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计量经济方法,考察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支持对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正规金融支持对东、中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增长作用缺乏效率,而对西部地区富有效率;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非正规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中部地区的作用效应高于西部地区.其政策含义在于,要积极规范、引导非正规金融的健康发展,真正形成富有竞争效率的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充裕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2.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空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各省经济在稳步增长,金融发展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两地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存在空间相关关系。进一步,中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总体上存在正向空间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有正的溢出效应。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的溢出效应为正,金融效率的溢出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3.
《南昌水专学报》2019,(3):105-111
分析了对外开放对我国地区间人力资本存量差异的影响机理,然后利用1990年以来我国30个省域层面数据,运用Sys-GMM法实证检验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对人力资本存量起到了显著的提升作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与人力资本存量均是正相关关系,但这种正相关关系不显著,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对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作用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最后分别利用泰尔系数和标准差公式测算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间的对外开放程度差异和人力资本存量差异,利用OLS法估计,结果发现三大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差异使得地区间人力资本存量差异扩大。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知识溢出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基于创新链视角,建立随机前沿分析模型,以北京市为例,以政府投入力度和金融发展水平作为控制变量,探讨在技术研发阶段和技术转化阶段知识溢出的3种类型即Mar溢出、Jac溢出和Porter溢出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Mar溢出对技术研发阶段的创新效率有不利影响;Jac溢出在创新的2个阶段都对创新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orter溢出对创新效率没有明显影响;政府投入力度和金融发展水平在技术研发阶段对创新效率分别存在促进和抑制作用。基于此,提出鼓励地区多样化发展、避免高技术产业过度聚集以及提高政府支持资金利用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2003—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农村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部3个区域各省份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各省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呈正向的影响,中、西部地区各省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有呈正向影响的,也有呈反向影响的。各地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中部地区城镇化率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西部地区城镇化率在10%的水平下才会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理论分析营商环境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作用机制基础上,通过熵权法测算 2010—2020 年中国大陆除西藏外 30 个省份或直辖市的营商环境指数,实证检验营商环境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营商环境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具有显著影响;就营商环境分级指标而言,市场环境、政策环境能显著提升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而宏观经济环境、基础设施为正向促进作用但幵不显著;根据区域异质性结果分析,我国东部、中部地区营商环境对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更为显著,西部地区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TOPSIS法分别对社会保障水平和共同富裕水平进行测度,然后通过静态和动态面板回归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保障和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社会保障水平和共同富裕水平在2011—2020年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社会保障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的特征,共同富裕水平在空间上则呈现“东—中—西”逐级递减趋势。经检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点。机制分析表明,社会保障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两条路径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保障水平对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还存在区域异质性,中部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对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程度大于东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2-2018年中国沪、深证券交易所1069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地方政府债务与上市公司杠杆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对上市公司杠杆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政府性债务余额对上市公司杠杆产生了挤出效应,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政府性债务余额并没有对上市公司杠杆产生影响;地方政府性债务对上市公司杠杆的影响存在所有制差异,东部地区政府性债务余额对非国企杠杆产生挤出效应,而对国企没有产生影响,西部地区政府性债务余额对国企杠杆产生挤出效应,而对非国企没有产生影响,中部地区政府性债务余额没有对企业杠杆产生影响;采用动态面板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其结论依然可靠。研究成果为认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和制定合理政策提供了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9.
