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准贝氏体钢的特性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准贝氏体钢的组织结构及性能特点。结果表明,准贝氏体钢是一种热处理性能优良、焊接性能优异、并具有良好耐磨性能、高疲劳强度、低缺口敏感性的新型工程结构材料。并阐述了准贝氏体钢在工程应用中成功的实例及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低合金余热淬火马氏体球墨铸铁磨球通过技术鉴定由包头钢铁学院冶金系青年教师郭长庆等人研制成功的新型低合金余热淬火马氏体球墨铸铁磨球,采用冲天炉化铁、金属模具铸球、铸造余热淬火、低温回火生产工艺,磨球中不含贵重合金元素,其力学性能σb≥1000MPa,α...  相似文献   

3.
发展新型贝氏体钢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本文概述了发展新型贝氏体钢的意义,贝氏体钢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贝氏体研究领域里的基础工作,以及新型Mn-B系空冷贝氏体钢的研究及应用前景等。  相似文献   

4.
准贝氏体钢使用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准贝氏体钢及使用性能的几个问题,如力学性能、疲劳性能、焊接性能、渗碳性能、耐磨性能等.结果表明,准贝氏体钢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作为一种新型工程结构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贝氏体相变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贝氏体相变研究的进展作概括的综述,包括钢中贝氏体的形态、贝氏体的定义,从动力学、晶体学、形状改变、热力学及奥氏体强度和扩散系数对相变的影响探讨贝氏体相变的机制;有色合金贝氏体的形态和结构、从贝氏体形成时成分改变、晶体学及热力学判断贝氏体相变的机制;简介贝氏体预相变和贝氏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12CrNi3钢中形成粒状贝氏体的试验结果,研究了粒状贝氏体的形成条件、显微组织形态、岛内的精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在试验基础上讨论了粒状贝氏体的形该机理。12CrNi3钢在较宽范围的冷却速度和等温温度下均可形成粒状贝氏体组织。粒状贝氏体可分为块型和条束型两种。奥氏体化温度愈高,冷速愈大,等温温度愈低,愈有利于条束型粒状贝氏体形成。粒状贝氏体岛内组织可以是奥氏体(A)、马氏体(M)+奥氏体(A)或其它中温转变产物。岛内的M可分别是位错型M与孪晶型M,两种类型M也可同时存在。本文从等温冷却试验结果支持粒状贝氏体的形成机理的溶合模型说。  相似文献   

7.
硅对易切削贝氏体塑料模具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新型易切削贝氏体塑料模具钢(Y82)的性能及影响因素。Y82钢采用中碳成分,以普通合金元素锰、硅和硼合金化,在空冷后可得到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及较高的空冷淬透性。分析了合金元素Si的作用,Si使CCT曲线中贝氏体转变区向右下方移动,因而使贝氏体转变发生在较低的温度,可以形成细小的针状下贝氏体,并能够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形成下贝氏体,对于大尺寸的模具,即使其内外冷速度不同,都会得到均匀的下贝氏体组织,从而提高了钢的空冷淬透性,Si还提高了钢的强韧性及回火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碳55SiMn2Mo贝氏体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测定及转变组织研究发现,实验用钢的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显著右移,且珠光体转变区被强烈推迟,而贝氏体转变区被推迟较小,在较宽的冷却速度范围内可得到贝氏体转变组织。实验用钢的下贝氏体组织有典型的针状下贝氏体和非典型的针状下贝氏体两种形态,利用透射电镜对空冷条件下的非典型下贝氏体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探讨了其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18CrNiWA钢粒状贝氏体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一、前言 18CrNiWA钢是兵器工业中广泛使用的结构钢之一。在近年来对曲轴疲劳性能的研究中发现钢中有非马氏体组织存在。解剖曲轴进一步证实,截面尺寸小于30毫米处其金相组织为粒状贝氏体、马氏体、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的混合组织,且粒状贝氏体最多,约占50~70%。为研究粒状贝氏体对机械性能,尤其对疲劳性能的影响,用不同方法获得了这个钢的不同含量的粒状贝氏体组织,分别测定其机械性能,从而确定了粒状贝氏体含量对机械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回火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Si—Mn—Mo低碳贝氏体钢在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该钢奥氏体化空冷后获得的粒状贝氏体组织,经300℃回火后具有良好的强韧配合,而在400℃~500℃回火时出现明显的回火脆性。通过研究回火后的组织转变及残余奥氏作热稳定性、机械稳定性的变化,探讨了粒状贝氏体韧化及脆化机理。提出了适于该钢的最佳回火工艺。  相似文献   

