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菠萝叶纤维的开发与应用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菠萝叶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纤维(菠萝麻),是一种优质的天然纺织原料,可纯纺,也可混纺。从新鲜菠萝叶中可提取1.5%的干纤维。一般每公顷菠萝地可产60~90t鲜叶片,能提取900~1350kg干纤维。开发利用菠萝叶纤维,实现果、叶兼用,能大幅度提高菠萝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形成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同时,菠萝叶纤维作为可再生天然纤维对于我国纺织原料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菠萝纤维的纺纱工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本初步探索了菠萝叶纤维的脱胶、纺纱的加工工艺,并在长、短纤维的纺纱设备上纺出了几种纯,混纺纱,研究结果表明,菠萝纤维完全可以通过适当处理而纺制成具有一定质量的纱,对这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的天然纤维资源,以及菠萝种植的综合利用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菠萝叶纤维的开发研究已引起了很多国家的极大关注,它为麻纺行业提供了新原料。菠萝叶的利用是以高性能的刮麻设备,对叶片中所含的纤维进行有效提取,这项配套完善的技术可提高菠萝叶的利用价值。如印度、菲律宾等国在联合国的资助下已开展了一系列对菠萝叶纤维的开发利用研究。特别是印度、日本、菲律宾等国首先从菠萝品种的选育,对菠萝叶纤维进行了剥取、纤维的性能、变形处理和纺纱试验到织造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工作。还采用了环锭纺、转环纺、摩擦纺等设备,  相似文献   

4.
《上海纺织科技》2005,33(3):39-39
菠萝纤维——菠萝纤维属于叶纤维,由收获菠萝后的剩余叶子加工处理而成,细度是棉纤维的10倍,有很好的强力。菠萝纤维可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手感,与黄麻纤维相比,其细度和扭曲刚度都比较好,多制成绳子和合股线。现有将菠萝叶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来制造针刺非织造布的生产,通过测试其强力、透气性等指标,发现菠萝叶纤维可以代替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  相似文献   

5.
探讨菠萝叶纤维/棉55/45 30tex纱的纺制工艺。先对菠萝叶纤维进行生化联合脱胶处理,经牵切和机械开松后,通过棉型纺纱设备成功纺制出菠萝叶纤维/棉55/45 30tex纱。结果表明:牵切和机械开松对纤维性能影响较大,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可以提高纱线性能;细纱捻系数应偏大掌握,捻系数为540时较佳。认为:经过工艺优化纺制的混纺纱线物理性能指标较好,表面光洁,能够满足织造要求。  相似文献   

6.
探讨精梳棉/纳米银抗菌涤纶/菠萝叶纤维50/30/20 18.2tex纱的生产要点。介绍了菠萝叶纤维的性能特点。根据菠萝叶纤维、纳米银抗菌涤纶和棉纤维的性能确定了混纺比例;设计了各组分纤维的混和方法及纺纱生产工艺流程,对各工序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采取了必要的关键技术措施,纺制出了质量水平较好的三组分混纺纱。认为:菠萝叶纤维的混和方式、预处理和混和生条的预并条工艺等是保证混纺纱生产过程顺利和成纱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菠萝叶纤维的研究动态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论述了菠萝叶的性状与成分,菠萝叶纤维的结构形态及机械物理性能。较全面地总结了国内外菠萝叶纤维的研究现状和开发利用情况,提出了加快我国菠萝叶纤维开发利用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菠萝叶纤维又称凤梨麻、菠萝麻,取自于凤梨植物的叶片中,由许多纤维束紧密结合而成,它与剑麻等纤维一样,属于叶片类麻纤维。人类利用菠萝叶纤维已有较长历史。我国南方曾利用菠萝叶纤维纺纱、织布、制衣;菲律宾也是较  相似文献   

9.
菠萝叶纤维粗且长,表面有枝节,纵向平直,单独成纱质量较差,为提高其可纺性,结合绢丝、羊毛、壳聚糖纤维、Lyocell纤维和聚乳酸(PLA)纤维的性能特点,选取绢纺系统将菠萝叶纤维分别与这几种纤维混纺制备16.7 tex×2两组分纱线和14.3 tex×2三组分纱线,并测试其力学性能、条干均匀度、毛羽等指标.结果表明:所...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30/70菠萝叶纤维/长绒棉混纺纱和30/30/40菠萝叶纤维/粘胶/腈纶混纺纱,研究由该两种纱线制成的相应纬编针织物的服用性能,结果表明:菠萝叶纤维在混纺纱中呈束状,强伸性及初始模量差异性大;菠萝叶纤维/长绒棉纬编针织物可缝性、手感风格、抗折皱性能、起毛起球性较好,菠萝叶纤维/粘胶/腈纶纬编针织物柔软、易扭曲、弯曲起皱,悬垂性较好;织物的压缩性能、后整理稳定性能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精毛纺行业出现了一个强烈的纺细支纱的趋向,但是纱支、纤维细度和纱截面纤维数是互相关联的,下面给出各纱支(Nm)常用的相应纤维细度范围(微米)及截面纤维数。  相似文献   

