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城镇建设》2005,(12):22-22,21
根据各地推荐,经专家评选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审核,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在此次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上公布了河北省蔚县暖泉镇等34个镇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等24个村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并举行了授牌仪式。今后,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要求各地加强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认真编制和完善保护规划,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杜绝违反保护规划的建设行为的发生,严格禁止将历史文化资源整体出让给企业用于经营,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切实做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征稿启事     
《城乡建设》2006,(12):1-1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资源,是当地群众的生存之根、致富之源,正确地保护、利用和发展名镇、名村,需要做到文化、经济、生活和谐发展。独特文化是名镇、名村的立身之本。名镇、名村保存了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见证了优秀的民俗乡风,体现了人和自然的高度和谐,承载着具有民族、地域、国家乃至世界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风貌的真实和完整是最为紧要的工作。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研究和挖掘当地历史自然资源,整理和恢复民间文化生态,是传承历史文脉的有效方式。而盲目开发、竭泽而渔则是对名镇、名村最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建设》2005,(12):23-23,29
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评选公布了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借此机会,我仅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的角度谈以下三点意见。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评选工作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评选是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在历史文化名镇(村)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快速发展,国民对历史文化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对城市特色的呼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文章总结了国内有关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保护规划的方法经验,并结合黄山西溪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实践案例,对其进行了研究。这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聚落民居、历史街巷的保护工作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确立的北京市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15片中有9片为郊区历史村落(镇)。自2003年起,北京相继有五个村(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结合新农村建设,又有9个需要亟待保护的传统村落在市规划委的组织下,编制了保护规划。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在旧城和中心城  相似文献   

6.
甘肃地区拥有四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八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七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两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其中,榆中县青城镇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住建部特色小镇,文化遗产多样性丰富,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是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板块之一,因此,对于它的建设不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而且对历史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的转型崛起、城镇及乡村特色和风貌的塑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的基本情况,并从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重要性认识、保护法制体系、保护规划、保护资金、监管体制五个方面,指出我国目前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与急需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开展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工作以来,各地有关部门对历史文化镇(村)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随着评选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参加评选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参评单位与日俱增。为全面反映评选工作的开展情况,促进保护工作的广泛开展,本刊推出特别策划——历史文化名镇(村)点评暨风貌展示,向读者介绍评选过程,并给各地申报工作提供了全面参考。在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称号的名镇名村中,她们的特色各有千秋,或历史悠久、或人才辈出、或保留了建筑遗存等等,能深入了解其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将使我们对名镇(村)的理解更为全面、透彻。为此,本刊特约相关专家对一些镇、村做出点评,沿着专家的评析脉络以及历史文化名镇(村)的风貌展示,希望给予读者更为直观、生动的感受,历史文化名镇(村)能为更多的国人所了解。让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全社会的行动!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制定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并据此评选公布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这为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重庆市开县温泉镇、黔江区濯水镇顺利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涪陵区青羊镇安镇村顺利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重庆市城乡建委将指导入选村镇完善政策制定,编制保护规划,制定落实保护措施,以进一步保护自身历史文化价值,推动城乡建设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兵 《城乡建设》2008,(6):54-54
<条例>强调了整体保护理念,重视了保护规划的作用,这对当今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般都具有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复杂的背景环境,在遗产保护上讲求"整体保护".而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在这种严峻的状态下开展的.解决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发展的和谐关系是今后历史名城、名镇、名村在整体保护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条例>的制定和公布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遗产     
<正>1982年,国家公布了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个体文物拓展到了城市整体的层面。目前,我国共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9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8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69座。此外,  相似文献   

13.
目前,江苏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3个,另有3个保护区。这些名镇(村)人口约在2万,有个别名镇达10万人;面积小的几平方公里,大的达到几十平方公里,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镇的范围有扩大的趋势。这些名镇(村)多数与水相连,因水而有名。江苏已经率先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办法》、各地区也相应公布保护办法,如苏州、无锡等地区出台的地方保护法规。江苏历史文化名镇(村)大多分布在江南,古迹众多,水、桥、街、屋、埠布局精巧,粉墙、青瓦、紫门,质朴的建筑,水乡古镇,枕河人家。因此,江苏历史文化名镇(村)的最大特征就是江南水乡文化。这些文…  相似文献   

14.
《条例》强调了整体保护理念,重视了保护规划的作用,这对当今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般都具有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复杂的背景环境,在遗产保护上讲求整体保护。而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赵勇  崔建甫 《城市规划》2004,28(8):54-59
介绍了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内容包括名镇(村)价值特色的确认、划定保护范围、建筑保护整治规划、街巷空间保护规划、重点地段保护规划、环境综合调整规划、旅游发展规划、近期保护规划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回顾和总结近年来我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使一些具有悠久历史文  相似文献   

17.
胡力骏  邵甬 《新建筑》2011,(4):122-125
华东地区历史文化名镇普遍具有依托水系、融合自然的特点。由于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保护观念较为普及。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编制除了关注物质环境与人文特色外,还涉及区域城镇经济竞争、旅游发展限度、人口外出务工造成空巢现象等经济和社会问题。以佛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为例,说明名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应充分体现名镇价值特色,它既是保护工作的核心,也是名镇发展的重要竞争力。规划编制还需更多地关注环境背景、保护与发展利用的平衡、在保护的前提下鼓励创新,并应针对地方管理能力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为认真贯彻落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促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决定开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下分别简称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检查。此次检查将对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  相似文献   

19.
以安徽省44个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与保护管理现状,并探讨影响其类型划分的具体因素。同时,借鉴学者关于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分类的研究,以地理条件、产业经济、社会生活、历史文化为主要维度,构建形成安徽历史文化名村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基于此,运用K-modes聚类算法,将安徽历史文化名村划分为生态宜居型、文旅资源型、特色民俗型、综合发展型四种类型,并总结各类历史文化名村的典型特征,进而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名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是名镇永远不变的主题。文章从绥宁寨市历史文化名镇的特色入手,定位名镇保护要突出城镇形象,促进经济发展,为当地文化服务,寨市名镇在保护方面构筑了六大保护体系,并在保护理念、实施资源利用、服务城镇文化、推动执法保障四方面进行了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