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张安平  谭必轩 《水力发电》2004,30(1):286-292
水布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233m,强夯处理河床砂卵覆盖层作为大坝基础在200m以上的高坝属第一例。本阐述了整个加固处理的试验、施工与检测,其强夯处理结果满足了设计要求,为今后同类型堆石坝基础处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寺坪水电站砂砾石面板堆石坝坝高90.5m,采用强夯处理砂砾石覆盖层作为大坝基础,是继国内首例清江水布垭水电站河床砂卵石覆盖层强夯法加固处理坝基的第二个同类型强夯工程,也是砂砾石萄板堆石坝采用强夯法加固的第一例。强夯处理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强夯加固处理的试验、施工与检测,可为今后同类堆石坝基础处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但东 《水利水电施工》2007,(B07):3-4,11
强夯处理大坝基础会较为经济,但对200m以上的高坝河床砂卵覆盖层基础强夯处理尚无先例。本文以水布垭大坝基础加固为例,阐述了整个加固处理的试验、施工与检测过程,基础加固满足了设计要求,为今后同类型堆石坝基础处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寺坪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堆石坝,最大坝高为90.5m,强夯处理高程为231~241m。该文主要阐述和分析强夯处理的施工及其成果,为今后同类型基础处理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察汗乌苏水电站大坝左岸高漫滩及河床坝基覆盖层厚度一般34—46m.,上部、下部为漂石砂卵砾石层,中部为含砾中粗砂层。防渗墙至其上游5m范围、河床趾板(含连接板)基础和趾板下游0.4倍坝高范围内覆盖层基础以及左岸坡积物基础,均采用强夯处理。实践表明:坝基强夯技术在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投资的同时,能够较好地满足堆石坝地基处理的要求,具有压实密度高、加固深度大、施工安全等优点,是一种经济可靠的施工手段。  相似文献   

6.
董箐水电站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为150m,其大坝基础岩性为砂岩与泥岩互层,具有承载力和透水性弱的特点。文章针对董箐水电站高面板堆石坝对基础和渗流的要求,提出了坝基处理措施及主副帷幕结合的灵活的渗控工程措施,使大坝趾板基础的承载力及坝基渗漏量控制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该设计处理措施施工方便,同时也节省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7.
珊溪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在最大最大厚度24m的河流冲积层上,利用了天然砂砾石料作为筑坝材料。设计对坝体分区、坝料选择和基础覆盖层的处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力求做到结构完善,降低造价,便于施工。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辉县七标湿陷性黄土状土需处理长度为2235.4m。由于黄土状土的湿陷变形将影响渠坡和渠基稳定,按照设计图纸处理方式为强夯、重夯和土挤密桩。在强夯施工前要做好工艺性试验,以确定施工参数,指导渠道强夯处理施工。  相似文献   

9.
糯扎渡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比较了直心墙堆石坝和斜心墙堆石坝两种方案,分析表明,直心墙堆石坝在坝坡稳定性、坝体应力及抗震性方面均满足设计要求,且在地形地质条件、基础处理、抗震性能、施工方便性、工程造价等方面不同程度地优于斜心墙堆石坝,因此,设计最终选择直心墙堆石坝方案。  相似文献   

10.
陈振文 《水力发电》2004,30(1):33-39
珊溪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在最大厚度24m的河流冲积层上,利用了天然砂砾石料作为筑坝材料。对坝体分区、坝料选择和基础覆盖层的处理,混凝土面板防裂设计,坝体反向排水设计,坝体变形观测设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力求做到工程安全,结构完善,降低造价,便于施工。  相似文献   

