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生物质资源利用的意义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两大重要问题,对我国来说,能源问题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会外交战略。而生物质资源因为具有可再生,分布地域广,储量丰富,利用时可实现CO2零排放,排放大气污染物少等优点,而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绿色可再生能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能源利用状况及其分析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江苏是我国经济发达省份,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省,一次能源资源匮乏,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需逐年以较大幅度增加。论述了江苏省的能源资源基础状况和供需现状,并将江苏省的能源利用同国内外进行比较,得出结论:(1)能源供需矛盾突出;(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亟待调整和优化;(3)能源利用集约度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4)耗能少、产出大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化石燃料的枯竭及其环境问题,催生了以生物质为原料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生物质是可持续、可再生、可满足人类能源需求的最有希望的原料,利用新型生物质资源化技术能高效、宏量制备合成气。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技术作为新的替代能源方向之一,与生物质资源化技术的联合使用有望使生物质最大化利用。讨论了生物合成气供养SOFC的影响因素,然后探讨了新型生物质资源化产气技术,最后讨论了基于新型生物质气化技术的SOFC产业化的机遇及相关的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4.
观点     
《浙江能源》2005,(6):32-32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解决能源问题要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中国巨大的能源需求将不能期望由一次性能源来解决。而只能寄希望于可再生能源;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涛:10年后。全球总能耗将有40%来自生物质能源;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克里斯托弗-弗莱文:全球可再生能源产量可望在2040年赶上油气产量。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就地及时压缩成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形式:目前,生物质能技术已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关注。相对于风能、太阳能等其它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源具有应用地域广,投资规模小,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协调,而对于农村来说,开发可再生能源是当前的合理选择。本文通过描述我国农村的可再生能源现状,列出了农村可再生能源储量的优势,在肯定取得成就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多方面提出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江苏是全国的经济大省,耗能大省.然而江苏却是个资源小省,特别是能源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紧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分析江苏能源短缺原因的基础上,根据江苏实际,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能源梯度替代结构优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给江苏的经济运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同时,"西气东输",可再生能源较为丰富又为江苏的能源结构调整带来了机遇。将环境因子纳入模型之中,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能源梯度替代结构优化模型。运算结果表明:江苏未来15年的能源消费结构从以煤为主,逐渐向以天然气、核能、可再生能源的多样化结构过渡,呈现出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几者并重的多元化局面。  相似文献   

9.
浅议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协调,而对于农村来说,开发可再生能源是当前的合理选择。本文通过描述我国农村的可再生能源现状,列出了农村可再生能源储量的优势,在肯定取得成就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结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多方面提出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配合元旦起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已颁布,其中明确规定,生物质发电能获得每千瓦时0.25元的政府补贴等。这些法规的出台,为我国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扫除了政策性障碍,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  相似文献   

11.
 以坚持江苏沿海地区为江苏主要粮仓地位不动摇,保障江苏省粮食安全为前提,在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下,以耕地压力指数模型为基础,倒推人口承载力估算模型,评价江苏沿海地区的现实人口承载状况。同时,对江苏沿海3市2025年人口承载力进行测算,在二胎政策全面放开的现实情况下,规划江苏沿海地区未来发展的合理城市人口规模。结果表明:1)1998—2014年江苏沿海耕地面积波动减少,人口持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大幅走低,粮食总产量波折小幅增长;2)江苏沿海地区整体人口承载压力较小,从各地级市看,人口承载压力呈现南通>连云港>盐城的特点;3)预测2025年南通、连云港、盐城3市最适人口规模分别为640万、978万、1 756万,最大人口规模分别为800万、1 223万、2 195万。  相似文献   

