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D.Sylvain J.A.Conde 《钢铁》2004,39(9):43-44
薄规格热轧带钢的生产需要专门的酸洗线以确保高附加值的热轧产品能够与各种冷轧材料相竞争。介绍奥钢联为西班牙比斯凯亚公司提供的超薄热带酸洗线的先进特点。 相似文献
2.
酸洗是钛带冷轧前的重要工序之一,首先从酸的浓度及配比、酸洗时间、酸洗温度等方面对热轧退火后钛带卷的酸洗条件进行了实验室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氢氟酸与硝酸体积比的降低,钛带的酸洗失重率逐渐降低,而酸洗所需时间逐渐增加。综合考虑酸洗的效果、速度及成本认为最佳酸洗工艺条件是:酸洗温度为40℃,酸洗液中氢氟酸体积分数为3%、硝酸体积分数为27%,酸洗时间为240s时,酸洗效果最佳,此时,钛带试样失重率为1.12%。此外,研究发现,酸洗温度为25℃和55℃皆不利于钛带酸洗。之后,工业化试验表明,按照最佳的酸洗工艺条件对工业纯钛带进行酸洗,酸洗效果较好,表面氧化皮可被彻底洗尽。 相似文献
3.
4.
1概述
冷轧板带酸洗由酸洗段、漂洗段和烘干段组成,采用浅槽紊流酸洗技术。酸洗段分为3个酸槽,每个酸槽长30m。由于酸洗槽浅用酸量少(正常工作液位约150mm),大大缩短酸液灌注或排空的时间,可有效防止过酸洗。酸溶液在高速运行的带钢带动下,在酸洗槽内形成紊流通道加速向带钢氧化铁皮内部渗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由SMS公司为俄罗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和韩国韩宝(Hanho)钢铁和通用建筑有限公司建造的两套新连续酸洗线串列式设备,这些设备包括可确保更好地利用酰洗液并缩短酰洗时间的新开发的可调工艺,酰洗参数,诸如带钢速度,带钢表面的浓度和酰洗温度能够精确地相适应,这样得到低能耗和低酸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7.
8.
9.
通过抛丸和未抛丸钛带表面形貌的分析及两种钛带的酸洗对比试验,研究了抛丸对钛带酸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氢氟酸与硝酸体积比的降低,抛丸和未抛丸钛带的失重率均逐渐降低,所需酸洗时间均逐渐增加;达到最佳酸洗效果时,抛丸钛带所需的氢氟酸与硝酸体积比稍大于未抛丸钛带,但其酸洗时间稍长,因此抛丸对钛带酸洗工艺的强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最大卷重35 t、2~16 mm热轧不锈钢带退火酸洗线的工艺流程、关键设备和技术特点。该机组所生产的钢种有奥氏体、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退火炉使用天然气加热钢带,炉温可达1180℃,炉子总长96m;在酸洗前进行有效除鳞,酸洗的溶液为硫酸,硝酸+氢氟酸,酸洗最大速度为60 m/min,废水和废酸经回收再利用,酸雾经回收和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650m m 可逆轧机的生产需要,张钢对450m m 半连续带钢酸洗机组的矫直机、液压剪、立辊导向装置等进行了改进,同时采用双锥头开卷机,并进行了酸雾治理和清洗机的改造。改造后酸洗带钢的最大宽度为520m m ,最大卷重达6t,班产量提高了14% ,成材率提高了2% ,设备维修费用降低了3% 。 相似文献
12.
在中宽带生产线的新建和改造中应用目前世界流行的浅槽紊流等先进技术,结合国内生产工艺及设计经验,对中宽带连续酸洗机组进行国产化成套设计。该机组具有一定的国内先进水平,简要介绍该生产线的工艺和设备的技术特点,对该类生产线的国产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