的长度明显增加,且各项水力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某重力坝工程最大坝高67 m,其泄水建筑物由4个溢流表孔与2个泄洪排沙底孔组成,采用底流消能方式,因水库泥沙问题较为突出,设计方面制订了优先开启底孔进行泄洪排沙的运行方式。整体水工模型试验发现,当宣泄中小洪水底孔全开运行时,由于入池Fr数小,且下游水位低,导致底孔消力池消能效果欠佳,护坦下游河床冲刷严重,为此对泄水建筑物的运行方式进行了调整,采用底孔闸门半开运行并启用表孔参与泄洪的运行方式。水工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泄洪底孔采用半开方式能显著提高消力池消能效果并减轻下游冲刷,是适合于本工程的泄洪排沙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底孔溢流堰设计与施工中所采取几个的关键技术;其中基于物理模型试验进行底孔溢流堰设计。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底孔溢流堰设计既能保证水流平顺,过流能力大,又能保证不出现导致堰面发生破坏的堰面负压。此外,底孔溢流堰施工通过采用倒弧面模板和混凝土分区等工程措施可保证堰体混凝土满足强度、抗冲、温控以及平整度等要求。这些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溢流堰设计与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缅甸DAPEIN(Ⅰ)水电站排漂设计方案,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了在常遇洪水、设计洪水、校核洪水等工况下的排漂能力.对冲砂底孔上延箱涵进行了结构优化,最终确定排砂箱涵正对来流方向阶梯式开口方案,且将冲砂底孔平板闸门优化为弧形闸门,同时满足电站进水口取水防沙和排漂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缅甸DAPEIN(Ⅰ)水电工程的概况,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冲砂底孔的动水压力特性,指出了原设计体型存在的问题,对底孔堰面体型进行了修改,并对修改后的堰面体型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负压及空化空蚀是堰面设计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伟  侯庆宏  丁正忠  谢腾飞 《水力发电》2020,46(1):61-63,88
简要介绍了苏阿皮蒂水电站金属结构设备的整体布置、设计选型和运行方式,并着重对电站快速门液压机布置方式、3号导流洞封堵门启闭机与泄洪底孔事故门启闭机永临结合方法和泄洪底孔工作门模型试验研究及优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高水头动水闭门试验由于水力学复杂、不定因素较多、甚至可能引起次生灾害,一直行业内较忌惮的工作.小湾水电站放空底孔事故链轮闸门经过模型试验研究及参建各方的努力,成功完成了设计水头下的动水闭门试验,对该闸门的模型试验、原型试验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及分析,并就两者进行了对比,为今后同类型高水头闸门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对功果桥大坝底孔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简化水工建筑物结构布置,降低大坝施工难度和提高工程效益的目的。对选定方案底孔进行体型及细部结构设计,并结合水工模型试验进行验证,确定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工程三期截流模型试验在前坪模型场进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利用大坝底孔导流试验在前坪三峡模型场1:100枢纽整体水工模型上进行,并于8月底正式开始放水测试。至目前,模型测试工作已经收尾,即将提供试验成果。这次大坝底孔导流试验从今年5月初就开始准备,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