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用纳米BaSO4和纳米CaCO3分别替代不同比例的颜料应用于聚烯烃色母粒中,利用测色仪测定色母粒所制薄膜和样板的着色力和遮盖力,研究两者对色母粒色彩性能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不改变被着色制品色彩性能的前提下,纳米CaCO3和纳米BaSO4均可以替代部分颜料,塑料制品的着色效果不会下降,甚至有所提高,而且体系的分散性也得到改善;纳米BaSO4在聚烯烃色母粒中的应用效果比纳米CaCO3要好.  相似文献   

2.
宁涛  乔辉  白艳云  吴立峰  陈焰  张大陆 《塑料》2008,37(3):48-51
用超细BaSO4分别替代不同比例的颜料应用于聚烯烃色母粒中,利用显微镜观察颜料的分散情况;利用测色仪测定色母粒制成的薄膜和样板制品的遮盖力和着色力,研究其对色母粒色彩性能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不改变被着色制品色彩性能的前提下,超细BaSO4可以替代部分颜料,塑料制品的着色效果不会下降,甚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纳米CaCO_3对高浓度聚烯烃色母粒色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纳米CaCO3加入到有机蓝颜料的浆料中经充分搅拌、干燥制备高浓度聚烯烃色母粒。利用测色仪测定用色母粒制成的薄膜和样板的着色力和遮盖力,研究纳米CaCO3对色母粒色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改变被着色制品色彩性能的前提下,纳米CaCO3可以替代部分颜料,最大替代比例可达到30%。在色母粒浓度为50%时,纳米CaCO3替代颜料的效果较好。当纳米CaCO3替代比例为15%时,所得制品的色彩性能与纯有机蓝颜料色母粒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用纳米CaCO3和普通活化CaCO3分别替代不同比例的颜料应用于聚烯烃色母粒中,利用测色仪测定色母粒制成的薄膜和样板制品的着色力和遮盖力,研究其对色母粒色彩性能的影响,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不改变被着色制品色彩性能的前提下,纳米CaCO3可以替代部分颜料,且效果略优于普通活化CaCO3。色母粒中纳米CaCO3含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时,薄膜制品的光密度最大,遮盖力最高,分散效果最好。颜料的着色力在纳米CaCO3含量为20%时提高程度最大,而且体系的分散性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采用扫描电镜及粒径分析仪研究了水磨法超细BaSO4的形态及粒径分布,并将其应用于聚烯烃色母粒,探讨了超细BaSO4对红黄蓝3种色母粒彩色性能的影响,井将国内外颜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用超细BaSO4替代20%颜料制备的色母粒,其颜料在塑料制品中的着色性能和分散性良好。其中BaSO4用于替代红颜料制备的色母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两种BaSO4在ABS黄色母粒中应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两种BaSO4应用于ABS黄色母粒中及其对ABS黄色母粒色彩性能的影响.利用分光光度测色仪测定黄色母粒注塑样板制品的反射率曲线、L*a*b*值以及色差△E,并就两种助剂对ABS黄色母粒色彩性能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BaSO4替代20%~30%的黄色颜料时,在黄色母粒其他性能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制品的色彩性能也保持不变;BaSO4时色母粒色彩性能的影响主要取决于BaSO4颗粒的粒度大小、粒径分布和表面处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将硅藻土与有机蓝颜料在双辊开炼机上直接混合制成色母粒,并对聚烯烃进行着色。利用加硫成型试验机制备色板和薄膜,利用测色仪测定色板的反射率、L*、a*、b*值、着色力以及色差,通过光学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薄膜中颜料粒子的分散情况,研究硅藻土对色母粒着色性能、分散性能及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可替代部分有机蓝颜料,当替代质量分数为5%~25%时,制成的色母粒能够提高塑料制品的着色性能。此外,当硅藻土替代有机蓝颜料比例为25%时,颜料的着色性能最佳,着色聚烯烃制品的耐热温度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纳米BaSO4在白色母粒中的应用及其对白色母粒性能的影响。利用光电分光光度计和分光光度测色仪测定了用白色母粒所制薄膜和样板制品的遮盖力和白度,利用图像分析仪定量表征了颜料的分散情况。结果表明,纳米BaSO4替代20%的TiO2颜料时,在白色母粒其它性能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制品遮盖力最大提高了43%,白度最大提高了2.75%。对于不同晶型的TiO2颜料,纳米BaSO4的加入均使得制品的遮盖力和白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将凹凸棒土与有机红颜料采用直接混合法进行混合,制成色母粒,并将色母粒添加到树脂里,采用平板硫化仪在不同温度下制备色板.利用测色仪测定色板的着色力及色差,研究其对色母粒色彩性能及耐热性能的影响,并通过SEM观察了凹凸棒土、颜料及两者混合后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用凹凸棒土可替代纯的有机红颜料,当替代比例小于20%时,制成的色母粒对塑料制品的色彩性能基本保持不变,此外,相比于纯的有机红颜料,凹凸棒土替代有机红颜料比例为20%时,颜料在聚烯烃塑料中的耐热温度可提高15℃左右.  相似文献   

