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卫星与网络》2013,(5):50-50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阿什顿·卡特(Ashton Carter)5月7日表示,军方已经启动一项"姗姗来迟"的工作,将保护国家安全卫星,同时寻找对抗潜在对手太空能力的方法。在美国国家记者俱乐部,卡特告诉记者,国防部首次真正地将"所有太空项目与反卫星威胁方面的最好专家,以及在没有航天器的情况下如何采取军事行动"关联起来。这些工作着眼于如何使军事情报卫星系统受到威胁时更具备抗毁能力,或  相似文献   

2.
六、中国第一多多2008年,我国航天活动成就非凡,创造多个第一,其中包括先后把我国第一颗中继卫星、第一颗直播卫星送入太空。1,第一颗中继卫星——天链-14月25日,我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1的01星由首枚长征-3C火箭成功发射。经过4次变轨,该星于5月1日成功定点于东经77°赤道上空,这标志着中国航天器首座天基数据”中转站”正式建成。它不仅可以使我国航天测控网覆盖率大幅提升,同时还能增强航天器测控及星地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这对未来降低航天器运行风险、提高地面测控指挥决策效率,尤其是对航天器出现异常情况下及时实施故障分析和太空抢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这是来自天边的纪录.2010年,各国进行了74次发射,70次成功,4次失败,将127个航天器送入轨道;31名宇航员送上太空.2010年,中国共进行了15次航天发射,将20个航天器成功送入轨道,中国的军事卫星首次连续部署.美国国防部发射了"X-37B1"号空天飞机,验证新一代太空飞行器,将"先进极高频-1"通信卫星等军事卫星送上太空;美国国家侦察局的"未来成像雷达-1"照相侦察卫星、"导师-5"电子侦察卫星,美国导弹防御局的"天基太空监视卫星-1"等先进军事卫星加入太空侦察的行列.俄罗斯国防部发射"彩虹"军事通信卫星、 "琥珀-4K2M 6"成像侦察卫星、"眼睛-86"号导弹预警卫星,增强太空平台实力.在2010年度,世界航天看到了许多新气象、新特点.  相似文献   

4.
6月20日上午,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首次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太空授课活动.而这些天地间的互动授课,也是中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自2012年建成之后的重要科普应用.中继卫星又被称为"卫星的卫星",可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能使资源卫星、环境卫星等测得的数据实时下传.  相似文献   

5.
步入21世纪,世界航天领域的发展引人注目,太空已经成为继陆、海、空指控人类军事活动的又一战场——太空战场。这些航天器都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装备或系统,因此,可以说太空战场是信息化的太空战场。信息化太空战场对装备的信息保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装备的信息保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日益增长的空间碎片数量对航天器构成了严重威胁,电磁篱笆系统应运而生,尤以美国的"太空篱笆"系统为代表。在分析"太空篱笆"系统体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光纤分布式全数字同时多波束形成方法。详细分析了"太空篱笆"系统接收数字波束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点,对波束形成架构中各级模块的实现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形成的波束方向图进行了仿真验证,为国内电磁篱笆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航天器地面自动测控技术对测试产品安全性与可靠性的保障。通过分析航天器地面自动测控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探讨了该技术在测试产品安全性与可靠性方面的重要作用。重点研究了该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和可靠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措施在提高测试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对于航天器地面自动测控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空间碎片被形象的称作太空垃圾,这些空间碎片极难处理,严重地威胁着在轨运行航天器的安全,因此清理空间碎片已迫不容缓。文章重点分析了空间碎片的处理方法和公司收益情况,创新性的提出了空间碎片的处理方案。针对太空垃圾的处理问题,建立以时间为考量的收益模型,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博弈论的算法,对收益使用了遗传算法进行最优化,最后使用MATLAB编程得出仿真结果,并验真了结果的正确性。文章的创新点是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博弈论对太空垃圾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在航天器中的广泛应用,器件单粒子效应的抗辐射性能成为了航天器在太空中安全运行的关键性因素.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抗辐射性能的评价显得越来越重要.针对一款Spacewire通讯路由器,根据其工作原理,搭建一套单粒子功能中断测试系统,对系统进行了验证,评估了该器件的抗辐射性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太空应用的RF连接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重量轻,RF连接器作为太空环境下的一种潜在的污染源可能被忽视了。为适应增长的电信、广播、科学服务的需要,现在由商业及政府实体发射的卫星和航天器越来越多。设计航天器及设备时必须特别关注设计和使用的材料以确保元件完成预期的任务并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航天器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介绍了空间干扰的特点与重要意义。分析了太空辐射对航天器的影响。阐明了空间干扰的样式,提出了发展此项技术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飞机、舰船、车辆而言,航天器一旦进入太空,基本上不可维修,且航天器通常投资巨大,使得航天 器的EMC 性能要求更为严格和苛刻,必须保证航天器在其整个寿命周期内不能出现任何影响其性能、任务和安全的电 磁干扰问题,进而要求航天器的地面EMC 试验必须充分而有效。在制定航天器设备级EMC 试验要求时,必须保证各类 设备具有足够的电磁干扰安全裕度,并进行充分的试验验证,从而需要以此为出发点,选取适用的试验项目,制定针 对性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未来飞行器测控通信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未来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中期面向航天器、航天靶场、临近空间飞行器、无人机的测控通信体系结构,展望了远期天空地一体化飞行器测控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讨论了未来测控通信系统需要研究的主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N/A 《光机电信息》2009,26(3):48-48
蓝菲光学公司的太空级Spectralon(R)漫反射材料,反射率超过99%.可以提供最高水平的均匀光。兼有太空飞行应用所要求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及纯净度。用于摄影机空中重新校准的太空级Spectralon(R)漫反射材料和目标,在多个目前仍在飞行的航天器上.都取得过成功记录。  相似文献   

