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50年之路——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默 《世界建筑》1999,(9):24-28
当代中国建筑艺术50年发展道路,可分为4个阶段;即以仿古为主的“民族形式”时期,简约化时期,“文化大革命”庸谷艺术时期以及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健康的多元建筑论时期,多元建筑论时期又有几种流派:即古风主义,新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新民族主义和本土现代主义,作者认为,中国的现代生活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唯一源朱,坚持创造具有时代特色和中国气派的新建筑文化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唯一”与“多元”并存,“唯一”“  相似文献   

2.
“新制宜主义”的建筑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新制宜主义”主张将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建筑风格手法都包容进去,都为我所用,以创造一个丰富的含有“多义性”的人造环境。建筑除了反映高科技的时代精神,还要彰显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历史连续性。“新制宜主义”强调城市设计和场所精神,认为城市是逐渐形成的,新设计的建筑要与原有建筑融为一体,要为原有环境增色,而不能破坏原有的文脉与历史连续性;建筑与城市都是为人创造生活和交往的“场所”,建筑创作与城市设计是为表现一定的“场所精神”服务的,而“场所精神”离不开特色,其特色要借助于建筑形象及其环境所蕴含的情调、神韵、气氛、节奏、尺度、风格等显现出来。新制宜主义运用的设计思路概括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得体切题,兼容并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三句话,并强调细部设计。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天津市塘沽供电局电力综合服务楼设计,探求“新现代主义”设计方法.全面地、整体地解决建筑面临的各种问题,在限制与突破间求得平衡,提出问题,给出解决方案,最终获得一种简明、抽象、真实的建筑形象。  相似文献   

4.
仝晖 《南方建筑》2004,(1):83-86
“新现代主义”概念的提出为当代建筑化现象的认识、理解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章从3方面分析了新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产生、形式特征及基础观念,并结合当代哲学思想变换的特点,梳理出这一思潮的观念主旨。由此指出新现代建筑思潮是对现代主义的主体化的反思与解构,形式风格的变换是观念变迁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文脉主义中的建筑与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立强 《山西建筑》2004,30(17):13-14
在“现代建筑”运动的发展下,从建筑和城市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出发,提出了文脉的观点,论述了文脉主义的建筑和城市,并对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观念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邓洁 《时代建筑》1995,(3):55-56
本文通过对柯布西埃不断自我否定的现代建筑实践的回顾与研究,试图从中得到解决我国当前建筑问题的启示。在对建筑物质本质及现代建筑沿着环境主题前行所呈现的生命力的摩仿中,提出“修正的现代主义”的思想。并从建筑发展的规律及文化等侧面进一步论证了修正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生物建筑”的造型原则杨宏烈世界建筑多元纷呈。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机器美学主义、历史主义、地区主义等等建筑流派,各有所长,各有一套造型原则。当前国内外又涌现一批模拟生活物体特征的“有机”建筑,具有“生命力”的体态引人注目,有人称之”生物建筑”。本文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西方建筑界尤其是在英、日、美三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刘“新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产生了极大的必趣。至于什么是“新现代主义”,迄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在美国通常是指1976年以来凡是反对正统“现代主义”(modernism的倾向、有别于“国际式”方盒子的建筑(International Style)统称为“新现代主义”(p.m)。《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9.
“地区主义建筑”个探讨现在与过去.现代与传统为形式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概念.区主义这一概念的发展进程。地是一.人从地区建筑与乡土建筑的区别.中国云南地区建筑的描述等几个向度上。浅论了地区建筑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赵辰 《新建筑》2014,(2):20-21
在《新建筑》杂志举办的以“走向新建筑”为主题的论坛上,作者针对性地将“建筑”、“新建筑”、“现代建筑”三个基本概念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中不同意义和相应关系,进行循序渐进的讨论;意图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帮助读者厘清这些概念的文化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一些关系,并加深对建筑学科、专业的学术理解.  相似文献   

11.
于戈  邹广天 《新建筑》2009,(1):112-114
试图从建筑创新的角度出发,研究近几年来在亚洲爆发的以“新日本主义”为主导的“新异术”影响下的日本现代建筑创新活动。通过对“新异术”及其影响下日本现代建筑创新的艺术特征的审视和剖析,力图廓清这些创新活动所显现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04年8月24日,《国外城市规划》杂志专访栏目的主持人在北京对德国新传统(新理性)主义规划师Christoph Kohl进行了采访。采访过程延续了整整一天,从“北京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会场——“居住建筑和社区文化,建筑走向日常生活”到北京的核心区,从街头小铺到大型商业区,从故宫到刚刚完成的南池子旧城改造保护区,边看边聊。  相似文献   

13.
沈巧蕊  王琳  冯钰 《城市建筑》2023,(6):150-152
在当代西方新地域主义建筑类型学背景下,研究我国西南地区代表建筑师刘家琨作品中的新地域主义建筑类型学思想,有助于建筑学者在设计实践中更好地将本土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进而创作出具有我国传统气息的本土建筑。文章以新地域主义建筑类型学为切入点,用类型学观点分析本土建筑设计师刘家琨的实践案例,分别从场所空间、建筑造型及材料肌理三部分,系统全面地探讨解析其各部分的西南本地原型提取及现代转译。总结发现,刘家琨多数实践作品中的建筑类型学原型借鉴于市井民居。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建筑理论体系是直接建立在西方建筑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文章以文献研究为基础,对193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的西方建筑理论以及引发的讨论进行了梳理,并回顾了中国建筑理论从“主义”之争到回归建筑本体理论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现代建筑是20世纪初在欧洲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风格,30年代中期取得惊人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现代建筑成为国际式风格,而且影响到全世界。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建筑,国际式风格的厌恶而产生的,其中心是反对密斯“少就是多”的减少主义风格,主张以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而不是单调的功能主义原则,开创了设计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简讯     
《世界建筑》2004,(3):14-17
2004年度AIA奖颁布,洛杉矶现代主义建筑名作保护不力,密尔沃基河边的新公寓,俄克拉何马市联邦大楼浴火重生,盖里庞大的新项目,自由大厦方案再次公布,辛辛那提地铁博物馆即将落成,瓜达拉哈拉市拟兴建儿童博物馆,纽卡斯尔学院的新建筑,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新馆方案,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汽车收藏博物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聚焦于特定的人物和事件,回顾1930年代起德国建筑师在中国广州地区的考察、建筑实践以及中国建筑师在德国的经历和回国实践,梳理德国现代主义和“新建筑”思潮传入广州的历史脉络,展示了德国现代建筑思想在广州的传播和中国为适应本土气候和技术条件所做出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几个设计建成的“新中式建筑”项目,分析了其成功之处在于结合地域文化并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既满足现代功能又独具地方特色。从中总结经验.和读者探讨“新中式建筑”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尼古拉·拉多夫斯基是苏俄先锋建筑师与教育家。在20世纪20年代.他领导了俄国的理性主义建筑运动。拉多夫斯基亦被称为.现代苏俄“建筑教育学派”创始人。1920—1932年间,他在俄罗斯高等艺术与技术学院的教学活动,影响了整整一代苏联建筑师。他们活跃于整个斯大林主义建筑时期以及之后的几十年间。  相似文献   

20.
建筑的"主义"杂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晓伟 《华中建筑》2000,18(1):18-19,96
该文罗列评述了九种不同的建筑的“主义”,其目的是想告诉读者在我们认识建筑,思考建筑和人的关系时,关键是对建筑的本体要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