结合我国国情,把地区间对口帮扶关系纳入空间关联矩阵。进而,采用我国28个省、市1993~2010年的相关数据,探讨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影响因素,并重点检验了地区间的帮扶效应。结果表明地区间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的空间溢出显著地提高了被帮扶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各地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存量的空间溢出和进口贸易溢出的国外R&D存量也对三者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取2005-2014年期间中国互联网及城镇化的数据,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质量、公共设施和城乡统筹5个方面来构建中国区域城镇化质量的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中国东、中、西、东北区域的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比较,然后对城镇化质量与互联网普及率进行回归分析,以此从4个区域对比的角度探讨互联网对城镇化质量在不同阶段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中国城镇化质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东部和西部上升较快,中部与东北部上升较慢;2)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近几年有明显提高,其中东部地区上升速度最快且互联网普及率也最高,东北部次之,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及其增长速度都处于较低水平;3)我国各区域互联网普及率与城镇化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现出互联网普及程度对城镇化质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城镇化质量最高的东部,互联网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效果也最为突出;而在2011年之后,当城镇化质量越高时,互联网普及率对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作用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如何高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其中重要的篇章,而人才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对此利用2004-2018年中国25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面板数据,并运用2SLS进行实证分析,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人才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效果是显著的。其次,人才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效果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从回归结果分析,这种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不显著,在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非常显著,进一步分省会与非省会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回归结果基本一致。最后,通过机制研究表明人才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路径主要源于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市场化,并且人才流动通过这些渠道对产业结构升级都是正向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一、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情况变化 金融危机使我国对美出口整体增速下降。2008年12月份全国对美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8%,其中,东部地区下降4.0%,中部地区下降1.2%,而东北和西部地区分别增长5.4%和11.6%。东部地区出口下降额是全国出口下降总额的1-22倍。2009年1月份,我国全国范围内出口额全部下降,其中东部地区下降17.4%,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下降17.7%、21.2%和15.3%,中部和东北地区下降幅度已超过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全国近20年来的年度统计数据,云南省年度统计数据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选取代表省市的年度统计数据进行了灰关联分析,分析了影响全国及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高教规模发展的主要相关经济因素。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及参考性。  相似文献   

14.
从创新能力、制造能力和市场化能力三个层面,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29个省市的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创新能力、制造能力和市场化能力方面形成的竞争力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依据综合竞争力得分排序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各地区内部省市间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仍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区域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构建2006—2019年我国的30个省级面板计量模型,探讨了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通过静态回归分析,得知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能显著抑制碳排放,表现为“倒U型”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化目前处于曲线左侧,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变化趋势,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抑制、中西部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能促进碳排放,但在东部地区作用不显著。空间溢出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对碳排放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因此,应不断加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合理分配要素资源,以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5-2018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分水平,并分析财政分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稳定上升趋势,同时呈现东部领先,中西部追赶的趋势;财政支出分权和收入分权都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分维度来看,财政收入分权对创新发展产生显著正向作用,财政支出以及收入分权对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1991-2013年面板数据,采用滚动检验法研究FDI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2007年以前,FDI技术溢出效应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007年以后,FDI的技术溢出效应逐渐减弱直至为负.这表明自2007年起,长三角地区的外资企业规模相对内资企业而言偏大.从外资规模、独资企业占比等方面分析了限制FDI技术溢出的因素,从外资规模、产业关联、产业集群和培养创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促进长三角地区FDI正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0—2008年除香港、澳门、台湾、西藏、浙江、湖南外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碳排放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横截面数据以及东中西部的时间序列数据用计量方法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都有促进作用,西部地区的经济弹性最大,表明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对经济增长更加敏感。而东部与中部地区的经济弹性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地区实施生活垃圾处理分区分级处理,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30 881个镇域单元的8项指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密度、垃圾收集密度、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乡镇距市县中心距离、公路路网密度、地形起伏度、土地面积)数据分析,研究构建了科学合理的乡镇类型识别指标体系,采用空间差异性分析、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空间插值分析讨论了我国镇域空间分布格局,并探讨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类型乡镇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结果表明:①从乡镇类型划分来看,我国乡镇可分为城乡一体化型、密集型、村庄农户分散型,并且东部、中部地区乡镇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总体优于西部、东北地区; ②从空间分异性来看,东部、中部地区乡镇指数内部差异性整体较小,可建议推广同一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东北、西部地区乡镇指数内部差异性较大,建议推广不同类型相组合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③从空间关联性来看,不同尺度下的乡镇指数空间聚集效应明显,特别是东部地区产生了“近朱者赤”的空间关联效应。最后,根据乡镇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总结提出了不同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效力的区域差异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货币政策效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苏沪浙、东部地区对货币政策的响应强度最大,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对货币政策的响应强度仅及苏沪浙地区的30%和10%。东部省份对货币政策响应的时滞最短,中部省份对货币政策响应的时滞最长。在东部和东北各省货币政策主要通过直接途径发挥作用,其他地区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间接途径发挥作用。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金融深化水平差异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力的主要原因。区域差异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可通过加强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和区域性金融政策完善货币政策的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