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松辽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松辽委)信息化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随着松辽委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松辽委电子政务(一期)工程项目、嫩江右侧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亚行贷款项目松花江洪水管理系统等方面建设的完成,在水利信息采集、收集,传输、存储、决策等方面,实现信息资源管理自动化和共享,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支持,为松辽委行使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职能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支撑,促进了流域管理现代化,使流域水行政管理水平产生质的飞跃.详细阐述了松辽委信息化的建设进展和已经实现的信息资源整合,并对松辽委下一步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松辽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松辽委)信息化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随着松辽委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松辽委电子政务(一期)工程项目、嫩江右侧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亚行贷款项目松花江洪水管理系统等方面建设的完成,在水利信息采集、收集、传输、存储、决策等方面,实现信息资源管理自动化和共享,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支持,为松辽委行使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职能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支撑,促进了流域管理现代化,使流域水行政管理水平产生质的飞跃。详细阐述了松辽委信息化的建设进展和已经实现的信息资源整合,并对松辽委下一步的信息化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松辽委成立,松辽委水文事业也实现了零的突破。30年来,松辽水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全面的发展历程,为松辽流域水利管理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创造了辉煌业绩。1松辽委水文机构沿革松辽委水文机构的发展变化历程可以概括为  相似文献   

4.
松辽委农村水利基础查询系统,是按照"松辽委智慧水利"框架和"松辽委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体系开发建设,首次实现流域级农村水利管理工作与信息化新技术深度融合的业务应用系统。有效利用现有统一信息化资源运维和信息安全管理,提高了投入产出比,降低了不可持续风险。基于松辽委水利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和全文数据库检索技术等,实现了多类型信息的一站式检索分析在实际业务工作中的应用,模式具有推广性。  相似文献   

5.
松辽水利委员会自1982年10月成立,至今已15个年头,这15年也正是松辽委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的15年。10多年来,松辽委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批准的松辽委职能、机构、人员编制的三定方案,狠抓面上的水利管理和防汛工作,为流域四省(自治区)水利工作服务。自1983年起就积极组织召开四省(自治区)参加的水库管理经验交流会。1986年成立松辽委防汛办公室以后,水利管理与防汛工作步入正常轨道,开展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了流域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松辽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松辽委)党组始终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流域的管理,注重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职工牢牢树立起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超前意识和团结意识,紧紧围绕流域水行政管理和发展壮大自身经济实力两条主线,逐步形成了“团结治水、求实奉献、服务松辽、争创一流”的松辽委精神,努力做好“一个坚持、两个面向、三个抓住”,全面推进松辽流域水利  相似文献   

7.
1 松辽水利委员会职责及机构配置 经国务院批准松辽水利委员会于1982年10月11日在长春正式成立。松辽委是水利部在松辽流域和东北地区国际界河及独流人海河流范围内的派出机构,国家授权其在上述范围内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能。按照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的原则,统一管理本流域水资源和河道,负责流域的综合治理,开发管理具有控制性的重要水工程,搞好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8.
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在"九五"期间,按照松辽水利委员会档案工作"九五"规划,以加强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为重点,持续稳定地发展水利档案事业,有效地为松辽流域水利服务.  相似文献   

9.
正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简称松辽委)成立于1982年,是水利部在松花江、辽河流域和东北地区国际界河(湖)及独流入海河流区域内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代表水利部依法行使所在流域内的水行政管理职责。成立以来,秉承"团结治水、求实奉献、服务松辽、争创一流"宗旨,在松辽流域水利综合规划、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发挥  相似文献   

10.
1回顾1982年10月,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经国务院批准,松辽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松辽委)在长春成立,标志着松辽流域水利事业的发展进入崭新阶段。松辽委是水利部在松花江、辽河流域和东北地区国际界河(湖)以及独流入海河流区域内的派出机构,代表水利部行使所在流域内的水行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