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讨压力管道中滞留气囊运动引起压力振荡的影响因素,更全面地表征气囊运动的瞬态效应,区别于以往简单管道系统末端的无压气囊运动试验,以较为复杂的试验管道系统的有压气囊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流量和不同气囊体积条件下气囊运动引起的升压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管道系统流量及气囊体积这两个单因素与气囊通过末端阀门产生的最大升压均不成线性关系,而是成上凸形抛物线关系;末端阀门的开度、气体排出引起的水体流速梯度变化、剩余气囊的缓冲作用三者共同决定最大升压值。  相似文献   

2.
不规则波中拖航系统的模型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30尺度比对由2600马力拖船、重任702驳船及拖缆组成的拖航系统在不规则波中完成了模型试验,探讨了缆长、浪向、航速等对拖航系统的运动性能与拖缆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钢丝绳卷扬平衡重式垂直升船机若干设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景孝 《红水河》1999,18(4):13-14,30
介绍承船厢下水型式垂直升船机适应下游水位变率的方法,并根据下水与不下水两种型式升船机主要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选型原则意见。  相似文献   

4.
《水力发电》2001,(5):55
岩滩升船机经过专家们考察、调研认为 :该升船机在设计和制造中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 ,成功地解决了卷扬提升垂直升船机的主要技术问题。卷扬提升、部分平衡、船厢下水式垂直升船机 ,在国内外都是第一座 ,升船机的总体技术水平居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们的技术评价结论是 :(1)采用卷扬提升、部分平衡、船厢下水式升船机 ,成功地适应了岩滩水电站提升高度较大 ,下游水位变幅大、变率快等特点。 (2 )保证制造精度和安装选配 ,确保提升系统在 6 8 5m全行程升降过程中 ,保持承船厢位置水平 ,其四角水偏差值不超过5mm(设计要求不大于 2 0mm…  相似文献   

5.
周昆雄 《水力发电》2003,29(10):78-79
高边坡端头式预应力锚索施工时,在穿锚的过程中,传统的气囊式止浆环,气囊容易与孔壁摩擦而被破坏,无法充气或充气效果不好,从而起不到止浆的效果,而布袋式止浆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主要介绍了布袋式止浆环的结构、止浆原理及其在龙滩水电站工程左岸高边坡预应力锚索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孟州市黄河河务局与河南黄河水文水资源局结合,采用船舶气囊新工艺将搁浅在运开低滩区四年之久的一艘80m’绞吸式挖泥船移至逐村工程36坝附近黄河主槽中。孟州市黄河河务局于1993年接到省黄河河务局调拨给该局的一艘80m’绞吸式挖泥船,参加温孟滩工程施工。1995年由于黄河发生高含沙洪水,致使低滩区淤积抬高,将船搁浅于近开低滩区。在此期间,该局曾多次组织人力、物力试图将船移到安全地带,但均告失败。为防止挖泥船锈蚀毁坏,1997年12月,孟州市黄河河务局制订了挖渠放水、引船入河的移船方案,但没有实施。后经多方了解、反…  相似文献   

7.
新型下水管道自动清淤机器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现有国内外城市下水管道清淤方法进行了分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国情,研制了适合400mm下水管道自动清淤设备,并对其进行了试验研究,证明所提出的清淤方法基本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王延炯  任超  王立明 《人民长江》2010,41(18):58-60
深溪沟水电站河床式厂房4号主机坝段地基为强渗透深覆盖层,基坑深窄且排水困难。针对施工场地狭窄、基坑内渗水量大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对强渗透深覆盖层基坑特征和基坑上、下游渗水来源进行分析,确定的施工总体思路为"上水上排,下水下排"。将下游集水井放在建筑物基础以外,不占用4号机第4坝块的浇筑部位,同时完成4号机右侧下游第3,4坝块基础混凝土施工部位的封闭。经过后期固结灌浆处理,钻孔取芯资料显示,混凝土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土工合成材料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常遇到下列一些问题,渗透变形和渗流的计算,迎水坡防渗层上排滤点及其下垫层的设置,无纺织物的反滤排水特性,土工膜的渗透系数和等效厚度,模袋混凝土的厚度,加筋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等。此外,还有基础桩的水平变形。  相似文献   

10.
张长占 《水力发电》2005,31(1):82-82
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自2001年6月开工以来,经过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工程总进度提前于总体进度计划,工程建设在进度、质量、投资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与工程建设中注重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与应用分不开。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北方高寒地区,施工期短,每年只有6个月,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确保施工进度要求,必须加大科技含量。在工程建设中应用与开发5项新技术、新工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采用先进的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对不同分流比情况下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分流比工况下弯道水流的紊动机理,分析了其紊动特性,同时对紊动强度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气液两相界面的流动及混掺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某大型水电站的溢洪道,利用RNG k-ε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GMRES算法进行压力求解,对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和传统阶梯溢洪道泄流壁面上的高速掺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气坎坡度的增加,其掺气空腔及掺气浓度均有所增大,随着水流下泄掺气浓度沿程降低,达到一定距离后趋于稳定,掺气浓度值达到了减免空蚀破坏的要求;与传统阶梯溢洪道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增设前置掺气坎后,既可以增加前几级阶梯的掺气浓度使水流提前达到水气平衡,也没有降低阶梯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为解决传统阶梯溢洪道中出现的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