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内外信息     
《金属制品》2011,(6):82
<正>硅和加热温度对冷拉高强度珠光体钢丝力学性能的影响冷拉高强度珠光体钢丝热镀锌过程中由于加热而导致抗拉强度降低以及在扭转载荷作用下钢丝分层,而加入Cr和Si能够减缓渗碳体球化的速率,从而减少强度损失。Si作为铁素体稳定剂,沿着渗碳体和铁素体界面富集于铁素体中。为了测试Si和加热温度对超高强度过共析钢丝力学性能的影响,美国的科技工作者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帘线钢微合金化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洪利  刘宏玉  王瑞敏  周鹏  黄彧 《金属制品》2011,37(4):62-65,69
为提高帘线钢强度,减轻晶界渗碳体析出,研究Cr微合金化80级帘线钢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测热加工后不同Cr含量试样的索氏体化率、珠光体团尺寸、珠光体片间距、渗碳体析出状况;用力学试验机测量含Cr钢丝冷拉前后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r微合金化能减小珠光体团尺寸和珠光体片间距,提高索氏体化率,降低渗碳体连续性,提高钢丝抗拉强度。当w(Cr)为0.386%时,热加工后钢丝性能最佳,此时抗拉强度由未合金化时的889 MPa提高到1 030 MPa,断面收缩率由未合金化时的42%提高到44%,而且冷拉后的加工硬化率也最大。  相似文献   

3.
轮胎帘线钢丝需要具有高的强度和韧性,为达到这种要求,需使用珠光体片层间距小的线材以提高应变硬化率。但应变硬化率的提高导致拉拔过程钢丝和拉丝模温度升高和高的应变率,因此,描述钢丝的硬化行为应结合其加工过程。对失效的汽车轮胎中的钢帘线样品进行分析显示,钢帘线失效的原因之一是钢丝生产中造成的韧性降低。钢丝化学成分接近AISI 10 70钢,约10 %的钢丝韧性较低而抗拉强度相对较高。钢丝经历动态的应变时效,会强烈影响冷拉钢丝的韧性,因此,研究工作分为应变硬化特点的研究和静态时效的研究。1 试验方法试验采用 6 .4 7mm的高碳钢…  相似文献   

4.
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钢丝组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子力显微镜(AFM—AtomicForceMicroscope)可以分辨变形珠光体的纳米级组织结构,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定量和定性信息联系起来,对力学性能的径向梯度进行观察。1 试验程序5 .5mm碳素珠光体共析盘条拉拔到 0 .3mm(总的真应变ε=3.8)。采用电化学浸蚀方法,将钢丝放在装浸蚀液的圆筒中(浸蚀液是在醋酸溶剂中加入铬酸) ,结合超声波振动,钢丝的溶解控制在直径变化小于1μm。对于经过拉拔和浸蚀的钢丝进行拉伸和扭转实验,给出两种变形模式的强度和韧性的径向变化。实验中所用的原子力显微镜(AFM)类型有纳米范围Ⅲa接触模式、纳米范围…  相似文献   

5.
钢丝中镀后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用中镀后拉生产高强度、厚锌层制绳用镀锌钢丝生产工艺,得出合理的热处理、镀锌、冷拉工艺参数以及适合拉拔镀锌钢丝的拉丝模参数。  相似文献   

6.
俞承荣 《金属制品》1999,25(3):52-53
在PC钢丝生产过程中,改传统的一台铅锅只能回火2根冷拉钢丝为回火4根冷拉钢丝,可提高生产效率1倍,节约能耗约20%  相似文献   

7.
《金属制品》2017,(2):35-38
高碳钢丝冷拉后强度提高,当抗拉强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钢丝可能会发生分层现象。采用扭转试验判断高碳冷拉钢丝分层程度,分析扭转次数、断口形貌和扭矩-扭角曲线作为钢丝分层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及主要的影响因素,提出采用正反向扭转法来检测钢丝的分层,该方法正向扭转钢丝N次,再反向扭转至断裂,如果正向扭转次数对反向扭转次数有明显的影响,表明钢丝已经分层。  相似文献   

8.
中碳钢丝形变组织演变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高强度中碳钢丝的生产工艺并探讨变形组织演变及其形成机制,以45钢直径6.5 mm盘条为原料,计算经不同道次拉拔钢丝的真应变,采用扫描电镜进行金相组织分析及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取向分析,用定量金相法计算铁素体、珠光体体积分数及其真应变。结果表明,中碳钢丝拉拔过程中,随应变的不断增大,铁素体、珠光体并不是同步变形,先共析铁素体变形大于珠光体,横截面上先共析铁素体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减小,导致应变不均匀,从而形成拉拔的微缺陷。通过伪共析处理工艺抑制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可提高中碳钢丝拉拔的强度极限,获得抗拉强度大于2 400 MPa的中碳钢制绳钢丝。  相似文献   

9.
对?5.0 mm 55CrSi弹簧钢丝分别采用奥氏体化时间1.0, 1.5, 2.0, 2.5,3.0, 3.5 min加热处理后,进行铅浴回火,对钢丝相变规律进行研究。?5.0 mm 55CrSi冷拉钢丝在展开式连续生产线上进行淬回火热处理时,相变过程分为6个阶段:回复;小部分片状渗碳体转变为球状或短棒状;大部分片状渗碳体转变为球状或短棒状加局部出现奥氏体;奥氏体上分布较多残留球状未溶碳化物;残留球状碳化物溶解消失;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相似文献   

