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付涛 《煤》2020,29(5):48-48,61,78
煤层残存瓦斯含量和残余瓦斯含量是煤矿瓦斯管理、抽采达标评判、突出危险性评估的重要参数,其准确的定义及测定关系到矿井瓦斯防治乃至整个"一通三防"工作的科学开展,同时也关系到煤层气资源的合理评价。根据现行相关标准、规范和实际应用情况,对煤层残存瓦斯含量和残余瓦斯含量的定义、取值及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完善相应的标准规范体系,进而为我国煤矿的瓦斯防治、矿井煤层气资源评价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掌握矿井煤层瓦斯含量分布,有效治理瓦斯灾害及开发利用瓦斯资源,对比分析了寺河煤矿、赵庄煤矿井田及邻近区域实施的92口煤层气井瓦斯含量,地勘时期测定的86组瓦斯含量和生产期间井下实测的原始瓦斯含量。结果表明:寺河煤矿煤层埋深在300~450 m时,煤层气含量约为井下实测瓦斯含量的1.28~1.37倍,地勘瓦斯含量约为井下瓦斯含量的1.01~1.10倍。赵庄煤矿煤层埋深在600~750 m时,煤层气含量约为井下实测瓦斯含量的1.05~1.41倍;煤层埋深在450~700 m时,地勘瓦斯含量约为井下实测瓦斯含量的1.01~1.35倍。基于此,得到多源瓦斯含量数据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参数测试条件不同,采样方式不同、残存瓦斯含量测定方法及内容不同等。  相似文献   

3.
基于煤层瓦斯分布规律和瓦斯含量预测来指导矿井瓦斯预抽、制定合理的矿井生产作业制度和煤层气的开发。在分析造纸房井田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影响矿井瓦斯赋存的地质因素,得出矿井瓦斯赋存规律,绘制出C7号煤层瓦斯地质图,得出了C7号煤层瓦斯含量沿煤层倾斜方向基本上是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大,在矿区东南部埋深大于300 m时,瓦斯含量最大值为18 cm3/g。  相似文献   

4.
煤层气资源的评估是规划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基础。本文根据我国煤层气开发的已有成功经验和煤层气资源与煤层共生、共储、共采的特点,认为近期内应以煤炭可供开采的资源量为基础评估煤层气资源才有比较现实的意义。以对各矿区煤层测定的大量瓦斯吸附常数、孔隙率、煤质分析资料和现场实测的煤层瓦斯压力为基础,计算了煤层的瓦斯含量,并提出了以目前中国主要煤矿区为单元的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中国主要煤矿区的煤层气保有资源量总计为47303.4亿m^3。,备采煤层气资源量为13878.6亿m^3。  相似文献   