15.
能源是航天器能够正常工作的基本保证,太阳能、引力能、真空能等太空即时补给能源是航天器供能的焦点。提出基于大口径薄膜反射的空间聚能系统的研究方案,利用充气式囊状薄膜反射镜结构聚焦太阳能,在焦斑处结合热电转换技术,实现了太阳能的汇集和能量的热电转换,并应用仿真软件模拟得到了不同焦距值的反射面聚焦效果的对比数据,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所提出的以光、热、电三种能量形式为飞行器供能的设想为空间飞行器能源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这是来自天边的纪录。2010年,各国进行了74次发射,70次成功,4次失败,将127个航天器送入轨道;31名宇航员送上太空。2010年,中国共进行了15次航天发射,将20个航天器成功送入轨道,中国的军事卫星首次连续部署。  相似文献   

17.
记军 《卫星与网络》2009,(11):26-29
航天飞机是一种为穿越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高度100公里的卡门线)而设计的火箭动力飞机,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的性质,像有翅膀的太空船。  相似文献   

18.
太空任务的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航天应用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智能算法在航天器上的应用、助推航天器的智能化能力的提升,已成为目前航天领域的发展趋势.但目前航天器的智能算法计算能力仍然不足,严重制约了航天领域的智能化发展.针对典型的航天智能应用,分析了智能应用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并调研了航天智能计算领域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  相似文献   

19.
“你被紧紧地包裹在宇航服里……只能从耳机里听到收音机噼噼啪啪的响声……从氧气管里深吸空气……你在压力服里漂浮,将要打开航天器舱门进入太空。你因过山车般的发射而兴奋,几分钟之后因经受微重力而微笑,出神地凝视着航天器窗外的景象。但是现在,穿着现代盔甲。你面临着新的挑战:像宇宙中的卫星一样进入太空。舱门打开一道缝隙,令人眼花缭乱的太阳光一涌而入,  相似文献   

20.
《光机电信息》2006,(2):64-65
俄罗斯圣彼得堡光电仪器综合试验研究所成功研制出用于发射航天器的激光推进器实验装置。激光发动机的优势在于:动力源在地面或在轨道上,航天器将无需随身携带超过本身重量的大量发动机燃料;同时,使用激光发动机发射航天器时,由于只燃烧了少量的氧气而不污染环境;很容易借助激光站调整卫星的运行轨道,容易保护航天器避免与太空垃圾碰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