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住宅室内设计应建立在住宅室内空间的组织上,了解住宅各功能空间的构成是住宅室内设计中空间组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可运用一定的空间组织艺术形式,对住宅空间进行功能分区和空间组合,在原有建筑物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空间创造,以达到合理的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多个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调查,对其外部建筑空间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从国情校情出发,广泛借鉴各国的先进经验,探索我国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方向及方法,为我国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建设提供建筑和规划设计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校园食堂建筑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环境性能驱动设计角度,结合地区气候条件对校园食堂建筑的被动式节能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在建筑设计阶段,从环境整合、空间组织、界面设计、模拟优化四个层面,构建校园食堂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原则和方法.结合案例归纳出郑州地区被动式节能设计原则和校园食堂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Officepark由于其舒适的外部环境、个性化的建筑单体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创意型企业的欢迎,其发展前景广阔。在O伍cepark背景分析上,指出办公场所使用方式的转变、办公地点需求的转变、办公模式的转变、办公郊区化以及生态主义的倾向这五个方面是其出现的主要原因。以建筑形体的连续性和个性化、灵活的建筑空间布局、建筑材料、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为出发点,结合北京丰台中关村科技园总部基地设计实例分析了Officepark建筑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
以天童寺、灵隐寺为中国传统公共建筑的典型范例,初步分析了禅宗寺建筑群体空间形态和环境设计手法、提出了可供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借鉴的中国传统空间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6.
产业园是一个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复合系统,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其空间组织是产业、产业链、产业组织在一定地域空间的布局或集聚,是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的过程;产业园空间组织与规划是园区发展的蓝图,决定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概述了产业园空间组织的内涵、功能、作用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相关理论基础,阐明了产业园空间组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内容,阐述了产业园空间组织的途径与对策,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人们越发讨厌生硬与单调的人工空间,渴望富于生态与动态的自然和谐环境。利用太阳直射或漫射光线可以区分与限定空间、制造空间序列和视觉焦点,从而创造既满足人们生理与心理需要,又符合建筑功能与艺术要求的动态光空间,开辟空间组织的新设计思路,促进人们空间生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录了一次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篆刻开始进行的中国属性的建筑设计实验.通过解析一方篆刻"江南布衣"的空间组织与生成过程,并以类比的方式将这一图解分析引入一次经过设计的建筑设计实验题目,在这一针对建筑空间自明性和材料建构特性的专门性训练的设计实验中,引入空间与行为关联设计,设计出一座具有中国园林意境的宅园空间作品,从而完成了一种"引篆刻空间入建筑"的探索中国特色建筑的实验,以此来尝试一种具有内在中国属性的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总体环境布局、空间组织设计和建筑造型等方面,对吉林广电中心的建筑设计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探索在功能内涵不断发展变化条件下,如何组织广电建筑的功能空间,创作出体现当代新技术,表现时代精神和空闻特质的广播电视类建筑.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及升级的主要空间聚集形式,产业园的空间组织是产业、产业链、产业组织在产业园区空间内进行更加合理布局与集聚的过程。产业园空间组织与设计是产业园建设的核心内容,寻求一种科学、理性的手段和技术作为产业园空间组织与设计方案的支撑和支持,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阐述了GIS技术在产业园空间组织中应用的意义与价值,概述了GIS的概念与内涵、构成和类型,总结了GIS技术的基本功能和应用功能,分析了GIS技术在产业园空间组织中的应用前景与优势。  相似文献   

11.
