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综述了环氧化植物油的制备工艺和催化方法,包括均相催化法、多相催化法以及新催化技术;其中多相催化法包括固体酸催化、相转移催化和过渡金属催化等.固体酸催化是目前最有工业化前途的技术,以氧气为氧化剂、固体催化剂催化的工艺和酶催化工艺是未来较有发展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油脂的氧化酸败是困扰油脂企业的重要问题.对植物油的各类储藏技术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可以为储油企业的生产提供指导,对储油新技术的探索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二步法催化氧化工艺,以几种植物油为原料制备氧化亚硫酸化植物油皮革加脂剂。找到了一种优良的催化剂,改善了以往氧化反应耗时、耗能的缺点。并确定了相对较佳的工艺条件,最后制备出了性能优良的加脂剂。  相似文献   

4.
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氧化稳定性是衡量植物油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植物油的酸败变质严重降低了其氧化稳定性.抗氧化剂含量、脂肪酸组成、不同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中的位置分布以及甘油三酯结构等使不同植物油具有不同的氧化稳定性.氧化稳定性的差异取决于植物油氧化的程度,一级二级氧化产物的分析是对植物油氧化程度综合评价的良好指标.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油脂氧化机理现状及氧化程度的分析方法,重点阐述油脂内外在氧化影响因素,为提高植物油在生产存储中的氧化稳定性及为预防植物油氧化产生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食用植物油能够为机体生长和代谢提供能量,补充人体必需脂肪酸和多种微量营养素。植物油中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氧化酸败,产生一系列有害氧化产物,食用后对机体生理健康造成一定威胁。因此,本文简述了食用植物油氧化诱因、主要氧化途径-自动氧化机制及油脂氧化的危害,具体从低温储藏、气调储藏和添加单一或复配抗氧化剂方面综述了食用植物油抗氧化研究进展,并对目前食用植物油氧化和抗氧化措施等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食用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食品工业科技》2013,(07):378-382
氧化稳定性是衡量植物油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植物油的酸败变质严重降低了其氧化稳定性。抗氧化剂含量、脂肪酸组成、不同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中的位置分布以及甘油三酯结构等使不同植物油具有不同的氧化稳定性。氧化稳定性的差异取决于植物油氧化的程度,一级二级氧化产物的分析是对植物油氧化程度综合评价的良好指标。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油脂氧化机理现状及氧化程度的分析方法,重点阐述油脂内外在氧化影响因素,为提高植物油在生产存储中的氧化稳定性及为预防植物油氧化产生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食用油是人类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不仅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赋予食品特殊风味和质构,而且还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但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容易被氧化,氧化会对油脂的营养、色泽、风味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准确高效表征植物油氧化问题一直是油脂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针对植物油氧化程度的检测手段主要为化学法,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新型植物油氧化检测评价方法 越来越多,有必要开发一类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油脂的氧化程度并对其进行评价的检测方法 。鉴于此,本文着重对光谱法、色谱质谱法、核磁共振法和基于机器技术等检测评价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进行总结阐述,以便为油脂的品质监控和安全检测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植物油制备聚氨酯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环境友好型聚氨酯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张容容  刘超  杨驷承  刘婷  刘建芳 《中国油脂》2023,48(8):54-60+95
植物油因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润滑性可作为食用油和工业润滑油。旨在为评价不同使用功能的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提供参考,从食用油和工业润滑油两方面综述了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检测方法,讨论比较检测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以及植物油在不同行业中氧化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和改善方式的差异。作为食用油,过氧化值、酸值和茴香胺值等理化指标以及氧化诱导时间是常用的评价指标;而对于工业润滑油,酸值、运动黏度和起始氧化温度是常用的评价指标。植物油的使用功能不同,其氧化稳定性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针对指标要求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或者联合应用多个方法,对于最大程度发挥植物油的价值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食用植物油在储存和热加工过程中会发生氧化变质。添加抗氧化剂是提高食用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有效措施,复配抗氧化剂可以提升抗氧化效果、降低抗氧化剂的成本等,研究发现,复配的抗氧化剂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抗氧化剂之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机理、研究方法以及在食用植物油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为抗氧化剂在食用植物油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与油中双键摩尔比、反应温度、乙酸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催化剂用量为油质量的13%,乙酸加入量为油质量的20%,过氧化氢与油中双键摩尔比为1.7∶1,反应温度68℃,反应时间7.5h;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环氧化大豆油为淡黄色黏稠状透明液体,环氧值为6.49%.  相似文献   

12.
以白花油为原料,采用自制的季铵盐型磷钨杂多化合物为相转移催化剂,构建无羧酸的均相环氧化反应体系,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反应条件。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为:10 g白花油脂肪酸甲酯,氯代十六烷基吡啶、磷酸与钨酸摩尔比2∶1∶4的季铵盐型磷钨杂多化合物为催化剂,双氧水用量5.67 g,双氧水滴加速度150 mL/h,反应时间0.5 h,乙酸乙酯用量20 mL。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环氧白花油脂肪酸甲酯的环氧值可达4.67%,并可有效缩短反应时间,避免有机酸废水污染。  相似文献   

