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优选阿拉善右旗拜兴图地区找矿预测靶区,在查明该区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采用元素变异系数、 ILR变换、 ILR-PCA多元统计分析法对研究区Au、 Ag、 Co、 Cu、 Pb、 Zn和As等7种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成矿元素主要赋存于断裂与矿化蚀变带交汇部位,Au、 Ag呈现强分异富集特征,成矿潜力大;Pb、 Zn、 As、 Co、 Cu呈现低分异富集特征,成矿潜力较小。(2)ILR变换可消除原始数据的闭合效应,使元素呈现标准正态分布;ILR-PCA第一主成分能最大限度提取原始数据的综合信息,即PC1正端载荷(Au-Ag-As)为成矿指示元素,元素异常强度和形态受断裂与矿化蚀变带控制,负端载荷(Co-Cu-Pb-Zn)为多期次岩浆热液活动引起。(3)对Ⅰ号找矿靶区进行工程验证,查明靶区数条金(银)矿体,金、银含量均达到或超过最低工业品位,表明拜兴图地区具有较大的金、银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胶东乳山金矿区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格庄金矿以相对富As、Co、Ni而三甲和铜锡山金矿则以相对富Cu、Pb、Zn、Ag为特征。聚类分析显示,英格庄金矿具Bi Hg、As Sb Co与Pb Zn组合,三甲金矿具Bi Hg As Sb Co、Pb Zn与Ag Cu Au组合,而铜锡山金矿则显示Bi Hg Sb Pb Ag、Cu Au Zn As及Mo Ni组合,结合Ni、Co、Mo与Ag、Hg、As、Sb等的相关特征,认为上述三个金矿均有成矿头尾晕叠加现象。Au、Ag、Cu、Pb、Zn、As、Sb、Bi、Hg、Mo等元素垂向变化规律显示,英格庄金矿在-200m标高以下,三甲金矿在-500m标高以下尚有成矿富集段存在。其中,所确定的英格庄金矿的靶位在16勘探线附近,三甲金矿的靶位则在16~20勘探线间。  相似文献   

3.
从个旧锡矿西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产分布规律的分析,得出西区以Pb、Zn,Mo 和 Ag(Au)等亲硫、中—远程元素为主成矿的结论,与东区以 Sn,W,Bi 等亲氧、近程元素为主的成矿特点有较大差异;并按元素组合(Pb—Zn—Ag,Pb—Mo—Ag 和 Au—As—Hg)对西区北接触带矿产进行两级预测,划分出四个预测区(带),其中又划分出若干高级预测小区,以缩小靶区,这对西区的深入找矿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东段。该区是一典型的地球化 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梯度交叉区,壳幔富含Pb,Zn,Au,Ag,W,Mo元素,为一元古宙—古生代裂陷槽, 熊耳群、宽坪群、二郎坪群、耀岭河组火山岩系中的火山喷发Cu,Pb,Zn,Ag,Au矿(化)层;秦岭群、官道 口群、栾川群、陶湾群滨海、浅海陆缘碎屑碳酸盐建造中强烈的火山喷(气)发活动形成的硅质条带(团 块)硅质岩以及含Ag,Pb,Zn,Au矿化层状矽卡岩带,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使区内Pb,Zn,Ag,Au, W,Mo叠加富集体成矿,从而使东秦岭地区Pb,Zn,Ag,Au,W,Mo多金属矿床在区域分布、成矿空间、 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明显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为优选明舒井南找矿靶区, 在了解该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 开展了1 ∶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 对矿区元素的富集、 分异及土壤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特征研究表明: (1)矿区处于Au 元素高背景带上,下石炭统红柳园组及其中发育的石英脉中Au 以强富集强分异(Au 富集系数f>2. 5, 变异系数Cv>3. 