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型钢混凝土柱位移延性系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现有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试验研究成果,讨论了影响型钢高强混凝土柱位移延性系数的因素,并基于BP神经网络研究了轴压力系数、体积配箍率、剪跨比和配钢率等参数对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延性的影响及规律.通过对国内50根型钢高强混凝土柱试验数据的整理和回归分析,得到考虑多因素的位移延性系数经验公式,该公式可供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柱抗震设计和抗震性能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方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钢管和混凝土材料受力状态复杂,各种因素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难以独立精确描述的问题,通过神经网络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非线性映射,可找到输入、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预测钢管混凝土极限承载力的神经网络模型.以现有的方钢管偏心受压柱试验数据为样本,训练了一个四层BP网络模型,用模型计算了偏心受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对6组实验数据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精度较高.该方法可作为实际结构设计的一种辅助手段,对钢管混凝土偏心短柱进行承载力计算.  相似文献   

3.
将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建立了型钢高强混凝土框架柱位移延性评估的BP网络模型;并用现有的试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训练和预测,预测结果较理想,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钢筋混凝土Z形截面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结果,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试件进行有限元非线性模拟分析.采用分离式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混凝土单元选用SOLID 65实体单元,钢筋单元选用LINK 180杆单元.用直接建模的方式建立Z形截面柱模型并进行位移加载,对应力云图、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和等效黏滞系数等力学性能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采用分离式模型建立的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模型可以用于RC Z形截面柱抗震性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方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柱的钢管和混凝土材料的受力状态复杂,各种因素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难以独立地精确描述.神经网络通过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的非线性映射,可找到输入、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适用于极限承载力的预测.以现有的方钢管混凝土柱轴心受压试验数据为样本,训练了一个三层的BP网络模型,建立了预测轴心受压方钢管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的神经网络模型.对8组实验数据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精度较高,该方法可作为实际结构设计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型试验对腹板柱转换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包括试验模型设计、加载制度、数据采集、仪器布置,裂缝的发生、发展以及裂缝的宽度,结构的滞回曲线和结构顶点的骨架曲线.根据试验现象和钢筋应变数据,分析了结构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屈服机理、承载力、位移、滞回特征、位移延性,得出该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最后对该结构形式提出结论和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平荷载作用下腹板柱转换结构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型试验对腹板柱转换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包括试验模型设计、加载制度、数据采集、仪器布置,裂缝的发生、发展以及裂缝的宽度,结构的滞回曲线和结构顶点的骨架曲线.根据试验现象和钢筋应变数据,分析了结构在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屈服机理、承载力、位移、滞回特征、位移延性,得出该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最后对该结构形式提出结论和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加固震损RC柱的有效方法,对3根用CFRP加固震损RC柱和1根对比柱进行了在低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研究的主要参数为轴压比和预裂裂缝宽度,试验结果表明:(1)当轴压比相同时,震损较严重的柱经加固,可以与震损较轻的柱具有基本相同的承载力;当预裂裂缝宽度相同时,轴压比越大,碳纤维布加固震损RC柱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更显著.(2)小轴压比加固柱位移延性系数提高更加明显.轴压比增大一倍(裂缝宽度相同),加固试件2与试件4相比,位移延性系数降低了27.7%;裂缝宽度增大一倍(轴压比相同),加固试件4与试件3相比,位移延性系数提高了22.8%.  相似文献   

9.
型钢混凝土(SRC)梁-钢管混凝土柱(CFT)节点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延性好等优点.以银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SRC梁-CFT柱节点为原型,基于商用软件ABAQUS建立了综合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钢材和混凝土之间界面特性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利用已有试验结果对该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型钢混凝土梁-CFT柱节点的受力性能、破坏机理、承载能力及延性等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节点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与延性,满足工程安全性要求;节点破坏机制为梁铰破坏;水平荷载-位移曲线表明节点强度、刚度退化缓慢.  相似文献   

