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淮安三线船闸土锚施工和试验情况。在软弱土层和复杂土质情况下,利用分散压缩型锚索的结构特点,通过土锚试验、修改设计、改善施工工艺等综合措施,保证达到设计承载力。对以后土锚的应用与发展起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旋喷土锚的机理、试验及应用情况,供设计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程建设的推动出现一些土钉支护设计软件,为设计者节省很多时间。但对于淤泥土层和二种土层CФ值相差较大时软件计算结果失真度较大。分析原因,认为主要是土钉、土锚的力学模型建立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对土锚、土钉的力学模型在前人基础上提出初浅分析,同时对土钉加固土体作用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旋喷土锚的机理、试验及应用情况,供设计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5.
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中的土锚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吴文  徐松林 《土工基础》2000,14(1):27-30
通过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中的土锚的拔拉试验及土锚中的钢筋应用测试 ,研究了土锚的极限拔力与锚土界面位移及土锚中的钢筋应用分布 ,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前采用的土钉支护设计软件,为设计者节省很多时间。但对于淤泥土层和二种土层Cφ值相差较大时软件计算结果失真度较大。本文对土锚、土钉的力学模型在前人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即采用锚管加固土体,提高土体的C、φ值使土体稳定。同时对土钉加固土体作用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土层灌浆锚杆锚–土界面剪切蠕变特性,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锚–土界面蠕变试验方法,并设计制作了相应的试验装置。通过分级加载蠕变试验,得到了锚–土界面剪切蠕变曲线,采用"陈氏加载法"将分级加载曲线转化为分别加载曲线。分析试验结果发现,锚–土界面衰减蠕变阶段的位移–应力关系采用幂函数、位移–时间关系采用改进双曲线函数拟合效果最好。由此建立了适合锚–土界面衰减蠕变阶段的经验蠕变模型,该模型可更好地拟合并预测衰减蠕变曲线。同时,在该衰减蠕变模型基础上,引入Kachanov损伤因子考虑加速蠕变损伤,建立了适合锚–土界面加速蠕变阶段的加速(损伤)蠕变模型。  相似文献   

8.
吸力锚土塞在粉质粘土中形成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在室内粉质粘土土槽中进行吸力锚土塞形成试验 ,给出了部分试验结果。通过模拟海上吸力锚沉放过程 ,研究土塞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及模型沉放过程中压力差、沉放速度等因素对土塞形成产生的影响。并对一些试验现象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9.
曹作忠  汪斌 《建筑施工》2001,23(6):411-412
海口市海军后勤部某招待所基坑土钉、预应力土锚联合加固成功的实例表明,在具有饱和淤泥质粘土软弱夹层中采用土钉、预应力土锚联合加固技术可靠、施工经济便捷,在深基坑加固领域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深基坑设计实例分析,详细介绍了桩锚土钉联合支护工作机理、设计内容,通过现场监测结果及实践运营,验证了桩锚土钉联合支护效果,说明该方案是可靠和可行的,为类似条件下桩锚和土钉联合支护基坑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工业建筑》2021,51(6):150-155
为研究螺旋锚基础的适用性,促进其在碎石土地基中的应用,在室内开展了重塑碎石土地基螺旋锚整模和半模轴向上拔静载荷试验。基于上拔荷载-位移关系曲线、碎石土体纵断面裂缝分布及形态等试验结果,分析碎石土中螺旋锚抗拔承载特性,以及锚盘对其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螺旋锚抗拔承载机理。结果表明:浅埋于碎石土中的锚盘往往发生整体剪切破坏并且承载力具有弱化现象,而深埋锚盘主要发生上部土体局部剪切破坏进而变形逐渐增大;螺旋锚承载过程初期,锚盘上部碎石土被挤密,荷载与位移呈近似线性关系,随着荷载的增大,锚盘上部土体被压缩、剪切,导致变形不断增大,最终导致承载失效;锚盘数量越多、埋深越大,螺旋锚抗拔承载力越大、变形越小,增加埋深对承载力影响在小位移时即可充分发挥作用。因此,碎石土中螺旋锚属于一种深基础,锚盘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其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杨武 《中外建筑》2011,(1):119-120