2)为特征; As、 Sb、 W 元素也表现出富集强分异特征, 表明矿区热液活动具多源多期叠加特征, Au 来源于地层又来源于深部热液; (2)寻找金矿有利的指示元素为Au、 Ag、 As、 Sb、 W, 这些元素的异常强度及形态主要受控于断裂构造及裂隙的发育程度; (3)断裂构造及裂隙是矿区金成矿的主要控矿因素; (4)查证圈定的甲1 类HT2、 HT3 综合异常获得金矿化体14 条, 金矿体5 条, 新增金潜在矿产资源837 kg, 矿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为矿致异常, 金矿找矿潜力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甘肃花石山金矿区综合化探异常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花石山金矿区综合化探方法可行性试验研究及未知区的找矿预测,在由残坡积物为主组成的浅覆盖林区,利用土壤地球化学、土壤热释汞和土壤离子电导率综合化探方法寻找隐伏金矿是可行的。研究表明,Au与Ag、Pb、Cu、Sb、As、Mo、Zn为显著正相关,这些元素可作为该区找金的直接和间接指示元素,Au元素的富集成矿经历了多重地质地球化学作用。圈定出Ⅰ类矿异常11个、Ⅱ类矿化异常7个、Ⅲ类分散矿化异常8个、Ⅳ类无矿异常20个,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旱区荒漠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地学机制,选择甘肃北山地区460金矿床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从基岩(矿)→覆盖层→植物的系统采样和多项目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区荒漠覆盖条件下,金矿床地下水和土壤水携带的各种可溶性成分和成矿-伴生元素在外界潜在蒸发力。含水量及其变化梯度和植物吸收蒸腾等驱动力的作用下垂直向上运移;在垂向上,K、Na、Cl、Ca等元素淀积在上部,Au、Ag、Cu、Pb、Zn、As、Sb、Mo等成矿-伴生元素淀积在下部;在横向上,矿体及其上部覆盖层形成的相对氧化酸性环境形成了Au、Ag、Cu、Zn、As、Sb、Mo等元素相对高含量区,两侧基岩及其上部覆盖层形成的相对还原碱性环境形成了K、Na、Cl、Ca、Mg、Mn等元素相对高含量区;生长在矿体上部的植物吸收了较多的Au、Ag、Cu、As、Mo等元素,形成了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由于不同根深的植物吸取水分及元素的深度和基质类型不同,所以它们吸收的元素组合及含量也不相同;旱区荒漠覆盖条件下,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主要与地下水和土壤水将下部成矿-伴生元素搬运到上部植物根系所能达到的部位有关;不同根深的植物产生的地球化学异常元素组合?强度等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大兴安岭塔源地区寻找隐伏矿问题,在矿区内开展地电化学找矿研究。对地电提取的 Cu、Pb、Zn、Ag、Au等 15种元素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并利用异常衬度法对主成矿元素及因子分析所提取的四类因子组合(即 F-Cr、Mo、Ag、Pb、Bi;F-W、Hg、Au;F-Cu、Zn;F-Li、Co、Ni、As、Sb)所形成的新数据集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F3因子组合为主成矿因子,为勘查区有利成矿地段。根据异常衬值:KCu>1.36、KZn>1.64、F >8.33、F >5.79、F >1.92、F >7.01划分异常区,并结合地电提取主成矿元素及因子组合异常特征,圈出 3处具有找矿前景的靶区,认为Ⅰ -1靶区成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在那拉提一带,受特定的地质条件的控制,元素的分布和元素的组合具有鲜明的特征.通过1∶10万化探普查,测量研究区范围内的水系沉积物,分析了Cu,Ag,Au,As,Sb,Bi,Pb,Zn,Cr,Ni,Co,W,Sn,Mo等14种元素,基本上查明了研究区14种元素的分散富集规律和元素组合特征,并将研究区划分为北、中、南3个元素富集带.研究表明区内蕴藏着丰富的Cu,Au等多种金属矿产资源,为那拉提地区基础地质研究和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了部分地球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在那拉提一带,受特定的地质条件的控制,元素的分布和元素的组合具有鲜明的特征.通过1:10万化探普查,测量研究区范围内的水系沉积物,分析了Cu,Ag,Au,As,Sb,Bi,Pb,Zn,Cr,Ni,Co,W,Sn,Mo等14种元素,基本上查明了研究区14种元素的分散富集规律和元素组合特征,并将研究区划分为北、中、南3个元素富集带.