13.
为扩大大豆油的应用范围,采用脂肪酶Novozym435催化大豆油环氧化改性合成环氧大豆油,对环氧大豆油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并考察其流变学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环氧大豆油;相较于大豆油,环氧大豆油的黏度指数增大,黏温性能更优异;相较于矿物润滑油和大豆油,环氧大豆油的平均摩擦系数及磨损体积减少率分别为21.6%、17.0%和71.2%、64.9%,减摩抗磨性能显著提升。环氧大豆油可在摩擦表面形成致密、厚实的物理化学吸附膜,从而有效减摩抗磨,提高润滑性。  相似文献   

14.
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体内常见的天然多酚抗氧化剂,在预防心血管疾病、调节免疫、防癌抗癌、调节内分泌系统、抑菌、抗病毒等方面有显著功效。综述了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籽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理化性质。重点介绍了有机溶剂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技术在黄酮类化合物提取中的应用,并对其研究现状、提取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评析,旨在为油料作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超声强化镍催化油脂共轭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声强化镍催化剂催化油脂共轭反应的效果.在超声作用下,以大豆油为原料,镍为固体催化剂,氮气为保护气,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别考察了超声功率、超声作用方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油脂共轭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5W,超声作用方式5 s/7 s,催化剂用量10%,反应时间50 min,反应温度14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油脂共轭亚油酸含量为7.498 mg/mL.  相似文献   

16.
UV固化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氧大豆油环氧基的化学活性,在新的催化剂和阻聚剂构成的催化-阻聚复合助剂体系中制备了可用于紫外光固化的低黏度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复合助剂体系的种类及用量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5 h、催化-阻聚复合助剂体系为1.2%三苯基膦和0.15%90SD条件下,制得的环氧大豆油丙烯酸酯性能及外观比较理想,其紫外光固化速率较快,固化膜硬度达3H且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附着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植物油中DNA含量极低、DNA序列片段短、破坏严重的特点,以食用植物油为原料,旨在建立一种从植物油中稳定、高效提取DNA的方法。实验采用硅膜吸附柱法提取植物油基因组DNA,PCR扩增其相应内源基因进行质量鉴定,再针对通用的外源基因CaMV35S启动子进行PCR、LAMP和实时荧光PCR检测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DNA质量可靠,采用PCR、LAMP和实时荧光PCR技术成功地检测出了植物油中的CaMV35S启动子。因此,硅膜吸附柱法提取的植物油DNA可以作为PCR、LAMP、实时荧光PCR扩增模板用于转基因成分的检测,该方法经济、稳定、安全,为植物油的基因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Cu–Ni二元催化剂制备条件为:沉淀温度为60℃,陈化时间为80min,m(Cu)∶m(Ni)=1∶1,m(载体)∶m(活性物)=0.5∶1。用沉淀法制备不同Zn含量Cu–Ni–Zn三元催化剂,采用BET、TPR、XRD对制备Cu–Ni–Zn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Zn加入对棕榈油氢化用Cu–Ni二元催化剂活性和寿命影响。结果表明,适量Zn加入大大提高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容,促进活性成分在载体表面分散,从而提高催化剂活性及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以棕榈油为原料,对其非均相皂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对催化剂及皂化处理方式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反应温度、超声波功率、反应时间、催化剂添加量、KOH添加量进行了单因素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相转移催化剂CTAB催化效果最好,超声波辅助搅拌处理方式最佳;单因素优化的最优皂化条件为反应温度70℃,超声波功率320 W,反应时间80 min,催化剂CTAB添加量0.5g(以每克油计),KOH添加量1.75 g(以每克油计).在最优条件下皂化率达到89.32%,是常规搅拌(无催化剂,无超声波作用)下皂化率的4.7倍,大大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20.
刘冰 《中国油脂》2021,46(4):112-117
通过前期野外调查、标本数据整理以及文献查阅,对湖南省德夯风景名胜区油脂植物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油脂植物共有90科239属429种;含种数在15种以上的优势科有8个,分别是豆科、蔷薇科、樟科、大戟科、忍冬科、百合科、卫矛科和芸香科;含种数在10种以上的优势属有2个,分别是荚蒾属、山胡椒属;生活习性以木本为主;该区油脂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科级水平上以泛热带分布和世界分布为主,属级水平上以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种级水平上主要集中在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该区油脂植物种类丰富,用途广泛,含油量在40%以上的有40种(18科22属),资源开发与利用潜力较大。德夯风景名胜区与湘西地区整体油脂植物资源特征一致,与武功山、井冈山、庐山、壶瓶山油脂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特征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