11.
武汉港花山码头工程陆域堆场位于铁路专用线通过区域。为研究陆域堆场强夯对邻近铁路桥的影响,合理确定强夯工艺,结合强夯试验成果分析了夯能、夯击数、夯击距离与铁路桥振动之间的关系。现场测试采取4 500 kN·m夯能时,强夯击数>5击后铁路桥桥面振动速度收敛至3.5 cm/s。采取6 000 kN·m夯能时,40 m以外的铁路桥桥面振动速度<4.0 cm/s,振动频率<10 Hz,满足《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要求。依据试验成果推导出了黏土地基强夯引起的建筑物振动速度衰减规律方程,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人工回填料——高炉渣粉煤灰,研究其各主要施工参数对强夯效果的影响,为强夯施工参数设计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参考标准,实现方案的合理性和成本的经济性。以高炉渣粉煤灰回填地基为研究对象,对强夯法加固地基的设计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依托包头钢铁集团新体系高炉矿渣地基处理项目,在FLAC~(3D)软件的基础上,选定夯击能、夯击次数,夯锤直径、夯点间距作为强夯施工研究参数,通过控制单一变量对不同施工参数下的强夯法加固地基的位移和应力变化进行探究。分析得出了夯击参数对强夯加固的影响规律,并对加固效果进行了详细的评价。结果表明:选取的夯击能越大,夯锤中心的土体产生的竖向位移越大;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土体的影响深度逐渐增大,当超过最佳夯击次数后,就显得毫无意义;夯锤直径越大,作用面积越大,土体变形范围越大。因此,合理的选取强夯间距可以增强地基的整体强夯效果。  相似文献   

13.
清江水布垭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233 m,坝长660 m,大坝总填筑量为1 526万m3。为了减少河床覆盖层开挖量、节省投资,对其河床坝轴线上游40 m至下游155 m范围内的覆盖层进行了强夯处理,保留砂卵层10万m3,使直接工期提前1个月,为大坝安全度汛赢得了时间。施工中,采用挤压边墙、GPS,面板快速施工、防裂,铜止水连续成型机,剥肋滚压直螺纹连接等技术,改善了施工条件、提高了效率、保证了施工进度和质量、节省了投资。  相似文献   

14.
万家寨引黄北干耿庄水库坝基黄土具有湿陷性,设计采用强夯法对坝基进行加固处理,强夯施工前应做现场试验以获得理想的施工参数,选取合理机械配备和质量控制方案。针对该工程特点,文中从强夯试验目的、试验工艺及试验效果检查分析等方面对强夯试验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王甫洲水利枢纽砂基强夯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王甫洲水利枢纽老河道两岸围堤地基中细砂层应用强夯法进行处理的施工问题,为了选择合理的施工参数和施工工艺,进行了强夯处理试验研究。经强夯试验证实,中细砂层的各项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得到改善,提高了抗震动液化的能力。试验还为强夯施工提出了施工参数、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及施工质量检测方法。后期施工表明,强夯处理该砂基的经济指标和施工功效等与其它的施工方法相比是较好的。  相似文献   

16.
文中在综合分析和归纳了目前国内外强夯技术和强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强夯技术在汾河太原城区段治理工程中实际应用,进一步对强夯在消除地基振动液化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确定强夯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横泉水库大坝强夯施工技术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承包人强夯试验对设计单位的施工设计参数的验证和调整,确定了大坝强夯的施工技术要求,得以保证设计对地基处理的加固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筑坝的技术特点,提出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宜分别用湿陷性消除深度与密实度有效增加深度两个指标界定。夯后密实度与地基土层原始含水量密切相关,随深度递减,且密实度有效增加深度小于湿陷性消除深度。设计应根据坝体稳定、变形及渗流控制要求,提出地基强夯设计参数,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其合理性,相应调整坝体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9.
水下抛石基床爆夯工艺近年来在港口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华南地区某一码头施工实践为依托,探讨水下爆夯抛石基床的质量控制方法。所得成果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金峰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配合比矿料级配的优选设计,提出了一种通过振实法确定矿料级配的新方法。首先研究不同级配矿料的振实密度,选取最大振实密度作为最优级配,在此基础上按传统方法进行沥青用量优选,然后进行配合比设计。对优选出的配合比进行静三轴、小梁弯曲性能验证,其强度指标和变形参数满足要求。结果表明:利用振实法优选矿料级配可使沥青混凝土心墙配合比设计过程得到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