本文分析了锚管式土钉支护结构的一般施工工艺及施工中各工序的施工要点,并重点研究了锚管式土钉支护结构的构造、锚管的加工工艺、锚管的施工、注浆工艺。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新型高压旋喷土锚在基坑支护设计中的应用。旋喷土锚在基坑支护体系中所能提供的拉力大,对降低桩身弯矩和桩身侧向位移效果明显。将旋喷土锚应用于某深基坑的支护工程中,监测结果表明,该工程支护桩身实际位移最大值、地表沉降值均小于计算值,表明将旋喷土锚用于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刘仁平  郑必勇 《建筑技术》2007,38(12):922-924
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山西路办公楼基坑深7.2m,系垂直淤泥质土边坡,采用旋喷土锚支护,将土锚与旋喷工艺结合,用于饱和淤泥质土的边坡,支护效果良好。旋喷土锚一次成锚,工艺简便,省工省时。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复杂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某深基坑土钉与土锚联合支护技术的设计和施工,简单介绍了工程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重点介绍了设计方案、监测结果及特殊情况施工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鄂北调水工程某高膨胀土滑坡为例,开展了现场探槽取样试验、室内物理力学试验及室内CT试验,揭示了滑坡主要是裂隙强度控制下的膨胀土边坡失稳。针对探槽揭示的滑动面的分布特征,论述了伞形锚技术的加固机理、加固方案、施工工艺等,通过现场监测资料可知,采用伞形锚加固后,在后期开挖及施工过程中滑坡是稳定的,从而验证了伞形锚加固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吸力锚基础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海洋结构物基础形式在海洋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砂土中的吸力锚沉贯研究,传统试验或有限元数值模拟存在一定局限性。采用基于离散单元法与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CFD-DEM)流固耦合方法对吸力锚在砂土中的吸力贯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与室内物理模型试验、沉贯阻力理论解析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CFD-DEM流固耦合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地,从土颗粒细观尺度上深入分析吸力锚在砂土中沉贯特性。数值模拟捕捉到贯入过程中锚内土塞和砂层变化现象,发现砂层呈现出中间向上凸起的弧状分布,说明贯入产生挤土效应,其造成的土体位移和膨胀也是土塞产生的原因。同时模拟得到贯入过程中的超孔隙水压力等势线分布变化情况和锚内砂层水力梯度的变化情况,证实了砂土中吸力贯入的“安全机制”。最后将数值所得的锚外负压比变化与Houlsby和Byrne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到锚内土体渗透系数随沉贯的变化规律。通过本研究验证,采用离散元法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有效地模拟和捕捉吸力锚沉贯过程中的细观土水相互作用、宏观土体变形及渗流场分布等现象,该方法可作为吸力锚沉贯特性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桩锚与复合土钉联合支护结构的工程设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高水位、低强度土质及存在复杂地理系统环境条件下的深基坑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桩锚与土钉联合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土钉墙设计理论探讨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 问题的提出 本文对基坑护壁采用土钉墙或喷锚支护的传统设计提出怀疑。所怀疑的不是朗肯土压力分布规律,而是这种计算与基坑稳定初始条件不符。土钉或喷锚不是支挡结构,而是与土组成共同承载结构──“钢筋土”结构。 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土体发生应力重新分布,引起周边土体变形。此时土钉或锚杆限制土体变形,产生相互作用。基于这样一个物理力学过程,本文提出用弹性力学来分析土钉墙的受力状态。将土钉墙视为承受土压力的结构,在土压力作用下求出墙内各点应力表达式,根据应力分布规律来设计土钉或锚杆参数及其布置。 基于前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深基坑喷锚、土钉支护技术在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的设计、应用与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