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广播电视信息》2007,(5):24-30
根据中国国情打造天地一体网 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是一项新技术.是广电总局在经过长时间的大量研究、技术实验、技术比较之后才最终确定这种天地一体、统一漫游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欧美主流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DVB-H和MediaFLO,对两种系统的物理层特点进行了比较。最后以这两种系统为基础,分析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借助德国世界杯,欧洲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正式进入商用运营阶段。过去数年中,西欧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家运营商展开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的技术和商业试验(详见表1),为2007年的大规模商用打下了基础。虽然欧洲的3G运营商已经建立起网络,但是“一对一”的单播还是不敌“一对多”的广播/多播模式,选择广播技术推动移动电视服务,成为运营商的普遍选择。意大利3Italia在今年世界杯开幕前开通WalkTV移动电视服务,通过基于DVB-H的网络,向用户提供Rai1、La3live、La3Sport、Canal5和SkyTG24频道,3Italia期望今年底发展50万手机电视用户。在…  相似文献   

4.
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STiMi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立足自主创新、立足广电优势、立足民族工业、促进产业发展、促进三网融合的原则,在对国际上各种技术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我国幅员辽阔、传输环境复杂的实际国情出发,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确定了采用卫星广覆盖,辅助以地面增补、移动通信回传的CMMB天地一体体系,实现对空间、时间、多终端和多业务的全面覆盖。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系统的传输技术STiMi。对STiMi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5.
移动多媒体广播成为广播电视节目和其它形式信息的传播新渠道,影响力日益显现,对其开展技术监测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了确立监测方法的基本原则,分析了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基本特征,阐述了监测指标项的选择及监测程度,并对监测系统部署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系统。重点论述了CMMB的信源压缩编码和信道编码技术,通过和其它标准比较。对CMMB采用的视音频标准和信道编码标准及其算法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了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系统构成及传输方式,概要分析了已颁布的信道、复用、电子业务指南等七个基础标准,最后说明了当前CMMB的产业化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概括了近年来以移动电视技术为代表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的发展,重点对几种有可能成为移动多媒体广播国际标准的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卫星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卫星移动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结构,阐述了其信道传输、调制方式、填空发射机补盲及无线信号移动接收等关键技术,并对数字多媒体广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广播电视系统科技管理干部的业务素质,积极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标准的宣贯,指导各地移动多媒体广播事业的有序发展,根据<广电总局关于印发2008年教育培训项目计划的通知>,广电总局人事司、科技司于2008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北京举办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标准培训班.来自各个省市广播影视局,广播电视集团、广播电台、电视台传输网的技术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共90多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世界上几种主要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的特点,对比了这几种标准在技术参数上的异同点,简单介绍了几种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的应用情况,展望了移动多媒体广播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传统广播电视存在业务质量较差.业务单一等缺点.数字化已经成为传统模拟音视频广播发展趋势和出路。本文简要回顾了数字无线广播的发展历程,给出适用于30MHz-3000MHz频段的数字音频广播DAB系统结构。基本参数和复用机制。在介绍目前已有的地面与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的基础上.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地面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多个方面的性能.并展望了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的下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移动多媒体广播的运营模式、产业链、盈利模式、内容建设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MBMS的引入对于现有的蜂窝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可在现有网络上增加和改善一些功能实体,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文章介绍了TD—SCDMA系统的MBMS系统架构,对组网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可行的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15.
去年以来.有关手机电视与移动多媒体广播的争论不绝于耳。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广电与电信的所谓利益之争,二是全球化与自主知识产权标准问题。前者本不该成为问题,却由于广电与电信存在的历史渊源,媒介不断藉此炒作。后者倒是很有必要继续深入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民族产业如何发展的确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作为一种对现有广播电视业务的有效补充和延伸的新兴媒体,通过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网,向使用各种7寸以下的小屏幕便携终端提供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看电视的需求。目前,CMMB已经在全国37个城市试验播出,计划2009年开始商业运营。  相似文献   

17.
一切在意抖之中,一切又在意料之外。10月24日,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行业推荐标准闪电出台,抓紧了广电、通信和终端产业各界人士的眼球。在这个被坊间俗称为“手持电视”、“手机电视”的领域中,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引发连锁的发酵效应,因为移动通信持续十年的火爆发展证明,无线市场的商业空间要远远大于固网有线。从2004年开始,“电视”就开始被越来越频繁地与“手机”联系在一起,并被认为是继通话、短信、摄像和音乐之后的终板杀手应用。一时间,叫好、猜测、怀疑、分析……在各类媒体、网站上蜂拥而至。但是,CMMB究竞是什么?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何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能够闪电出台?本刊记者特别在第一时间独家专访了国家广电总局、CMMB标准工作组,力求以最客观的视角和专业的表述,为读者还原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的方方面面。本期封面报道,我们特别采写、组织了三篇文章,分为产业篇、技术篇和用户数据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2008年8月,北京第29届奥运会前夕,国家广电总局在全国37个省会及奥运举办城市开通了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 C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系统,这标志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多媒体广播技术正式投入运行。本文是CMMB的技术简介。  相似文献   

19.
移动多媒体广播作为一种新兴的传输媒体,适用于有线、地面或卫星数字电视的数据广播标准不能全盘照搬到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中。本文首先对CMMB的数据广播标准进行简要的分析,其次介绍CMMB数据广播前端系统的总体架构,最后介绍收端数据广播业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2,39(4):16-16
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具有移动性、高误码率、低数据率等特点,制定的数据广播标准主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