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几年来,陕西省政府、陕西省烹协一直在提倡振兴陕莱,应该说,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一是做陕菜的餐饮企业多起来了,出现了几百家专做陕菜的餐饮企业,如阅江楼、  相似文献   

2.
元曲“喜春来·春宴”中有这样两句词:春盘宣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说的是春天,人们常用生菜、春饼等装盘,邀集亲朋好友春游,庆贺春的到来。我们苏北这儿就有请春宴的习惯,从春节后亲朋好友轮流做东宴请。前几天轮到我了,我说上饭店吧,省事。同学们不答应,说饭店吃腻了,要到我家让我烧几个特色菜。说实话,我也怕在家做,但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恭敬不如从命,辛苦我一人,口福大家事,谁让咱在部队当过管后勤的干部练就了这“大厨师”的手艺呢。上的菜有苏北淮扬风味的家常菜,有笋炒里脊片,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陕西省政府、陕西省烹协一直在提倡振兴陕菜,应该说,效果还是十分明显的。一是做陕菜的餐饮企业多起来了,出现了几百家专做陕菜的餐饮企业,如阅江楼、十三箸、明德楼、城外城、长安小镇、长安人家等;二是陕南  相似文献   

4.
正刚过元宵,李强来看我,带来一块类似"刀板香"的皖南产咸肉。菜过三巡,话谈一时辰,想了一想,他又出去买了几只竹笋和猪脚圈、排骨回来,然后捋捋衣袖,要做几个菜让"老爷子"尝尝。他一面忙着,一面跟我说着话。半天,他说,好了。我一看,好家伙,香得很,炉子上还在咕嘟咕嘟。葱香蚕豆,时鲜货,酥而不烂,  相似文献   

5.
位菜在这几年算是一个比较新的餐饮概念。那么位菜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指一人一份菜。位菜概念的引入,迎合了部分食客崇尚分餐制的消费心理,所以位菜在一些档次较高的会所和时尚餐厅更为盛行。  相似文献   

6.
如今,顾客一来就说想吃新菜.老板也不断地要求我们创新菜。笔者认为:创新菜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因为我们厨师留心之处皆可创新。下面,我就把所在酒店的几道创新菜介绍给大家。这些菜有一个共同特点——在别的菜肴基础上改良而来。  相似文献   

7.
溱湖的鱼圆     
丁桂兴 《美食》2007,(4):69-69
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雅舍谈吃》中有一篇《鱼丸》,说他母亲是杭州人,善做南方口味的菜,对一条活鱼不忍下手。家里一帮人围着鱼开始动手,读来忍俊不禁:“从屋里拿出一根门闩。鱼在石几上躺着,一杠子打下去未中要害,鱼是滑的,打一个挺,跃起一丈多高,落在房檐上了:大家笑成一团,搬梯子,上房,捉到鱼便从房上直摔下来.摔了个半死,这才从容开膛清洗。”[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我刚来上海时候,所有的中国菜都不能吃,连味道也不想闻,感到吃什么东西都不对我的胃口,只能在家吃自己做的菜。有一次,邻居的一位朋友到我家。他说:“你每次就这样吃饭吗?”  相似文献   

9.
很多年前,一位老厨师对我说:“烧菜炖汤就是在做菜的大面子,大面子很多人都会做。但是,只有很少的人在大面子做好以后,还会在其细枝末节处下工夫;这就像做蘸水碟子,本来是为配那一大桌菜的,可是,这几个并不起眼的小碟子要是没做好的话,那么大面子上的很多菜,都等于是白做。这做菜就跟做人一样,要往细处做,往深处做,往小处做,因为细小的地方才有大学问,才见真功夫”。我知道,这是老人一生的经验之谈。他在饮食行业算不上有名的人,以前又有谁会去看重他这样一个成天埋头琢磨几个小碟子的厨师呢?我是从一位并不太熟的朋友那里认识这个老人的。…  相似文献   