研究表明区内蕴藏着丰富的Cu,Au等多种金属矿产资源,为那拉提地区基础地质研究和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了部分地球化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母岩浆富水(H2O质量分数高于4%)被认为是斑岩体中Cu、Au等成矿元素富集成矿的关键因素,是形成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必要条件之一,主要表征为成矿斑岩中角闪石斑晶发育,轻稀土元素富集而中稀土元素亏损,w(Sr)/w(Y)和w(La)N/w(Yb)N值高(w(Sr)/w(Y)>40,w(La)N/w(Yb)N>20)等特征。弧环境下形成的斑岩成矿系统中的水主要来源于俯冲洋壳或交代岩石圈的脱水作用;而后碰撞环境下形成的斑岩成矿系统中的水可能主要源自矿区内同时代、共空间产出的镁铁质岩浆的混合注入,或含矿岩浆自身的分异结晶。尽管不同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斑岩成矿系统母岩浆中水的来源和富集机制不同,然而它们仍然被认为具有统一的成矿机理:母岩浆在地幔源区或地壳岩石部分熔融过程中,水的加入可以降低其熔点,促进源区含Cu、Au硫化物重熔,或萃取岩石中Cu、Au成矿元素,或聚集岩浆中分散分布的金属元素,形成富金属的岩浆;含矿岩浆就位后,富水岩浆很快达到水饱和,大量流体出溶,岩浆水会与各类卤化物一起以独立流体相形式从熔体中分离出来,这种富含挥发分和高盐度的流体具有很强的金属携带能力,为随后发生的斑岩矿化提供热液和金属来源,提高母岩浆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东天山雅满苏-沙泉子成矿区是东天山重要的铜镍,金,铜,铁的成矿区之一,其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缝合带之中,区域上受多组近东西向断裂控制,区内地层较简单,但岩性复杂,岩浆活动强烈,特别是在雅满苏,沙泉子附近有明显的火山活动中心及残留的火山机构,受上述诸多地质作用影响,该成矿区在元素地球化学分区上表现为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特征,即从北往南依次表现为Cu,Cr,Ni→Au,Ag,As,Sb,Cr,Ni→Cu,Ag,Pb,Zn,Ni,As,Sb分带的特点,沙泉子地区具有寻找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采用构造叠加晕的方法,对石人嶂钨矿床V14矿脉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行系统研究,构建构造叠加晕模型。石人嶂钨矿成矿元素背景含量对数频率柱状图呈"双峰"式分布,显示多次热液成矿作用叠加;单一成矿阶段形成的近矿晕元素组合为W、Bi、Pb、Ag、Cu、Mn,前缘晕元素组合为As、Sb,尾晕元素组合为Sn、Co;矿脉原生晕元素轴向分带序列(由深部到浅部)依次为Co→Bi→Ag→Sb→Be→Mn→As→Zn→Cd→W→Mo;根据构建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结合前、尾晕共存,轴向"逆向"分带以及前缘晕/尾晕参数从浅部到深部的反复变化等特征,推测V14矿脉沿轴向往深部仍有较大延伸并可能存在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14.
采集河南省煤矿区代表城市平顶山市夏季和冬季的PM10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测定PM10中Li,V,Cr,Co,Ni,Cu,Zn,Ga,As,Rb,Sr,Mo,Cd,Sn,Sb,Cs,Ce,Ba,Tl,Pb,Bi,Ti,Mn等23种元素的全样和水溶部分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平顶山市PM10中全样和水溶性元素的总浓度均为冬季大于夏季,除部分地壳元素之外,来源于人为污染特别是燃煤的Ni,Cu,Zn,As,Cd,Sn,Sb,Tl,Pb,Bi等元素的浓度也为冬季大于夏季.Rb,Cs,Mo,Cd,Sb,Tl,Mn,Co,Ni等元素以水溶状态存在,Ga,Sn,Ce,Pb,Bi,Ti等元素多以不溶状态存在.富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PM10中Ni,Cu,Zn,As,Mo,Cd,Sn,Sb,Tl,Pb,Bi等元素主要来自人为污染,Li,V,Cr,Co,Ga,Ti,Mn等元素主要来源于地壳.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夏季和冬季PM10主要来源于燃煤和地壳,分别占49.98%和36.97%.Ni,Cu是以生产煤炭为主的平顶山市PM10中的代表性元素.  相似文献   

15.