10.
梁晓文  卢冬良 《金属制品》2003,29(1):41-43,50
在对钢的疲劳特性的研究中发现 ,除疲劳变形或循环塑性变形之外 ,明显的循环蠕变变形也能检测到。甚至在材料的最大应用循环应力显著低于其屈服应力时也可检测到。这种循环蠕变变形取决于循环最大应力、循环平均应力、所试验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塑性变形情况等多种因素。另一个与松弛 -循环软化有关的重要现象也主要依赖于弹簧材料中基于传统的应变软化理论的塑性变形的情况。为了检验并证实上述两个现象是造成弹簧材料松弛特性的主要原因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冶金系的王智瑞教授研究了包括冷拉弹簧钢丝及油淬火汽车悬架弹簧钢的循环变形 ,即疲劳…  相似文献   

11.
冷镦螺栓生产过程中表面麻点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鹏  欧阳琦  付军红  董文玲 《金属制品》2011,37(3):68-69,72
SWRCH35K冷镦钢盘条制作高强度螺栓过程中表面出现麻点。12 mm SWRCH35K盘条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铁素体晶粒度8.5级,未见明显脱碳层,经765℃退火后酸洗,冷拔至11.15 mm,表面出现麻点,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铁素体晶粒度9级,边部出现深度为0.36 mm的全脱碳层。分析表明:盘条退火时温度偏高或加热时间过长,晶粒异常长大从而引起塑性变形不均匀,随后的冷拔变形量不大,使盘条表面的粗晶遗传至下道工序,冷镦时由于表面粗晶处的强度低,造成麻点。建议用户控制退火后的盘条质量,控制好晶粒度,确保正确使用和加工盘条。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分析,得出稳定化处理温度与PC钢丝强度指标下降的定量关系。由此推论出一定温度和张应力配合将使被处理钢绞线发生塑性变形,同时对稳定化处理温度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Qst32-3热轧盘条制作的汽车用冷镦钢丝冷成型后产品表面粗糙,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对冷镦钢丝进行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分析,均满足EN 10263-2标准要求;对Ф14 mm Qst32-3热轧盘条和Ф13.5 mm冷镦钢丝进行金相组织检验,盘条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铁素体晶粒度8.5级,经酸洗拉拔及球化退火后,冷镦钢丝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球化体,中心部位铁素体晶粒度8级,表层局部区域铁素体晶粒度1级。试验及分析表明:热轧盘条球化后晶粒度级别不发生变化;压缩率小于7%时,球化后部分晶粒开始长大,压缩率在7%~26.5%时,球化后晶粒产生粗大现象。晶粒粗大导致表面粗糙,热轧盘条球化退火前的拉拔压缩率较小是造成表面粗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控冷工艺进行分析 ,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对ML35CrMo冷镦钢盘条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吐丝温度为 85 0℃、冷速为 0 .83℃ /s时 ,金相组织为珠光体 +铁素体 ,晶粒度 8~ 9级 ,脱碳层 (0 .2~ 0 .5 )D % ,盘条力学和冷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在冷拔变形后,Q235钢丝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大幅升高,常常需要采用退火热处理方法来实现钢丝软化。采用高强脉冲电流处理冷拔Q235钢丝时,在4 s内将抗拉强度降低至700 MPa以下,在20 s内能使冷拔钢丝的力学性能基本恢复,达到650℃退火30 min的效果,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新型冷拔钢丝"热"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ML0Cr18Ni9Cu3奥氏体不锈钢冷镦丝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窘 《金属制品》2000,26(4):25-27
奥氏体不锈钢因塑性好 ,在冷镦加工过程中能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而被考虑用于生产显象管支架紧固件用螺钉。介绍ML0Cr18Ni19Cu3奥氏体不锈钢冷镦丝的生产工艺流程 ,以及各工艺因素对钢丝性能的影响。研究指出 ,钢丝晶粒度为 5 .5~ 7级则其冷镦性能可满足使用要求。同时认为 ,随着不锈钢紧固件用途的日益扩大 ,对不锈钢冷镦钢丝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 ,其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7.
采用Φ6.50 mm的ER70S -6双相钢盘条制备的8.8级M6×30全牙六角螺栓,铁素体晶粒尺寸约8.2μm,马氏体体积分数为11.5%.研究双相钢盘条制备螺栓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双相钢盘条室温力学性能稳定,自然时效略增加盘条的塑性.盘条经大于22%的总压缩率拉拔后,抗拉强度约800 MPa,硬度达...  相似文献   

18.
拉拔变形对中碳钢丝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拉拔变形对中碳钢丝显微组织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真应变的不断升高,晶粒尺寸不断变小,沿着拉伸方向被拉长,而珠光体晶粒未发生明显的拉长趋势,先共析铁素体基本保持网状组织:当真应变达到0.77以后,珠光体沿着拉伸方向被拉长;当真应变达到1.21时,纵截面上网状组织转变成纤维状;当真应变达到2.58时,很难清楚分辨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纤维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当真应变较小时,中碳钢丝抗拉强度、扭转值随着拉拔真应变的增大而增加;当真应变超过2.8左右时,中碳钢丝抗拉强度随真应变增大呈抛物线形增加,但钢丝扭转值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9.
控冷工艺对ML20MnTiB冷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ML20MnTiB替代ML40Cr作为冷镦钢盘条,以减少冷镦前退火处理工序。介绍ML20MnTiB盘条化学成分及轧制工艺流程,斯太尔摩线长度104m,盘条在斯太尔摩线上的运行时间由290s提高到373s,在保温罩内的运行时间由179 s增加到271s,在保温罩内的平均冷却速度由0.44℃/s降到0.38℃/s。工艺调整后,盘条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降低约30~40 MPa,组织全部为铁素体加珠光体,心部不存在粒状贝氏体,心部晶粒度由8.5级增大到7.5级,1/3冷镦合格率由原来的75%提高到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