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西南某油气公司页岩气开采油基钻屑样品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在对其进行理化指标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热化学洗涤法进行基油分离处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除油剂中各药剂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程度:基油剥离剂润湿反转剂渗透剂;最佳加药量:基油剥离剂S的质量浓度为0.5 g/L,润湿反转剂CTAB的质量浓度为150 mg/L,渗透剂OT的质量浓度为50 mg/L。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工艺参数,考察了温度、pH、时间、洗涤次数、除油剂与油基钻屑的体积比对油基钻屑除油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pH在4左右,V(除油剂)∶V(钻屑)为3∶1,洗涤温度为50℃,洗涤时间为1.5 h,基油分离后泥饼石油类物质质量分数低于1%,同时,分离液可循环用于新的油基钻屑稀释,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阐明微波热解析处理油基泥浆钻屑机理和优越性,通过微波处理油基泥浆钻屑的实验和处理后油基泥浆钻屑的热失重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本试样处理后含油量为0.4364%,完全符合国家钻井废弃物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1%的含油量标准,甚至达到并超过了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0.5%含油量的排放标准,因此微波热解析法处理含油钻屑时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椰油胺聚氧乙烯醚为主表面活性剂,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白油为油相,NaCl溶液为水相,并添加少量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了一种可循环回收利用的微乳液型油基钻屑除油剂,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探究了微乳液除油剂的回收率、除油效果、循环稳定性、润湿特性、界面张力。结果表明,除油剂与油基钻屑的质量比为3∶1时,除油剂回收率大于90%。常温下,微乳液除油剂清洗钻屑后,可使钻屑含油率降到2%以下;50℃下清洗时,可使钻屑含油率降低到0.83%,循环回收使用5次后,仍保持良好的除油效果。所制备的微乳液除油剂具有良好的润湿反转性,且与白油、煤油均有较低的界面张力。该微乳液型除油剂易制备、除油效果好、可多次循环回收利用,能够有效解决油基钻屑除油过程中除油剂的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南海东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全面提升,大位移井的数量也呈逐年递增趋势。为满足大位移井工程需要,油基泥浆也随之广泛应用,产生的含油钻屑将对海洋石油开发的环境监管及成本费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本文重点介绍南海东部冬季季风期某海上平台使用电磁感应热脱附处理技术及钻、减一体化处理工艺对含油钻屑进行减量化处理,为海上平台随钻处理含油钻屑提供了借鉴思路及方向。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烃类萃取剂A、烃类萃取剂B、烃类萃取剂C、四氯化碳、苯、石油醚对岩屑的处理效果,选择出最优的萃取剂进一步复配,得到一种由烃类萃取剂A、烃类萃取剂B、石油醚组成(体积比为6∶4∶1)的高效环保型复合化学萃取剂。考察了剂屑比(m L∶g)、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搅拌速率、盐(Na Cl)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最佳条件为:萃取剂∶油基钻屑=4∶1 m L/g,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35 min,搅拌速率130 r/min,Na Cl加量1%。在最佳萃取条件下,萃余残渣含油量可降至0. 57%,达到《含油污泥处置利用控制限值》(DB61/T 1025—2016)要求。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1):93-96
考察了烃类萃取剂A、烃类萃取剂B、烃类萃取剂C、四氯化碳、苯、石油醚对岩屑的处理效果,选择出最优的萃取剂进一步复配,得到一种由烃类萃取剂A、烃类萃取剂B、石油醚组成(体积比为6∶4∶1)的高效环保型复合化学萃取剂。考察了剂屑比(m L∶g)、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搅拌速率、盐(Na Cl)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最佳条件为:萃取剂∶油基钻屑=4∶1 m L/g,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35 min,搅拌速率130 r/min,Na Cl加量1%。在最佳萃取条件下,萃余残渣含油量可降至0. 57%,达到《含油污泥处置利用控制限值》(DB61/T 1025—2016)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方法对预处理后的粉煤灰进行改性,并对模拟配置的含油废水进行处理,以COD、油份为指标分析改性剂对含油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硫酸改性后的粉煤灰除油效果最好;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改性剂浓度、改性时间、灰酸比等因素对除油效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粉煤灰吸附石油烃的最佳改性条件为:室温,改性剂为1.0mol/L硫酸溶液,搅拌速度315 r/min,搅拌时间30 min,灰酸比1∶5。在该工艺条件下,石油烃的浓度由1167 mg/L下降至2.8 mg/L,除油率为99.76%,达到较好的除油效果。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8):2207-2214
从油基钻屑的无害化处理、油品的回收再利用、组合处理技术和钻屑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介绍了各种油基钻屑处理方法,调研了各种处理方法的最新研究方向与成果,结合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在不断优化油基钻屑处理技术的同时,建立油基钻屑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成立一套从油基钻屑无害化处理工艺-钻屑的资源化产品测试-资源化产品长期性环境影响的检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壳牌四川金秋项目钻井过程中,使用油基钻井液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即含油钻屑,无法安全排放的问题,对XX1、XX2、XX3和JH3井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分析,得出废弃物含油均大于15%。通过离心机将固体废弃物中液体回收,回收后的液相可循环利用,对回收的固体加入洗液进行热洗,经甩干机后可使钻屑含油降至0.92%,解决了固体废弃物无法排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页岩气开发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油基钻屑。为了实现油基钻屑的资源化利用,本文研究了热解终温对油基钻屑热解产物分布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基钻屑中的油水轻组分在50~250℃之间受热汽化逸出,碳酸盐在450℃之后大量分解,油基钻屑中的硫元素在气相中主要以H2S形式存在。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固相残渣收率明显降低,气相收率明显升高,油水收率缓慢升高。测试结果表明,在热解温度不低于300℃时,油基钻屑残渣的含油量可降低至0.3%(质量分数)以下。热解回收油组成主要为白油,沸程与柴油相当,油品品质优秀。油基钻屑热解的气体总产量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逐步升高。结果认为,在油基钻屑热解工业化的过程中,应该控制热解终温保持在450℃以下,以避免能量的浪费和有害气体的逸出,同时增加传热效率,保证物料热解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