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铸造工程》2006,30(3):48-48
于震宗,1924后12月生。1943年至1945年曾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学习,1945后9月改至北京燕京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195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年8月燕京大学并入清华大学后,继续在机械工程系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1980年晋升为教授,1979~1984年任铸造教研室主任,1985年批准为博导,1991年退休。1993年起获国家特殊贡献津帖。  相似文献   

2.
欣逢侯增寿教授 80寿辰暨从教 54周年 ,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热处理学会、《材料热处理学报》、《金属热处理》杂志以及侯老的同事和学生们共同对他在高校辛勤工作半个多世纪 ,硕果累累、桃李芬芳 ,表示热烈的祝贺 !衷心祝愿侯先生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侯增寿教授是我国著名金属材料专家和热处理学会的元老之一。 192 5年 5月生于河北省定县 (现定州市 ) ;1951年 7月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毕业后 ,分配至山西大学工学院 (现太原理工大学 )工作 ;1952年年底被派往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学习 ,1955年 6月返校任教 ,曾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 ;19…  相似文献   

3.
《金属热处理》2012,37(4):37
侯增寿教授于2012年3月8日7时31分于太原辞世,享年87岁。 侯增寿教授1925年5月生于河北省定县(现定州市),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侯增寿教授是我国著名金属材料专家和热处理学会的元老之一。1951年7月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毕业后,分配至山西大学工学院(现太原理工大学)工作;1952年年底被派往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学习,1955年6月返校任教,曾任教研室主任、  相似文献   

4.
欣逢侯增寿教授80寿辰暨从教54周年,太原理工大学、中国热处理学会、《材料热处理学报》、《金属热处理》杂志以及侯老的同事和学生们共同对他在高校辛勤工作半个多世纪,硕果累累、桃李芬芳,表示热烈的祝贺!衷心祝愿侯先生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侯增寿教授是我国著名金属材料专家和热处理学会的元老之一。1925年5月生于河北省定县(现定州市);1951年7月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毕业后,分配至山西大学工学院(现为太原理工大学)工作;1952年年底被派往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学习,1955年6月返校任教,曾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1963年全国热处理学会创…  相似文献   

5.
《中国有色金属》2005,(1):82-82
陈建军,男,1951年3月生,汉族,中共党员,1977年3月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湖南省政协委员,现任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相似文献   

6.
雷廷权院士1928年1月23日生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共产党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雷廷权院士1949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机械系,1951年来哈尔滨工业大学进修及工作.1956年赴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进修,1960年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7.
田世江  葛晨光 《铸造》2007,56(10):1123-1128
周尧和先生简介:周尧和,男,1927年5月30日生于北京,原籍河北深县,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冶金及铸造专家。1937年进入天津耀华学校学习,1946年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1950年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应聘到南开  相似文献   

8.
<正>张文钺先生1928年6月19日出生,沈阳市人,汉族,1953年毕业于沈阳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195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研究生毕业,同年到天津大学从教,1983年晋升为教授,1984年6月2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2005年3月17日逝世。曾长期担  相似文献   

9.
赫伯特·尤利格(H·Uhlig)博士是国际闻名的一位美国腐蚀科学家。他于1907年三月三日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海里郭市。1925年他进布朗大学学习化学,1929年毕业,取得科学学士学位。然后到麻州理工学院(MIT)进修物理化学。1932年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尤利格博士在金属腐蚀方面的工作于1936年开始。他那时受聘为麻州理工学院  相似文献   

10.
麦钱特博士(M.Eugene Merchant)于1969年就任他现在的职务,即辛辛那提米克隆研究计划经理。1936年,他从威尔曼特(Vermont)大学得到机械工程学士;1941年从辛辛那提大学获得科学博士,1973年从威尔曼特大学获得名誉科学博士。1936年麦钱特博士加入辛辛那提米克隆,作为驻辛辛那提大学的合作研究员。1940~1948年他升为研究物理学家。1948~1951年升为高级研究物理学家,1951~1957年升为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Abstract

In situ metallography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al changes on the outside surface of primary reformer tubes,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reformed gas suitable for ammonia synthesis in a 200 tonnes per day capacity ammonia plant. The outside skin temperature varied in the range of 860° to 1050°C. The studies indicated marked chang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n the size of grains and carbide morphology, i.e., the pattern and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bides.  相似文献   

15.
16.
《上海金属》2007,29(4):F0004-F0004
阿可/舍舍夫、Tufftride/Tenifer/Melonite/QPQ是法国H.E.F.集团和其Durferrit子公司开发的盐浴表面技术,经过不断发展现已成为无污染的可控液体离子渗氮CLIN(Controlled Liquid Ionic Nitriding)技术。适用于提高钢铁工件表面硬度,耐磨性,抗咬合,抗疲劳性和耐腐蚀性场合。  相似文献   

17.
18.
The history of steelmak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 fascinating story of determination, sudden tragedy, exploitation, and inventive genius rolled into one gigantic plot. Mr. Reinartz’ flowing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gress made in the last one hundred years is being presented in a series of four articles.  相似文献   

19.
20.
Part II of a four-part series on the history of steelmaking in the US, points out the inadequate safety and living conditions that existed in steel mills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Also defined are furnace and process develop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