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陈丰 《山西建筑》2014,(28):44-45
对天津地区子牙河—海河干流流域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及水化学类型分布进行了调查,发现地下水矿化度由低到高、从微咸水到咸水再到盐卤水渐变特征明显,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地下水补给不足以及深层地下水开采形成降落漏斗和渤海湾风暴潮等引起的海水入侵是导致该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开采条件下海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系统(GMS),建立了能反映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含水层结构及其水流特性的大区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地下水流模型,重点研究了在无开采井条件下地下水开采强度时空分布的特征,模拟了平原区1965~2005年41年间的地下水流场及漏斗的演变过程,综合分析了海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含水层长期开采条件下地下水系统的演变过程以及地下水开采带来的影响。同时,对所建立的地下水数值模型就流场、漏斗变化以及水文地质参数等多方面进行了识别和验证。采用经过率定和验证的模型,预测分析了水资源配置制定的地下水限采方案,为南水北调实施后对海河流域地下水的修复作用以及其它可能的影响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杨晓芳  李玉倩 《山西建筑》2008,34(4):130-131
依据迁安盆地的水文地质模型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单元法对迁安盆地内水源地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并对其开采量和开采后的水位进行预测,同时与水均衡法求解的结果作了比较,以论证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开采的保证程度,并对中长期取水要求提出合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姚宁 《建材与装饰》2009,(8):334-336
岩溶地区地下水分析是系统查明岩溶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特征及规律、岩溶水开发利用条件和石漠化特征及控制因素的重要手段,通过构筑水均衡分析模型,进行岩溶地区地下水补排平衡分析、计算,为评价岩溶流域的水资源潜力,提出开发科用方式和工程方案建议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阐述新疆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地下水系统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水均衡的基本原理,在MAPGIS、RS、数据库和VBA面向对象开发技术支持下,综合考虑了影响地下水系统的多种因素,构建出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同时考虑水资源总体规划、水资源配置、水利工程建设、耗水等各种因素,采用常规的开采系数法、典型区域分析类比法、耗水分析等多种方法计算确定地下水可开采量。本文基于新疆最新一轮的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成果,对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提出了5条原则、3种计算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新疆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53×108m3/a。  相似文献   

6.
正确计算地下水渗流过程中产生的水压力是评价滑坡稳定性的关键,然而目前有关地下水作用力的计算方法存有缺陷。为此,本文在两类地下水压力作用模式的基础上,对现有孔隙水压力和渗透力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以浸润线和渗流底边界为圆心确定等势线的流网模型对渗透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表明,在流网模型基础上推导出的地下水作用力计算方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地下水超采区的划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进行地下水超采区的划定是非常必要的。确定“地下水开采控制水位”是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的依据。一个地区的“地下水开采控制水位”应充分考虑当地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开采目的层的地下水流场特征,并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后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8.
申明剑 《矿产勘查》2014,5(4):679-685
岩溶水是新密市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也是区内二1煤开采和煤下铝土矿开采的主要充水来源。由于近年降水偏少、矿山开采大量抽排地下水,导致区域地下岩溶水水位逐年下降,至2013年,新密市供水已出现供水紧张局面。文章通过对该区岩溶发育规律、岩溶水分布特征以及构造对区域岩溶水的控水作用研究,确定奥陶系灰岩是该区地下岩溶水的主要赋存层位;背斜的倾伏端与断裂的交接部位是地下岩溶水的富集地段;断层带附近构成地下水的强径流带和富集带,断层带两侧均富水;大隗断层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最为显著,将该区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分为两个水文地质亚区。这一研究可为新密市供水、矿山排水、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涛  武艳丽  董来启 《山西建筑》2010,36(27):358-360
通过介绍国内外关于跨流域调水对生态影响的研究现状,从地貌、地下水及其他生态方面,综合探讨了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跨流域调水工程实施的同时合理选择生态评价模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陇西位于甘肃省中部,是我国最为干旱缺水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陇西黄土高原周边及高原内相对隆起的石质山区先后找到了可供利用的地下水,较好地缓解了部分地段的人畜用水。但在开采利用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出现了水位下降、水量衰减的现象,且幅度较大,制约着该类水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本文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类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汶泗河冲洪积平原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泗河冲洪积平原位于京杭运河以东,南四湖以北的山前地带,是以汶河冲洪积扇、泗河冲洪积扇、邹西冲洪积扇为主的多个大小不同的冲洪积扇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总面积4983.3km2。本文在阐述水文地质条件、开采现状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基础上,分别对孔隙水资源和岩溶水资源进行了开采潜力分析。并根据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超采形成的地面沉降等),制定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划分了调减开采区、控制开采区和可增强开采区,对今后进行城市规划和经济建设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理论指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水献  吴彬  董新光 《工程勘察》2010,(3):46-49,60
针对干旱内陆河绿洲灌区地下水位上升及塔里木河源流区限额供水的现实条件,本文以新疆阿瓦提绿洲灌区为研究区域,通过MODFLOW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型,模拟了现状及限额供水后的预测结果,并根据灌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方案,以达到有效调控地下水位的目的。此方案下地下水开采量为1.14×108m3/a,并在全区范围内合理控制地下水位,为防治土壤盐碱化、减少无效蒸发和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基于水量平衡基本原理,本文应用FEFLOW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水流模型。利用观测井地下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识别并运用识别后的模型模拟了研究区在P=50%、75%、95%三种不同降水和径流保证率条件下的地下水系统水资源量的构成及变化。模拟结果表明:酒泉盆地地下水系统水资源长期处于负均衡状态,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状态。因此提出,盆地内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布局应考虑增加对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给,缓解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以促进盆地内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阐述龙岩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特征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地下水长观资料,对龙岩盆地的地下水资源量进行评价,认为允许开采量约为27.9万m3/d,扣除岩溶地下热水允许开采量1.73万m3/d,实为26.2万m3/d;因此,在局部区域尚有8万m3/d的开采潜力。但根据全市近期和中长期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结果,到2010年时,岩溶地下水资源将不能满足全市的用水要求,必须另找出路。  相似文献   

