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传统文化与居住空间形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文化意识从各个方面影响到居住空间形态;另一方面,空间形态反映文化特质。文章从自然环境和建筑内外空间入手,进行实证分析,在暖泉镇具体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把风水文化、宗法礼制、人文历史与民居的空间联系起来,解读蕴藏在暖泉镇传统民居内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融侨”民居作为传统文化习俗与海外建筑文化的物质载体,对其形态研究符合传承优秀文化的时代主题。面对福清传统民居研究较少、缺少人文活动与形态联系研究的现状,该文引入建筑人类学的概念展开研究。以福清民居为例,借助“四缘”维度分析“融侨”与民居形态之间的联系,发现“血缘”对民居形态具有历时性上的影响;“地缘”影响一定范围内的建筑风貌;“商缘”通过资金流、信息流等方式将海外建筑文化引入国内,改变本土的建筑文化;“文缘”通过主体价值观、世界观影响民居形态。研究结果以期为福清传统民居研究与历史文脉保护活化助益。  相似文献   

3.
梁励园 《广东建材》2009,(3):170-172
门作为建筑元素之一,在中国古典建筑型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门从依附于建筑的构件门发展成为独立的单体门,成为传统院落式建筑组群的空间组织核心;另一方面,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纪念功能,同时也表现出严格的等级制度,成为儒家礼制文化的表征符号”。通过对门的功能、形式、象征性、纪念性以及门与建筑平面、立面的构成关系等进行分析,揭示其深厚的社会伦理及建筑哲学内涵,并为建筑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阴性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井空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纲伦 《华中建筑》1999,17(1):21-28
文章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阴性文化”的特征,认为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两个原因,一是中国古代社会政体:“启立夏,家天下”;另一个是中国传统哲学:如儒家“崇礼”“佛家”“悟空”,道家“法无”,指出中国传统建筑自古深受这种阴性文化影响,并产生独特有空间原型,所谓“井空间”即其中之一,从穴居时代中国先民的“竖井”到明清民居的“天井”,“井空间”的建筑表现源远流长,作为“外井式”井空间建筑形态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合肥地区传统民居概况的描述,从民居选址、空间构成等方面分析民居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提出民居的设计无不反映出一定社会文化形态对它的深刻影响,研究民居应深究它的文化形态,从多个角度考察其各种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以求在本质上、整体上去理解它和借鉴它.  相似文献   

6.
“身分”和“秩序”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传统民居以平面设计、房间排列、总体布局等方式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特征,并由此构成了区分东西方传统民居的主要标志。揭示传统民居中的“身分”社会文化特征是理解东方传统建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戴志中 《华中建筑》1998,16(3):10-12
论以重庆万县“百安花园小康示范区”规划方案为例,从该地区居民靠山临水的传统聚居方 式,建筑群体空间组合,吊层空间利用和民居形态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山地滨江聚居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居建筑是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而文化又决定着传统民居建筑的发展走向。通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其建筑空间产生的影响,力求达到建筑与自然及人文环境的融合与协调。文章在分析深澳村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上,从天人合一的哲理思想、孝文化、宗族文化的等层面就深澳村传统民居建筑的文化精神及其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章 《山西建筑》2006,32(21):45-46
针对山西传统民居文化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从封建礼制和风水理论、民风民俗和地域特征、建筑装饰艺术等方面分析了山西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内涵,有利于人们了解历史以及建筑作用。  相似文献   

10.
门作为建筑元素之一,在中国古典建筑型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门从依附于建筑的构件门发展成为独立的单体门,成为传统院落式建筑组群的空间组织核心;另一方面,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纪念功能,同时也表现出严格的等级制度,成为儒家礼制文化的表征符号。通过对门的功能、形式、象征性、纪念性以及门与建筑平面、立面的构成关系等进行分析,揭示其深厚的社会伦理及建筑美学内涵,并为建筑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筑外部空间是构成城市空间的重要部分,具体可描述为庭院、街巷、广场等。然而中西方在两种不同意识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特色鲜明的建筑外部空间。文章通过对中西方典型传统建筑外部空间的比较,分析中西方建筑哲学观及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常健  叶茂 《华中建筑》2014,(11):146-150
该文以分形的视角重新审视以传统城市、古典园林、古建筑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其与分形同源于自然的建筑创作思想,其"不谓分形"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分形性的建筑创作实态。呈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分形多层次自相似迭代组织思想、分形有序与无序,简单与复杂统一的几何形态的深厚渊源,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至今的魅力本质。同时更为当前延续历史建筑文化的精髓,探索未来分形于建筑文化领域的发展的趋势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借鉴。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防御思想、等第思想、封闭思想、风水思想、审美思想等都是中国传统营造思想中的主要内容,介绍了传统城市或院落中的“墙”正是基于这一思想而建造的,满足人类的双重需要,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抱鼓石作为传统宅门的组成部分,最能体现主人的等级差别和身份地位,在传统院落建筑中有着突出的装饰效果与重要地位,其形制、装饰多种多样,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形象生动的表达,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该文从抱鼓石的形态构成及其内涵出发,并从瑞兽祥云、花鸟虫鱼和器物什锦等具体的雕饰意象入手,分别从儒家礼制、门第象征、吉祥如意、生殖崇拜、天圆地方等方面,分析抱鼓石在中国传统宅门文化中的物化表现形式,并对其传统文化及审美特色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以儒家伦理角度,从"三纲五常""理想人格"及"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对中国传统祠祀建筑文化进行伦理解析,认为中国传统祠祀建筑文化中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行为规范及所涉及的各种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6.
王小斌  石庆旵 《华中建筑》2013,(12):165-167,171
传统聚落民居如徽州民居建筑是经过地域传统文化长久地演变、浸染、沉积而形成的,汉族民众生活的聚落空间文化,受宋明理学的长期影响塑造了徽州民居建筑空间的布局特点,包括传统家庭伦理及文化综合影响,涉及到对徽州民居的空间结构与空间位序的布局安排,以及街道里民居空间的退让、高低的设计布局等关系的调整,都具有多层次的深刻影响,该文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试图建构对传统聚落民居正确的营建观。  相似文献   

17.
袁媛 《建筑与文化》2016,(9):234-235
在地域文化中,最能够体现当地文化的载物便是传统的民居建筑,并且,传统的民居建筑的发展方向会受到当地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地域性和民族性不断被人们所重视的今天,建筑物通常会带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因此,在建筑物创作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去从传统民居建筑中挖掘浓厚的文化传承基因,去更好地体现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去追求建筑物和大自然的相互结合和融合。本文将会结合具体的实例和笔者的经验,从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基因为切八点,介绍怎样去深刻地挖掘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精华,进而灵活巧妙地将其运用到新的民居设计中,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新民居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18.
传统合院式民居是中国民居形式的主体,最能体现中国民居文化,南方天井院落是具有代表性的合院式民居。南方天井院落空间形制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中国传统空间观很大程度上是以“无形”喻示“有型”,社会及人文特性对南方天井院落空间型制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分析其中两个主要影响因素便是:1人口迁移带来的文化传播交流和其对于空间形制的影响;2理学思想和宗法制度共同对于南方天井院落空间形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慧 《城市建筑》2014,(18):255-255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之中,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建筑文化,建筑文化表现出了多元性与时空性的特征。本文主要通过天心阁与圣彼得教堂建筑来对比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之秩序与西方独立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