12.
扬子江城市群地处长江经济带的下游重要门户地区,是江苏省“1+3”重点功能区发展的龙头引擎,打造扬子江城市群的绿色生态走廊对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和落实长江大保护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论文聚焦扬子江城市群工业能源碳排放脱钩及其驱动因素分析,研究得出:1)扬子江城市群整体工业碳排放量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南京市和苏州市的碳排放增量明显大于其他城市;2)扬子江城市群工业能源碳排放脱钩大致经历了扩张连接、强脱钩以及弱脱钩3个阶段,整体上脱钩水平逐渐提高,但稳定性不高,各城市工业能源碳排放脱钩水平差异较大,但在逐步优化中;3)从驱动因素看,碳排放强度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脱钩水平有促进作用,工业经济规模效应、区域经济比重和能源结构则相反。基于此,论文提出加强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探索构建全域碳权交易市场、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科技创新等建议,以促进扬子江城市群工业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扬子江城市群地处长江经济带的下游重要门户地区,是江苏省“1+3”重点功能区发展的龙头引擎,打造扬子江城市群的绿色生态走廊对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和落实长江大保护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论文聚焦扬子江城市群工业能源碳排放脱钩及其驱动因素分析,研究得出:1)扬子江城市群整体工业碳排放量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南京市和苏州市的碳排放增量明显大于其他城市;2)扬子江城市群工业能源碳排放脱钩大致经历了扩张连接、强脱钩以及弱脱钩3个阶段,整体上脱钩水平逐渐提高,但稳定性不高,各城市工业能源碳排放脱钩水平差异较大,但在逐步优化中;3)从驱动因素看,碳排放强度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脱钩水平有促进作用,工业经济规模效应、区域经济比重和能源结构则相反。基于此,论文提出加强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探索构建全域碳权交易市场、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科技创新等建议,以促进扬子江城市群工业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集对分析和障碍度分析对2000-2013年浙江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敏感性整体呈下降趋势,中间波动幅度较大,应对性整体呈上升趋势,海洋经济脆弱性整体下降;2)回归分析表明应对能力对浙江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的影响起主导作用;3)障碍度分析揭示出海洋资源过度开发、海洋环境污染严重、海洋科技水平低是阻碍其应对性增强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降低浙江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的对策,主要包括改变传统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合理利用资源,加大对海洋教育与科技的投入,加强海洋污染治理与保护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基于非货币量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框架,构建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以及服务价值核算方法,对2012年中国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计算与分析,以期为政府进行海洋资源规划管理提供参考。2012年我国13个沿海省市及地区按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广东、山东、台湾、福建、海南(不包含三沙市)、辽宁、浙江、江苏、上海、广西、河北、天津、三沙市(仅考虑珊瑚礁和海草床)。本研究包含的7类海洋生态系统按单位面积服务价值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红树林、盐沼、滩涂、河口、海草床、温水珊瑚礁、12海里水域。这说明与近海水域相比,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更大,保护现有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或扩大滨海湿地的面积有利于提高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生物量、固碳释氧服务和自然发电潜力服务为中国沿海各省市的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其贡献占比超过70%。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苏北地区为例,分别从行业及地区层面运用碳排放分解模型测度工业发展的碳排放效应,运用扩展STIRPAT模型剖析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而利用碳排放潜力指数模型分析工业碳减排潜力。研究表明:近年来苏北工业碳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电力、采矿、冶金、石化、造纸等行业,徐州、淮安两市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影响苏北工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能源消费强度、工业经济规模及行业结构,其次是居民生活水平及城市化发展水平;挖掘苏北工业碳减排潜力的重点在电力、采矿、石油加工、化学医药、冶金、装备制造、造纸等行业以及徐州、淮安、连云港等城市。据此提出加快能源领域科技创新步伐、建立重点行业碳排放目标管理和责任落实机制、加强重点城市碳排放管控、进一步挖掘碳减排潜力、促进苏北工业节能化和高级化转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天津作为我国北方沿海超大型城市的天津,加快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促进海洋能产业化发展,对促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海洋能开发利用的背景入手,分析了天津对海洋能开发利用的需求,结合目前海洋能开发利用现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天津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1)加强海洋能开发利用宣传教育;2)出台海洋能开发利用相关政策;3)研发海洋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4)促进海洋能开发利用成果转化;5)强化海洋能开发利用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8.
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科学合理的测算碳排放效率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要环节。本文以全要素的框架为基础,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法,对2005-2015年江苏省各地市的工业总产值、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能源投入和工业CO2排放量构造的面板数据做了实证分析,研究了江苏省工业CO2排放绩效。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市的工业CO2排放绩效存在着时空差异,差值最大达48.2%,绩效呈现出“苏中>苏南>苏北”的格局,连云港位居减排潜力第一位。提高江苏省工业CO2排放绩效水平,可从调整能源结构、增加科技支出、推进区域合作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