10.
以纳米CaCO_3和立德粉部分替代钛白粉(TiO_2)用熔融法制备了白色聚乙烯(PE)母粒,研究了白色母粒的流动性能、分散性能、着色性能以及着色制品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纳米CaCO_3的引入可明显改善色母粒的加工流动性,提高着色制品的力学性能,但着色效果有一定程度降低,当纳米CaCO_3替代量为50%时,色母粒的加工流动性提高72.6%,拉伸强度提高4.7%,白度值下降12.97。立德粉具有类似效果,立德粉替代量为50%的色母粒加工流动性提高22.8%,拉伸强度提高3.4%,白度值下降7.69。纳米CaCO_3和立德粉的分散性好于TiO_2。  相似文献   

11.
不同熔指的LDPE共混体系在色母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熔体指数(MI)为40g/10 min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与MI=7g/10 min的LDPE按不同共混比制备颜料质量浓度为30%的聚烯烃蓝色母粒,并以添加了10%聚乙烯蜡的同类色母粒作为标样,进行了着色性能、流动性能和颜料分散性的对比.结果表明:当MI=40g/10 min的LDPE替代比例为40%时,色母粒的性能与标样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2.
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镜对钴蓝颜料元素种类及含量、结晶性能、颜料粒子形貌及分布的研究,了解两种钴蓝颜料的微观差异;将两种钴蓝颜料应用于色母粒,采用积分球式测色仪、显微镜和熔体流动速率仪,分析了色母粒及其着色制品的着色力、分散性能、遮盖性能及色母粒的加工流动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恰当的钴铝含量可以使钴蓝颜料在制品中有良好的着色效果;颜料表面元素中碳含量高有利于颜料在塑料中的分散,制备的色母粒加工流动性能更好;原生粒子小的钴蓝颜料充分分散后其着色效果比原生粒子大的更好;而对于40%钴蓝颜料含量的色母粒,采用5%的蜡作为分散剂,可以达到很好的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筛选颜料、分散剂和载体,采用两步法工艺路线制备出无规共聚聚丙烯(PP—R)树脂专用色母粒,并详细讨论了色母粒的性能指标以及色母粒对PP—R管材专用树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研制出的色母粒与PP—R树脂兼容性较好,提高了PP—R管材专用树脂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高熔体流动速率的线形低密度聚乙烯(PE-LLD)与低密度聚乙烯(PE-LD)混合作为载体,不添加任何分散剂制成不同颜料浓度的蓝色母粒。研究了该体系的加工流变性能、母粒的着色性能以及分散性能,并与以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蜡作为分散剂的PE-LD色母粒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颜料浓度为30 %(质量分数,下同)时,以PE-LLD/PE-LD作为载体,不用添加任何分散剂,制品的力学性能和色彩性能都可达到使用要求;但当颜料浓度达到40 %及以上时,以PE-LLD/PE-LD为载体和添加聚乙烯蜡2种加工方法都不能得到合格的制品。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a colorant (masterbatch) and the surface texture on the color of an opaque injection‐molded plaque is experimentally described by means of the spectral reflectance and the CIELAB coordinates. It was noted that the surface texture had a marked influence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on the perceived color.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lor of these pigmented plastic plaques and intrinsic physical material properties, such as light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coefficients, is described by means of the Kubelka‐Munk equation for pigment/paste mixtures. The concentration dependence of this Kubelka‐Munk equation for different masterbatch‐polymer mixtures can be modeled in terms of the color of the individual constituents using a fitting parameter. Further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fitting parameter had a physical meaning. The effect of the surface texture on the optical appearance of the plaques can also be accounted for by this parame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