12.
菠萝叶纤维脱胶工艺及染色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不同脱胶工艺对菠萝叶纤维物理性能的影响。用浓烧碱对菠萝叶纤维溶胀改性,并用活性染料对棉纤维、苎麻纤维、改性的菠萝叶纤维和未改性菠萝叶纤维染色。结果表明,菠萝叶纤维对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介于棉纤维与苎麻纤维之间,改性后的菠萝叶纤维对染料的上染性和提升性显著提高,可用活性染料染中深色或深色。  相似文献   

13.
菠萝叶纤维纺织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菠萝叶纤维的性能,制取方法以及预处理和脱胶,纺纱,织造,染整工艺,并例举了菲律宾纺织研究学会,印度南方纺织研究所,广西麻绢研究所和中国纺织大学等单位对菠萝叶纤维纺纱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毛纺科技》1992,(4):61-62
菠萝叶纤维是农业废料,但却是纤维素纤维。由于其木质素含量甚少,故呈淡黄色。该种纤维的长度、细度及特殊的颜色很适于和多种印度低级羊毛混纺。例如和淡黄色的曲克拉羊毛混纺(虽然二者的应力──应变曲线有很大的差别)另外,菠萝叶纤维虽然价格比黄麻高,但用菠萝叶纤维代替黄麻,在工艺上有很大吸引力。 虽然菠萝叶纤维的伸长几乎要低得多,但其强度却比羊毛高。 物理性能评价:菠萝叶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拉伸性能由英斯朗电子强力测试仪测定,该仪器的测试夹持长度为 1厘米,丁字形夹头的移动速度为1厘米/分。但是菠萝叶纤维与羊毛的放大率则分别…  相似文献   

15.
针对牦牛绒/竹原纤维混纺纱和牦牛绒/桑蚕丝混纺纱的工艺参数以及成纱性能进行研究,分别纺制12 Nm牦牛绒/桑蚕丝(50/50)混纺纱和14 Nm牦牛绒/桑蚕丝(50/50)混纺纱;本色牦牛绒/竹原纤维(75/25)混纺纱和脱色牦牛绒/竹原纤维(75/25)混纺纱。结果表明:纺制牦牛绒/桑蚕丝混纺纱时,低支数纱的条干、强力以及捻度CV值都比较高支数纱好,12 Nm牦牛绒混纺纱的捻度CV值高使成纱过程中断头增加,从而导致纱线的条干不匀增加,强力降低;纺制12 Nm牦牛绒/竹原纤维混纺纱时,脱色牦牛绒混纺纱条干、捻度较本色牦牛绒混纺纱好,强力较本色牦牛绒混纺纱差,牦牛绒在脱色过程中,单纤维强力受损,最终成纱强力降低,脱色牦牛绒捻度CV值低会降低成纱过程中断头数,从而减轻纱线的条干不匀。  相似文献   

16.
介绍菠萝叶纤维的结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以及菠萝叶纤维精细化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精细化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化学-生物酶联合法是菠萝叶纤维精细化未来研究的方向。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对菠萝叶纤维综合开发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纺织指导》2006,(11):59-59
菠萝叶子富含叶脉纤维,俗称菠萝麻,是一种纯天然的优质热带植物纤维。菠萝叶纤维生物组织内部特殊的超细微孔疏松结构,具有较一般麻更快速吸收和蒸发水分的性能。因此,菠萝叶纤维又是一种天然保健纺织材料,经加工处理后,柔软度好,强度比棉花还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印染》2009,35(10)
据报道,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科技人员已成功研发出从菠萝叶片中提取纤维并进行纺纱的生产技术和设备。这一技术可使我国每年大量废弃并污染环境的菠萝叶得到充分的综合利用。该技术包括菠萝叶纤维提取、纤维处理、脱胶、纺纱等一整套流程,并已通过农业部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19.
脱胶方法对菠萝叶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M、FT-IR、TG、DTG、DSC和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研究了酶法脱胶对菠萝叶纤维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与化学脱胶的菠萝叶纤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菠萝叶纤维酶法脱胶相比化学脱胶表面杂质较多,纤维分离度较差;半纤维素吸收峰仍然存在,纯度较低;热稳定性好于化学脱胶的菠萝叶纤维;断裂强度和线密度相比化学脱胶纤维较大.  相似文献   

20.
菠萝纤维     
菠萝纤维是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的水果—菠萝的叶纤维。植株的叶片长约3~5英尺,宽约1~2英尺,与其它硬纤维植株相比,叶片显得较薄。叶片先经水沤,然后刮取纤维。纤维重量约是叶片重量的3%。 菠萝纤维的主要用途是制造缝鞋线,也可制成织物。早在19世纪,英国一家亚麻纺织厂曾用亚麻湿纺工艺将菠萝纤维纺出细纱。菲律宾有菠萝纤维织制的细布。 经过良好加工的菠萝纤维有3~4英尺长,洁白、柔软并光亮。其强度通常要比苎麻高25%,湿强更高,并且有良好的吸湿性和抗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