人性化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理念,植物种植设计是构成景观空间、优化景观体验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人性化理论与植物种植设计方法的研究,结合山东建筑大学映雪湖景区植物造景的实效分析,探讨以植物种植设计塑造人性化校园水岸空间可行性与现实意义.进一步分析种植设计在塑造景观空间层面对空间尺度、空间属性和游线的作用,在营造景观效果层面对人的心理感受与视觉效果的影响,剖析其影响因素及表现,总结藉此塑造人性化校园水岸空间的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以企业空间组织理论为基础,将圆通快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网点布局规律的分析,探讨我国快递企业的空间组织.研究结果发现,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其网点覆盖率越高;同一行政级别的城市,网点覆盖率从南向北逐渐递减.并且,快递企业空间组织网络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密切相关.区位条件、产业特征等也是影响其空间组织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扩大带来新的社会需求,圆通快递对自身服务重新定位,并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征、交通情况等,形成了基于不同时效级别的快递服务网络.同时,圆通快递网点布局分析充分说明了上海、北京、广州和成都在全国层面上的较强吸引力和绝对中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有利于交往的大学生公寓类型与空间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公寓是我国新时期高校建设的重点,大学生公寓交往空间的合理设计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公寓形式和空间组织方式,以我国常用的多层长廊式、多层单元式以及高层大学生公寓类型为研究对象,从利于学生交往的基础上分析其空间组织形式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单元与廊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是一种较好的大学生公寓类型.并从居住密度、空间环境和质量,增加利于交往的公共空间等方面提出改善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因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长期历史积淀,形成了以“重生意识”为主体的民族性格特征,这种独特的民族性格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国家、风水、城市和院落的空间模式特性的探讨,指出其共同的特性—围合,并将不同层面上的空间模式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总结出“重生意识”下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图式—多重围合。同时,将物质建设活动延伸到社会文化层面,试图找出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模式与民族性格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空间公共建筑建设量的增多,其对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高.如何在设计过程中有效降低其运营能耗,尽可能利用自然能源,是设计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被动式形态设计是建立在与被动技术有机互动的基础上,在不依赖人工能源的条件下,通过建筑形态与能量(风能、光能等等)流动的动态性相互作用,实现建筑形态与被动技术的有机协同,从而实现大空间建筑自身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论述在沙俄、日本占邻大连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城市居住形成和发展,通过对典型住宅街区的调查分析,总结大边所代殖民地居住建筑在外部空间组织、平面组合、立面形式、室内空间设计上的特点与手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会展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内掀起了综合体会展建筑的建设热潮,其凭借复杂的功能构成、庞大的建筑体量、多元的运营模式带来了更为精细的设计需求。基于生物学的共生理念,以邱县工业文创园会展中心项目实践为例,将其共生系统分为物质与非物质两个共生子系统进行构筑,并具体从综合体会展建筑与内部功能空间、外部城市空间、地域文化环境、时间四个层面对其共生设计要点进行探讨分析,希望对后续的会展建筑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祠堂是封建宗法制度下的重要建筑类型,它是聚落中最有代表性的公共建筑,对徽州传统村落的规划和空间形态结构影响深远。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黟县屏山村祠堂规划选址、平面形制、构成元素等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屏山村祠堂与村落、民宅的空间关系以及空间特征与功能,总结出屏山村祠堂特有的空间组织结构及承载着尊重自然、凝聚宗族、突出伦理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9.
地域建筑文化应当作为当代建筑创作的源泉,是树立全民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重要依据.金寨县燕子河镇位于皖西大别山地区,本文以该地区传统建筑为载体,从建筑文化视角对其展开分析,凝练文化元素,提取建筑符号,进行现代建筑创作实践研究.笔者通过传统建筑文化与公共建筑设计的耦合,在解读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从传统特色、形式符号、空间功能等层面实现在新建现代建筑中践行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保护,以期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推动该地区传统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技术发展,填补皖西大别山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并在皖西大别山地区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保护策略与实践层面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清代关中地区的粮仓建筑丰图义仓为对象,从场地选址、空间组织、围护结构和建筑排水等方面对其兼顾粮食储存与军事防御的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为了解粮仓围护结构的热稳定性,通过对4个监测点分别为北面粮仓、东面仓房、仓院、仓外廊檐下的24小时温湿度持续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不需要任何通风除湿设备,仅依靠其的合理设计,就能为粮食储藏提供一个适宜储存,温湿度在合理波动范围之内的有利条件,为今后粮仓建筑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