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为应对地级市主体功能区划分中的 单元划分、限制开发区两难、多规冲突等问 题,通过“多规融合”构建了主体功能区三 级分区框架,一级分区对接国家、省级主体 功能区战略布局,二级以乡镇、街道为单元 划分市级主体功能区划,三级分区将国土的 自然状态划分为四类空间单元,应用于丽水 市主体功能区划分中,使主体功能区的框架 性、基础性、约束性和政策性落实到基层行 政单元和国土空间层面上。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1)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颁布的目的是促进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对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绩效评价,可以从发展与协调两个维度进行,优先开发区要兼顾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管理,其内部协调难度最大,更加具有研究价值。因此,以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三大优先开发区八个城市2007—2016年相关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得知:优先开发区及其经济、社会与生态各要素的发展度、协调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波动较大。这种异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级政府没有持续、深度执行规划与监督规划实施,使规划的协调功能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3.
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已成为我国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合理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发展,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重要管控手段之一。本文从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主体功能特点、空间落位及规划的发展方向入手,科学设定主体功能区与城市开发区的功能与空间对应关系,以及用地类型变化与城市开发边界变动的关系。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定义主体功能在相应空间上的实现情况。引入系统动力学思想,对演进过程背后的动力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城市开发边界变动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效果的耦合关系。最终得出结论:北京市各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集聚功能依规实现程度较高,各主体功能区的人口承载功能仅有部分得以较好地依规实现,各主体功能区的生态农业主体功能总体呈下降趋势,尚未完全依规发展。各个城市功能区的主体功能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发展方向有较多不一致,未来应采取更为有效的空间管控手段。在主体功能实现视角下的功能空间布局发展与开发边界变动的同步性尚未充分实现,主体功能在空间布局上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其他类型规划进行空间开发和布局的基本依据。本文采用自然边界和行政边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东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通过细分指标得出各类要素得分,进而综合评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生态系统保护程度、国土空间开发支撑条件、生态保护要求,将东莞市划分为核心功能区、优化调整区、重点提升区、适度发展区、生态保护区五类主体功能区,并提出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指引。该成果为东莞市"十三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提供了支撑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1)
生态预算是一种全程治理自然资源环境的工具,由于与此配套的绩效评价体系缺位,严重影响到生态预算实施的效果,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跳出传统行政区,立足于主体功能区,将生态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划分为静态绩效评价与动态绩效评价两个基本维度,静态绩效采取实地访谈获取数据评价,主要评价生态预算决策、执行、报告与合作等预算流程;动态绩效采取实证方法评价,结合主体功能设计指标,主要评价生态预算的投入产出效率、区域协调发展度、居民幸福感等生态预算的产出与效果。以此为基本理论框架,结合重点开发区的功能定位,构建重点开发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应用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市,分别评价其静态绩效与动态绩效,针对突出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外城市规划》2010,(6):117-117
10月28日.《黄河三角洲城镇体系规划》在济南进行专家评审会。山东省坚持“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新型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原则,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四类主体功能区划。  相似文献   

7.
1生态功能区划的目的 在"厦门市生态城市概念性规划"研究中,生态功能区划的根本目的在于从城市生态角度出发,根据生态功能差别划分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并按照不同的功能特点进行相应保护、管理、建设,以构造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区域生态功能的动态平衡,为厦门市生态城市提供生态架构.具体目标涵盖:  相似文献   

8.
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内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是"十四五"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宁夏石嘴山市为例,通过分析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与生态功能区定位融合的现实困境,剖析引发困境的原因,进而提出4条解决途径: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优化划定实际操作和统筹多种分析方法.有助于构建石嘴山市"两...  相似文献   

9.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主体功能区细化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永庆  张婷  曾鹏 《城市规划》2021,45(4):9-15,23
尽管主体功能区规划被纳入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当中,但由于主体功能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尚未理顺,导致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细化主体功能区的方向仍不清晰.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性制度,主体功能区应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多规合一的逻辑起点.从这一视角出发,本文通过分析现行主体功能区的制度设计不足和未来发展导向,提出构建以主体功能区为核心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框架,并探索一种基于人地关系而形成的主体功能细分方式,以此为基础,提出形成差异化的空间指引、精细化的要素配置、精益化的政策导向方法,以期为完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3)
区域经济、社会、生态之间发展不协调直接影响到自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需要跳出现有行政区重构区域自然资源环境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绩效评价立足主体功能区,以主体功能区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主要评价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静态绩效与动态绩效;静态绩效评价生态预算决策、执行、报告与合作绩效,动态绩效评价投入产出、协调度与居民幸福指数。考虑到主体功能区类型比较多,文章主要研究限制开发区,以广西河池10县(区)为例,对10县(区)的生态预算静态绩效与动态绩效进行评价,发现不管是静态绩效还是动态绩效整体水平都较低,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1.
历时4年多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日前终于出炉。规划推进实现主体功能区主要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范围包括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全国陆地国土空间以及内水和领海。据了解,按开发方式划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功能区域;按开发内容划分。  相似文献   