10.
装配式套筒连接CFST柱-RC梁节点抗震性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结合装配式节点和钢管混凝土(CFST)柱-钢筋混凝土(RC)梁节点各自优点,提出新型装配式套筒连接CFST柱-RC梁节点.为探讨该类节点抗震性能,对8个足尺劲性装配式套筒连接CFST柱-RC梁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考察了柱轴压比、梁柱连接角度(45°、90°)、梁柱位置(中间节点、边节点)对该类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对节点破坏形态、失效机制、滞回性能、骨架曲线、位移延性和耗能能力进行分析.采用ABAQUS程序建立节点的精细有限元模型,验证了其正确性.研究表明:该类节点具有"强钢管混凝土柱-弱钢筋混凝土梁"、"强节点-弱构件"的理想失效机制和较高承载力,试件加载至3~4.5倍屈服位移时因套筒位置附近纵筋拉断而破坏;节点耗能能力较强,变形能力较好,45°节点的平均位移延性系数3,90°节点的平均位移延性系数4.  相似文献   

11.
为计算应力状态下预应力混凝土在一定条件下的碳化深度,将混凝土应力水平取为影响碳化速度的参数.在已有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碳化深度实用计算模型,以及BP网络、径向基函数(RBF)网络和广义回归(GRNN)网络的三个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将碳化深度试验值、实用公式计算值及神经网络预测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混凝土应力水平对碳化深度的影响是合理的,试验回归得到的实用碳化模型计算误差在9%以内;同时,所建立的BP、RBF以及GRNN网络模型均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以及良好的泛化能力,仿真和预测误差基本上在5%和4%以内,均低于实用计算模型的误差值.由此可见,所建神经网络模型的仿真及预测结果是理想的,可同时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组合、行之有效的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With the method of neural network, the processes of fatigue stiffness decreasing and deflection increas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under cyclic loading were simulated. The simulating system was built with the given experimental data.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neural network struc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The precision and results were satisfied and could b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atigue properti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in complex environment and under repeating loads.  相似文献   

13.
检测混凝土构件质量的时频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应用时频分析法解释在混凝土构件上获得的高频地震数据,以确定混凝土构件的质量的方法,对混凝土构件的实际检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时频分析方法可以提高分辨率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在建筑结构设计时考虑地震引发火灾对建筑结构的作用和影响,提出建筑结构地震火灾效应分析计算方法,此方法结合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火灾热力反应分析,通过简化的建筑结构地震损伤模型,考虑地震损伤的同时,连接结构的热传导分析与热力分析,从而实现地震火灾效应计算。运用此方法对一单层和一多层混凝土框架分别进行了分析,并与没有考虑地震损伤时框架的高温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地震作用后的结构在火灾下的破坏形态可发生改变,结构耐火极限随着地震作用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角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四个模型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异形柱框架角节点的滞回曲线饱满,抗震性能良好.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件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二者符合较好.进而对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轴向压力能提高试件的抗剪承载力;随着配钢率的增大,试件的抗剪承载力逐渐增大,在轴压比较小时,抗剪承载力增幅较大,当轴压比较大时,抗剪承载力增幅较小;水平荷载合力作用点的位置对试件的抗剪承载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双轴动态试验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多种应变速率、不同荷载比例下混凝土强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大型混凝土静、动三轴试验系统对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进行双向应力状态下的动态试验,在取得的大量试验数据基础上,探讨混凝土动态试验中的数据处理方法.针对混凝土受力状态复杂、其动态强度的影响因素众多等特点,提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来综合量化多种因素与混凝土动态特性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与传统动态试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后得出: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分析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混凝土动态特性,是一种简便、适用的新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推广在地震区的应用,进行了八层钢管混凝土柱-H钢梁框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和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了结构在El-Centro波、天津波(N-S)和武汉人工地震波激励下的最大地震作用、层间剪力、应变和位移反应.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符合较好,结构位移受低阶振型影响较大,结构变形呈弯剪型,随着地震波峰值加速度增大,高阶振型主导作用加强.研究表明,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ANSYS8.1可以较好地模拟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18.
T形截面钢骨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照国家抗震规范8度设防的标准,制作一榀1/2比例的由钢筋混凝土梁和T形截面钢骨混凝土异形柱组成的单跨两层的框架模型。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了结构的破坏形态、刚度退化、延性与耗能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T形截面钢骨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良好,柱中钢骨在结构抗震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试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钢骨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可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