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以乡村地域性为切入点,综合分析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适应时代需求的契合乡村地域性的教学思路,构建了乡村地域性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要求,新时代乡村规划专业人才开始向兼具复合型人才、社会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实践型人才的"四才"型专业人才转变.为适应这一变革,文章通过针对性地完善乡村教学路径的构建,提出了以"教学—实践—竞赛—科研—对外交流"五维一体的乡村规划教学改革路径,在形成多元、开放、渐进式乡村规划教学模式的同时,力图探索符合当今国家战略需求、顺应学科发展趋势的乡村规划专业教学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3.
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肩负起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责任,乡村规划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中核心而重要的教学环节,基于此提出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包括坚持面向国家战略、紧密围绕价值观培养及有效融入课程教学等,进一步提出识别与发掘课程思政要素、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拓展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等乡村规划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4.
以城乡规划变革为背景,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分析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新特点,说明了该专业的新技术需求。根据技术更新要求,提出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优化调整方案,最后给出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模块化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模式应充分利用网络FIES,并让网络FIES与城乡规划课程联动教学,为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好的思路、更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乡村地区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引发了不同层次、类型乡村规划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对于主要为地方乡村振兴发展输出人才的地方高校,如何提升其乡村规划专门人才适应性供给的能力,逐步解除乡村规划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成为高等教育学和城乡规划学及其相关学科共同面临的关涉"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命题的交叉性、综合性新时代重要课题。自2008年实施的《城乡规划法》将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纳入城乡规划体系,2011年城乡规划学确立为一级学  相似文献   

7.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先行、设计服务下乡"计划,新形势下城乡规划专业亟待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在分析西安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乡村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基础上,围绕乡村规划教育发展需求,搭建乡村实践教学基地与设计服务下乡基地,探索在"双基地"协同驱动下如何更好推进乡村实践教学与人才培育。在乡村实践教学改革上,形成了"一个转变+一个联动":"一个转变"即传统教学基地模式向双基地协同模式转变;"一个联动"即专业乡村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育探索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政策实现有效联动。在专业人才乡村规划教育培育探索上,尝试形成"三结合+一条线"培育模式:"三结合"即"实践教学+社会服务" "专业教师+专业导师" "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乡村志愿规划师"相结合;"一条线"即认识一个乡村、了解一个乡村,规划设计一个乡村、服务一个乡村等不同能力培育阶段的有效衔接和整合。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对于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来探讨如何提升高等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通过总结分析国土空间规划实践,对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生态文明观、多规协作能力等方面提出的需求,深入探讨当前城乡规划专业产教融合培养过程中的原目标定位与新时代要求错位、课程体系难以适应新要求、产教融合平台联动性不足等问题,提出新时代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模式,以期探索为当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关系与乡村内部的变迁塑造了当代乡村从产业功能、人口结构到形态风格的复杂性与混合性,推动建筑师在乡村建造活动中的多元化探索;同时建筑师亟需重新认知乡村社会的构成,重新审视乡村建设的价值,重新反思介入乡村的路径,从以人为本的态度重构当代乡村的理论和实践定位。在此语境下,第一届南京大学乡村振兴论坛邀请关注乡村、介入乡村的建筑师、学者以及来自城乡规划、社会学等交叉领域的专家,审视了乡村振兴语境下建筑设计下乡的多元路径,并对建筑师在乡村面临的社会性问题及建筑学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汶川震后十年,灾区正处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对灾区重建规划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使今后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更具有健康与可持续性的特征是尤为重要的。该文以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规划评估工作与研究为起点,整合现阶段城乡规划评估体系,并进一步将重点放在乡村层面,研究完善灾后重建乡村规划评估体系,为乡村灾后重建规划评估工作提供理论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理念,介绍了沁水县的城乡发展现状,探讨了城乡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建议,以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目标 (一)具备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知识 在新时代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并非要舍弃原本的技能去追求新的技能,城乡规划专业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是不可或缺的.为此,要求城乡规划人才不仅要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还应熟练掌握与建筑、园林等相关的技能.城乡规划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较为广泛,应不断提...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镇化发展的新常态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需要,以及城乡规划一级学科教育的目标,文章分析了当前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面临的发展机会和挑战,并以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为例,探讨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改革。通过对原版培养方案的解析,对比介绍了新版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办学思想、培养目标等概况,重点阐述了新版培养方案在教学安排、课程组织和教学方法上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4.
工业4.0背景下,建筑业转型升级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推动了智能建造的发展。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针对现阶段智能建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现状,总结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路径,探讨如何通过跨学科合作,建立了农林特色智能建造专业。以土木专业为主体,联合城乡规划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等进行多学科多专业融合,形成以乡村民居为主体的智能测绘、智能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监测与运维等创新课程体系。专业分为4个课程群模块,包含14门课程和10个实训项目,在课程和实训项目中,均包含乡村民居特色模块。通过对组成智能建造专业主课程群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阐述,从组建教学团队、丰富理论教学和拓宽实践教学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农林院校智能建造专业培养体系。依据院校培养定位,提出基于农林院校的智能建造专业培养体系模式,突出农林特色,开展理论与实践创新设计。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智能建造专业达到了较好培养效果,可为农林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绿色生态城乡规划建设已在全国逐渐开展;同时,我国提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以张家口市下花园区武家庄村规划建设为例,从发展定位、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筑改造、建设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绿色乡村振兴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与城镇化发展,培养大批创新应用型规划设计专业人才迫在眉睫。文章首先阐述了目前规划设计相关专业教学模式主要存在问题与出路,提出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思路。然后,基于体验式教学探索独立学院创新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改革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促使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7.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与开展,有利于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的最终实现。本文对当下数字乡村推进过程中面临的诸如基础设施不足、观念意识淡薄、专业人才阙如、要素资源缺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并在总结国内外有关经验的基础上,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化普及宣传、信息化服务体系建构四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实现数字乡村的顺利推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8.
李军  梁越 《城市住宅》2021,28(6):69-73
乡村文化景观是乡村文化的重要承载空间,在现阶段乡村建设中,需结合其物质与非物质要素进行思考,探究如何保护与利用乡村文化景观并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从乡村文化振兴视角,以乡村文化景观为研究主体,结合规划实践,分析其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以及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景观发展的困境与机遇,探讨乡村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正现状:乡村振兴规划途径与内涵亟待扩展1949-2001年,是城乡差距逐步拉大的主要阶段。2002-2012年,城市反哺农村,城乡统筹发展。期间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关注物质空间改造,改善了乡村面貌,但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标准,造成"千村一面"。2013年以来,开始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2015年,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开始关注乡村的内生需求。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推行以人为本的城镇化。2018年至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渐完善,开始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融合的"多规合一"村庄规划。不难发现乡村建设经历了无规划到有规划,技术标准从缺失到逐步完善,关注点从单纯物质空间向多元化的综合发展方向转变,村民进入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国土空间规划新时代(表1-表3)。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围绕乡村振性发展战略规划中出现的人口流失、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及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并根据我国国情及现状提出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建设未来发展该如何进行乡村建设定位,因时制宜,合理规划,开发乡村特产、旅游等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