10.
张胜文 《烹调知识》2013,(11):64-65
煨莱是一种工夫菜。说它是工夫菜,并不是说在制作煨菜时需要我们具备多么精湛的烹饪功力,而是在时间上要有工夫。其实,煨菜不仅在业内供应,而且家庭中也可经常制作。尤其在冬天的农家,小火炉一支,小锅坐在火炉上,锅里煨着菜肴,不仅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而且还飘逸出家庭的温馨。若在业内,用大锅一次性多量煨菜,既满足众人同时就餐,提高服务质量,又可节省劳动成本和燃料费用,这岂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孙清恩 《美食》2004,(3):39-39
老伴淑云,虽不是厨师,但她做的饭菜,却香甜可口,我和孩子们都爱吃。全家人个个身体健康,不能不说和她的厨艺精到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她做的扎肉,让我百吃不厌。不少来我家吃过这道菜的朋友,都要翘起大拇指说:“好菜!好菜!”这时候不善言辞的她总要凑过来,介绍这个菜的做法,有什么营养价值.有时说得朋友直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12.
味道在吃外     
童孟侯 《美食》2010,(9):68-68
一个人只有一只肚皮,能吃下多少?每天给皇帝上满汉全席,他的筷子能够得到几只菜,他能吃下几只菜?  相似文献   

13.
大众评说     
菜做得这么差还敢开餐馆 不久前,到北京地坛附近办事,中午,与友人就近到地坛南门东侧的一家东北菜餐厅就餐。餐厅不小,装修也算中等档次。我们坐下来,随便点了几个东北风味的特色菜,什么肉丝大拉皮、猪肉炖粉条等,按说这几个菜都是普通菜,制作并不复杂,但一个拉皮半个多小时也端不上来,问服务员,答曰:得现做,不知是什么意思。待菜端上来,一尝,其味道之差真令人长了见识。比如猪肉炖粉条,一大海碗,汤汤水水.一寸见方的猪肉,色白,硬梆梆,用筷子一夹,不敢往嘴里放。那粉条也没煮烂,而且淡而无味。再如,好容易才端上来…  相似文献   

14.
干炸蛋卷     
有一年春节,我随母亲去走亲戚.席间有一道甜菜十分好吃,回家后我久久不能忘怀,非让母亲做做不可.母亲做了几次不太理想.后来我上了大学学烹饪,就结合自己的知识,加上母亲指点,试做这道菜,做好后母亲一尝说:“比那家师傅做得好吃.”以后,每当家里来客,我必做此菜,这道菜就是干炸蛋卷.  相似文献   

15.
酒,作为烹饪中的一种调料,对于家庭主妇来说,只是一种基本常识。但用酒来做菜,而且是做成中华名菜,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以下就来介绍几种用酒制作的菜,这种菜的做法并不复杂,但却酒香扑鼻,别具一格,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6.
周晓林 《四川烹饪》2006,(12):13-14
厨门有一诀窍,“好菜简单做,粗菜要细作。”何解?“好菜”犹如天生丽质的佳人,自有一股高雅气质,因此对待鱼翅燕窝之类,只需用简单的手法去烹饪,并且还应当尽量保持原形、原汁、原味;而对于“粗料”,则如平凡女子,我们只要懂得“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就可以让她出众、出彩、出位。对于“粗料”,我们只要巧施手法,那同样能使其改头换面,提升出品的价值。这里笔者就来给大家说几招。  相似文献   

17.
范进军 《四川烹饪》2004,(11):29-29
粉蒸肉口感软糯柔润,滋味鲜美,它的精妙之处其实就在蒸肉米粉与五花肉的绝佳搭配上。最近,我受香煎粉蒸肉、辣椒鲜等菜的启发,创出了一系列的香渣菜肴。这里,我先把香渣的制法说给大家,然后再介绍几道香渣菜。  相似文献   

18.
扎肉     
孙清恩 《烹调知识》2002,(12):43-43
老伴淑云,虽不是厨师,但她做的饭菜,却香甜可口,我和孩子们都爱吃。全家人个个身体康健,不能不说和她的厨艺精到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她做的扎肉,让我百吃不厌。不少来我家吃过这道菜的朋友,都要翘起大拇指说:“好菜!好菜!”这时候不善言辞的她总要凑过来,介绍这个菜的做法,有什么营养价值,有时说得朋友直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19.
李韬 《中国食品》2006,(19):7-47
中国餐饮市场的硝烟似乎越来越浓了,每一个酒楼都在各个方面做足了文章,装修上,你用好的大理石地面,我就摆真正的古玩,你说你豪华,我说我有文化;菜品上,你月月出新菜,我周周有特色,你单一菜系一枝独秀,我涵盖九州风味不同。  相似文献   

20.
提起怪味菜,人们不会感到陌生,但自己动手来做,恐怕就不多了。这是因为怪味菜是一种集成、甜、辣、麻、酸、鲜、香等于一体的菜,最重要的是各味要做到既平衡又和谐,恰到好处。怪味菜原多用于凉菜,随着人们口味的提高,其热菜也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以下就来介绍几个怪味热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