15.
洛阳盆地浅层地下水资源数值模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地下水的过渡开采导致了洛阳盆地水环境的恶化。本文结合洛阳盆地水文地质条件运用数学模型对盆地的浅层孔隙地下水资源进行模拟评价。结果表明:建立二层结构的非均质三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经模型识别和校正,所选参数是基本合理的,可以比较准确地模拟洛阳盆地第四系浅层地下水系统。盆地地下水补给主要为降水及灌溉入渗补给,地下水排泄主要为人工开采,占总排泄量的75.82%,因此调整和优化现状地下水开采方案,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大连地区沿海小流域地下水库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地区受自然条件及多方面因素影响,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缺水问题严重。为缓解区内缺水问题,本文试分析大连地区沿海小流域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通过对拟建地下水库可行性论证和开发潜力分析,说明修建地下水库、通过地表-地下联合调蓄是解决大连沿海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的理想途径之一。在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解决我国北方沿海小流域地区普遍的水资源紧张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地下水资源天然补给量丰富,地下水水质总体良好,但可开采量有限,各地开发利用程度不均衡,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工作比较薄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东南沿海地区地下水供需矛盾渐趋突出,生态环境与地质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在总结福建省地下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地下水进行功能区划分,初步提出福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的建议,为进一步开展福建地下水管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为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孙贵萍  祁泽学  杨丽茜  温川 《矿产勘查》2022,13(11):1695-1704
格尔木河冲洪积扇区有着巨厚的第四系砂卵砾石层,形成了良好的储水空间,研究其含水层系统特征、地下水循环演化及资源开采潜力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动态长观等资料,将含水层系统进行了划分,并对地下水的循环演化进行了阐述。运用补给量总和法、排泄量总和法以及断面径流量法对研究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和开采潜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水与地下水经历三次转换,主要模式分为:中高山区模式、冲洪积扇区模式、冲湖积平原区模式;含水层系统可分为:局部循环系统、中间循环系统和区域循环系统三个子系统。研究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206.75×104 m3/d,开采潜力达103.38×104 m3/d,可为下游的盐湖产业基地提供水源保障。  相似文献   

19.
西龙河水源地位于邹城市西南一相对独立水文地质单元内。区内已建有多个水源地,目前处于一种供稍大于求的弱平衡状态。为了合理、安全地利用西龙河水源地岩溶地下水资源,在深入分析勘察区及周边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分别设置新增开采量为3.50×104m3/d、3.10×104m3/d和2.80×104m3/d三个不同的开采方案,采用GWMS软件包之AQUA3D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软件,对该水源地岩溶水资源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考虑了实际存在的"井损"因素后,新增开采量2.80×104m3/d,其平水年抽水井最低水位标高为15.10m,较允许最低水位高3.1m,枯水年抽水井最低水位标高为12.20m,较允许最低水位高0.2m;平、枯水年因岩溶水开采而引起孔隙水水位下降分别为0.56m和1.86m,满足规定的开采约束条件,对当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是所设定的三个开采方案中最合理的一个。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择黄河三角洲利津地区 ,利用三维地下水数值模型 ,分析预测了开采浅层地下淡水引起的地下水动力场的变化和咸水入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