徐州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积特征与来源识别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对21个土壤样品中30种元素的测试结果,研究了徐州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积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与我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研究区表层土壤中Zn,cd,As,Hg,Sb,Sn,Ag等的富集程度相对较高,而Fe,Se,Sc,Ba,Bi,Pb,Cu,Ni,Cr,Mn,Mo,Be,Ti,A1.Ga,Li,Co等的富集程度相对较低;样品中30种元素可被分为4个类剐,即自然因子类剐(Al,Ti,Ga,Li,V,Co,Mn,Be,Pt)、交通因子类别(Ag,Se,Sc,Pb,Cu,Zn,Cd,Br,S,Mo,Au)、燃煤因子类别(Bi,Cr,Hg,As,Sb,Pd)和混合源类别(Fe,Sn,Ba).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桂西北地区约14万平方公里面积内83个局部布格重力异常利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从而对Sn、Cu、Pb、Zn、Sb、Hg、Al、Au等有色金属矿产的找矿靶区作了初步预测,为寻找广西大厂式锡多金属矿产新的成矿远景区指出了可能目标.  相似文献   

17.
甘肃南泉银金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了南泉银金矿地球化学异常与成矿的关系,Au,Ag异常为矿致异常,Au具岩浆热液深部来源特点,Ag来源既为岩石同沉积矿化,又有后期岩浆热液外来物质的多次加入,其成矿规模远远大于Au的成矿规模,碳酸盐岩对Au,Ag成矿有选择性,矿床具层控特征,同时归纳出南泉银金矿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利用岩石地球化学与地质相结合的找矿方法,选择云南思姑锡矿区Sn、Cu、Pb、Zn、Ag、Mo等6个元素,对矿区矿化晕进行了异常元素的相关、偏相关、聚类与因子等分析,并以传统化探处理方法(平均值+n×标准差)确定异常下限,所圈定的异常区与已知矿体基本吻合,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进而以此方法探索找矿,提出扩大找矿远景靶区应主要向矿区南部延伸。  相似文献   

19.
对陕西柞水地区金盆梁金矿区1:50000水系沉积物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元素分布、分配、共生组合特征以及主要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综合研究,进一步确定该区找矿方向。结果表明:Au是金盆梁金矿区内主要的成矿元素,Ag为主要伴生元素,As、Sb为远程指示元素;泥盆系上统桐峪寺组第五岩性段上亚段是金矿富集的有利层位;石炭系下统二峪河组下亚组下段、泥盆系上统第四岩性段上亚段、泥盆系上统桐峪寺组第五岩性段上亚段为金成矿有利岩性段;矿区经历了至少两期热液活动,金矿体的形成受低级区域变质作用的影响,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以Au为主成矿元素圈定的4个综合异常区与地层展布方向一致。位于玄檀沟附近的综合异常区处在金矿富集有利层位,次级构造发育,指示元素异常套合较好,浓集中心明显,Au异常强度高且规模大,并在异常内发现金矿体,因此,位于玄檀沟附近的综合异常区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多尔娘地区地层和岩体含矿性,以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为基础,分析元素在各地质单元的特征参数和分布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Au,As,Sb为强分异(变异系数Cv>1.5),Hg显示分异,Bi呈相对均匀分布,其余元素均呈均匀分布;甘德组、清水河组二段、三段及花岗闪长岩中,元素多呈低背景-贫乏分布,清水河组一段以强富集As,Sb,Au,富集Bi为特征,富集序列由高到低依次为Au(2.39)→As(2.31)→Sb(2.15)→Bi(1.24),As(4.01),Au(2.00)强分异;二长花岗斑岩中As,Sb呈强富集、强分异,Bi,Au富集分布,显示分异特征,具寻找构造热液型金、锑矿潜力;第四系地层中Sb呈富集分布,显示强分异,Au,As分异,具寻找砂金、砂锑矿潜力;金、锑为区内主攻矿种,最佳富集时代为晚三叠纪,含矿地质单元为清水河组一段和二长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