5.
利用勘探钻孔煤心煤样的煤层瓦斯(煤层气)含量测定数据可求得煤层瓦斯自解速率和自衰系数,二者能直接而客观的反映煤中气体逸散的基本特征,对生产矿井煤层瓦斯涌出方式判断及突出危险性评价很有实用价值,可作为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新指标。本文介绍了自解速率和自衰系数的计算方法,列举了陕北侏罗纪弱粘煤、山西晋城石炭二叠纪无烟煤及其它地区部分煤层的计算结果,分析了瓦斯含量、煤体结构、煤层温度等因素对自解速率和自衰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现有的行业规程、规范及技术标准中关于"煤层残存瓦斯含量"的定义、测定与计算方法存在的歧义与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随着矿井煤炭的开采与瓦斯的抽采,煤层残存瓦斯含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应该按照实际条件将煤层瓦斯残存量分为瓦斯残留量与瓦斯残存量两个基本类型,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定义及描述,以更好地满足测定、计算与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认清并掌握煤层瓦斯含量的分布规律,对有效防治矿井瓦斯灾害和合理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的有着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屯留煤矿3#煤层实测的煤层瓦斯含量进行整理,综合分析了影响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得到了屯留井田3#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夏森林 《煤炭技术》2005,24(9):73-74
通过对顾桥煤矿不同煤层及同一煤层不同水平的瓦斯含量分析,总结出矿井瓦斯分布特征,同时建立了关于矿井瓦斯含量与煤层埋深的回归方程,对做好矿井瓦斯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森林 《陕西煤炭》2013,32(3):12-13,29
为了掌握肥田矿井6#煤层的瓦斯赋存规律和煤矿瓦斯灾害危险程度,通过现场打钻和实验室取样测试分析等工作,同时结合地勘时期煤层瓦斯参数,对实测煤层瓦斯参数和地勘时期瓦斯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对地勘时期煤层瓦斯含量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煤层瓦斯含量随煤层埋深的变化规律,实现了6#煤层瓦斯含量的预测,为矿井下一步煤层瓦斯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矿井煤层气储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煤层气》1996,(2):102-105
当前国内外计算煤层气储量,是以煤样的含气量和煤炭储量乘积得出的。实践证明,煤层瓦斯含量高并不都是高瓦斯矿井,煤层含气量低也有高瓦斯矿井。究其原因是计算煤层气储量时,将煤样的“残余量”参与储量计算,或岩层孔隙中赋存的煤层气未考虑,而两者又往往不能互补,使得煤层气储量计算不准。同时针对我国已往对煤样瓦斯解吸时间太短,残余量偏大的问题,可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煤样的解吸量和不能利用的残余量。根据已知煤层气含量和校正后的相对涌出量.推算煤层采动范围岩层的含气量,并对矿井开发和钻井抽放瓦斯等不同情况,提出对采空区及用钻井采气等计算储气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运用瓦斯地质理论与方法,通过对瓦斯赋存逐级控制特征与地质构造特点的分析,研究矿区矿井的瓦斯赋存特征和瓦斯地质规律,对其瓦斯涌出量和瓦斯含量做出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下霍井田3#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和瓦斯赋存的分析研究,绘制了井田内瓦斯含量等值线图,并对矿井不同开采时期的瓦斯涌出量进行了预测,确定了矿井不同开采时期的瓦斯涌出等级,指出矿井开采二、三、四采区时需要进行瓦斯抽放,对矿井安全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安徽淮北矿区瓦斯抽放效果检测,得出了适合淮北矿区地质条件下解决瓦斯抽放的办法及设计以及瓦斯钻场的一些经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煤矿近年发生的68起瓦斯事故,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预防瓦斯事故的措施及工作重点和科研方向,从而减少和杜绝瓦斯事故,确保职工生命安全和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尽管国家对煤矿安全治理极其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开采深度加深,开采条件就越来越复杂,煤层瓦斯更加难以治理,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结合马尾沟矿井相关资料,研究分析了马尾沟矿井瓦斯赋存条件,探讨矿井地质构造特征,找出影响矿井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是煤层埋藏深度。建立煤层底板标高和煤层瓦斯含量的数学相关性关系,预测出深部煤层瓦斯赋存规律,从而对矿井安全生产以及煤层深部开采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注气驱替煤层瓦斯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煤层瓦斯采收率,并具有环保性。基于国内外注气驱替煤层瓦斯发展状况及主要机理,从注气位置(地面和地下)、注气模式(自然涌出、负压抽采、只注不抽、边注边抽和间歇注气等)和注入气体种类(纯CO_2、纯N_2和混合气体等)等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我国注气驱替煤层瓦斯技术的应用现状。最后,结合注气驱替煤层瓦斯现阶段的发展现状,从低煤阶煤层气注气技术、多储层联合开采注气技术、深部煤层气注气技术、新型气体注气技术和多措施联合注气技术等五个方面对注气驱替煤层瓦斯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胡宇 《煤炭技术》2014,(4):270-272
为了研究裂隙微观形态对煤层气运移控制作用,根据粗糙度及其各向异性因子构建3D裂隙空间,然后在单相流条件下模拟了流体的行为,进而推演宏观渗透性能,分析了裂隙表面微观几何形态对其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粗糙表面的裂隙空间的渗透率低于理论模型预测结果,粗糙度分形维数越高,裂隙的渗透率会增大。  相似文献   

18.
吴声彪  肖波  左娜  江建方  杨家宽 《有色金属》2003,55(Z1):178-181
介绍国内外焦炉煤气净化技术的研究现状.评述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焦炉煤气净化工艺,如煤气中焦油、氨、萘、苯及H2S的脱除方法和应用情况.指出现有焦炉煤气净化技术存在的问题,探讨煤气净化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李朝辉 《煤炭技术》2006,25(7):51-52
通过对祁南煤矿32煤层压力及含量分析,结合32煤层地质及开采情况,对32煤层的瓦斯涌出进行了合理的预计,有效地指导了32煤层的生产。提出的瓦斯预测技术对同类矿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鸡西矿区丰富的瓦斯资源和先进的瓦斯抽采技术为瓦斯发电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2 a的瓦斯发电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