11.
芳纶复合材料对球形弹丸的抗贯穿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芳纶纤维织物为增强材料、聚氨酯为树脂基体的芳纶复合材料,进行了2.05 g钨合金球、1.03 g钢球和4.50 g钢球的抗贯穿性能研究,并分析了芳纶复合材料对以上3种典型球形弹丸的抗弹性能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芳纶复合材料的抗贯穿性能与测试过程中采用的弹丸种类有关,采用2.05 g钨球时较低,采用1.03 g钢球时较高,采用4.50 g钢球时居中。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芳纶复合材料抗贯穿性能表征方法,即直接作用面积比吸收能(PSEA)法。PSEA值在芳纶复合材料受到材质相同的球形弹丸冲击时基本相同,据此在芳纶复合材料对某种球形弹丸的弹道极限速度已知时,可计算出对其它球形弹丸的弹道极限速度。验证结果表明:弹道极限速度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相差1%~6%.  相似文献   

12.
阎秋生 《兵工学报》2001,22(3):400-403
本文研究了电镀CBN砂轮端面磨削沟槽底面时磨削力的不稳定性及其与磨粒损伤形式之间的关系。在砂轮磨削的初期阶段存在磨削力急升陡降的凸峰,之后磨削力小幅波动具有随砂轮累积磨削体积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在磨削过程中CBN磨粒存在尖端磨损、磨粒切削刃破损、磨粒整体破碎和磨粒脱落等损伤形成,决定了磨削力的持续增大和不稳定特性。  相似文献   

13.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裂纹的形貌及分布,针对凸轮的磨削特性及金相因素对裂纹敏感性的影响,分析了裂纹的发生及扩展机理。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防止磨削裂纹的措施。工艺改进后,凸轮轴的裂废率由原来的12%下降至1.5%以下  相似文献   

14.
球磨过程中的涂层形成与粉末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Cr粉、Al粉、Cu粉、Cr20Al80粉末球磨过程中粉末粒度尺寸的变化以及磨球表面涂层的形成规律,结果发现,磨球表面涂层的形成与粉末细化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球磨初期,磨球涂层厚度迅速增加,随后逐渐趋于稳定.Cu粉末在球磨过程中未在磨球表面形成涂层.金属粉末球磨至24h后,随球磨时间增加,磨球涂层厚度几乎不再变化;除Al粉末外,其余金属粉末的细化速率降低.磨球塑性好易形成厚涂层,粉末脆性大容易细化.  相似文献   

15.
磨削对结构陶瓷缺陷区域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瓷缺陷区的加工损伤是导致材料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 Al2 O3 、Si3 N4 和 Mg-Zr O2 结构陶瓷的磨削试验研究 ,分析了磨削对气孔、疏松及晶粒间界这类缺陷区域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 ,磨削对晶粒内小气孔和大气孔区域的损伤作用都很小 ;而在疏松及晶界区域会产生危害明显、尺寸较大的塌坑和磨削微裂纹。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某型号飞机起落架中300M钢的外圆磨削工艺参数优化问题,对该材料的磨削工艺做了实验研究,通过建立磨削力、磨削温度、表面粗糙度与磨削用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300M钢磨削加工工艺的最佳参数范围.结果表明:选用白刚玉砂轮磨削300M超高强度钢,磨削深度应尽量减小;当零件速度降低,磨削弧区温度减小,热源移动速率减低,促使零件磨削温度升高;当磨削量为300 mm3时,砂轮损耗严重,片状屑形分散且面积增大,占砂轮工作面近1/3且出现附着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提高机器鱼在抢球博弈项目中的进攻效率,提出一种划分特殊与一般的比赛策略.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从鱼与水球的距离及相对位置出发,划分特殊情况与一般情况,独立处理特殊情况后,针对一般情况,根据球与球门的距离远近及所处区域,利用动态规划思想,选出机器鱼最先要进攻的球与球门,并在机器鱼比赛平台上对设计的策略进行具体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是有效、可行的,实现了各种情况下最佳水球的选择,大大缩短了抢球博弈中多次进球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Researches on 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ceramic bearing ball,the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defects in the manufacturing and th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NDE)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he key for successful processing of high strength ceramic balls is to avoid producing related defects.Many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e material microstructures,defects as well as mechanical processing parameters influence the final surface quality significantly.Most of NDE technologies,such as radiation,ultrasonic,dye-penetration and laser scatter,have been studied for ceramic bearing ball surface inspection around the world.So far,the difficulties to develop the perfect NDE system for ceramic bearing balls,which are caused by the defect variety and surface unfolding,have not been overcome yet.  相似文献   

19.
低碳高合金钢和高锰钢冲击腐蚀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进的MLD-10型冲击腐蚀磨损试验机,模拟湿磨工况条件,对新型衬板材质低碳高合金钢和传统材质高锰钢的抗冲击腐蚀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两种材料试样在一定时间内的失重变化情况,表明低碳高合金钢的抗冲击腐蚀磨损性能优于高锰钢。另外分析了冲击腐蚀磨损面形貌、磨面表层及亚表层的状态变化,发现两种材料的冲击腐蚀磨损机制有明显差异,并且都随时间变化而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20.
超声振动磨削陶瓷深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声振动磨削和普通磨削陶瓷深孔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振动磨削可明显地提高陶瓷加工效率,能有效地消除普通磨削产生的表面裂纹和崩坑,是陶瓷深孔精密高效加工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