12.
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管制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青  顾朝林  袁晓辉 《城市规划》2011,35(10):44-50
从空间界限、功能定位、指标控制等角度揭示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与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管制分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功能空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对两者进行解构与重组,尝试探索城市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管制空间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主体功能区是实施我国国土空间开 发保护制度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运用国土 空间的“区域”和“要素”特征认知,对我国 主体功能区的理念认知和规划实践发展进 行梳理,认为主体功能区无论是思想理念、 划分对象还是实施手段都紧密围绕“区域” 型国土空间的定位来展开。以“区域—要素” 统筹视角进一步分析,发现规划实施过程存 在“区域—区域”衔接不足、“区域—要素” 传导不畅等问题。未来其制度的完善重点应 从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现有区划、 加强绩效考核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市政技术》2017,(4):164-169
海绵城市实现了雨洪管理从传统工程排水到综合排水、生态排水的转变。以湖北省某市海绵城市规划为例,确定雨洪管理目标为将75%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探讨山地丘陵地区海绵城市的规划思路、建设策略,利用GIS以及单因子指标评价法、多因子复合评价法确定适宜的海绵城市开发区域,针对各个开发区的特征,提出对应建设指引;同时参考行政区间进行二级分区,将管控指标分解到各级区域,最后的校核结果表明该次规划符合该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设定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前,各地多规融合实践方向不一、主体不明,缺乏对各规划各要素间内在联系与融合机理的分析。基于此,文章试图从博弈论视角解析多规融合存在的问题,指出多规融合本质上是以空间资源为纽带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其核心问题是空间发展权之争、规划价值之争和权域之争。借鉴博弈论关注个体(局部)理性和互动决策的思维与方法,文章在多规融合的总体思路、融合主体、用地布局差异融合与控制线划定技术重设方面提出了详细的创新性构建方案,以期为破解当前多规融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和争议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规划师》2016,(6)
目前,各地多规融合实践方向不一、主体不明,缺乏对各规划各要素间内在联系与融合机理的分析。基于此,文章试图从博弈论视角解析多规融合存在的问题,指出多规融合本质上是以空间资源为纽带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其核心问题是空间发展权之争、规划价值之争和权域之争。借鉴博弈论关注个体(局部)理性和互动决策的思维与方法,文章在多规融合的总体思路、融合主体、用地布局差异融合与控制线划定技术重设方面提出了详细的创新性构建方案,以期为破解当前多规融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和争议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对于文物保护工作而言,需要将文物保护利用、文化遗产展示传承与国土空间保护格局的划定结合起来,以实现从文物(文化遗产)到文化保护空间的视角转变。重视对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展示与利用,将"积极保护、多元展示"融入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对于乡镇这一行政单元而言,对城镇遗产的整体性认知及价值甄别、传承利用策略有待更加明确与精准。这对进一步理解城镇空间生成机制,充分认识并延续城镇文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文化为线索、时间为序列、空间为载体,通过对历史信息的分层解读,梳理文化特征,对广东省揭阳市棉湖镇遗产价值与层积特征进行解读与转译,从价值传承的角度提出棉湖古镇可持续保护的策略及可读、可知的展示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要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在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深入探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理论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乡村地区作为城乡规划管理较为薄弱的区域,在规划编制方法、规划落地实施等方面往往聚焦于单个村庄的编制,缺乏从区域层面审视乡村地区发展的实践探索,尤其是缺少统筹协调生态保护、土地利用等各要素的多规合一型规划,使得规划的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不足。浙江省杭州市从城乡融合、区域统筹的视角出发,编制面向区域层面与操作层面的郊野单元规划,在空间范围上实现了开发边界外乡村地区全覆盖,在规划类型上具有多类型、多层级特征,存量规划、实施性规划特色显著。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村庄规划体系,在规划内容方面更是体现了高效利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的要求,尤其是促进了规划实施与规划编审程序深入对接,推动了城乡要素深度融合、城乡空间全域管控,是对乡村振兴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规划模式与技术方法的成功探索,对于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土地整治分区是引导区域土地整治活动的方向。本文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基于实现"三生"空间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从立地条件、生产功能、生活条件和生态功能4个方面因素考虑,建立指标体系,运用APH-熵权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并分析"三生"功能指标空间分布,结合系统聚类法划分清远市土地整治分区,并结合清远市的实际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属性、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等情况对分区结果进行调整,将研究区域划分为生态涵养保护型、农业生产提质型、城乡统筹发展型和城镇优先发展型4个土地整治区,并结合各分区的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可为清远市制订土地整治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