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所受到的网络病毒危害中,局域网ARP病毒是经常出现的一种,很多局域网深受其害。ARP病毒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能够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阻塞。因此,作为网络管理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防范ARP病毒的入侵。本文介绍ARP协议机制、ARP病毒的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ARP协议功能入手,阐述AKP工作机制。通过分析AKP协议工作原理,讨论ARP协议从IP地址到物理地址解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给出同一网段和跨网段ARP欺骗过程。文章从用户端和网络设备端角度,提出了应对策略,包含IP地址和MAC地址绑定、交换机端口和MAC地址绑定、VLAN隔离等技术对ARP欺骗攻击的安全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3.
ARP欺骗是局域网中常见的病毒。当本网段局域网内某台计算机感染了ARP欺骗病毒时,会向所有主机发送ARP欺骗攻击谎称自己是这个网端的网关设备.让原本流向网关的流量改道流向病毒主机。造成受害者正常上网。为了保证一个稳定的网络环境利用Sniffer软件来治理ARP欺骗。  相似文献   

4.
ARP欺骗是发生在局域同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欺骗技术,这种欺骗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往往是局域网中最大的杀手之一,最为常见的ARP欺骗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ARP地址解析协议的含义和工作原理,并根据ARP协议所存在的安全漏洞,给出了网段内和跨网段ARP欺骗的实现过程。最后,结合网络管理的实际工作,重点介绍了IP地址和MAC地址绑定、交换机端口和MAC地址绑定、VLAN隔离技术等几种能够有效防御ARP欺骗攻击的安全防范策略,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安全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局域网络环境下ARP欺骗攻击及安全防范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介绍了ARP地址解析协议的含义和工作原理,分析了ARP协议所存在的安全漏洞,给出了网段内和跨网段ARP欺骗的实现过程。最后,结合网络管理的实际工作,重点介绍了IP地址和MAC地址绑定、交换机端口和MAC地址绑定、VLAN隔离等技术等几种能够有效防御ARP欺骗攻击的安全防范策略,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安全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ARP协议主要实现了网络层地址到数据链路层地址的动态映射,由于ARP协议具有无序性、无确认性、动态性、无安全机制等特性,ARP欺骗攻击成了局域网中一种常见的攻击现象.在深入研究ICMP重新定向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一个实例解释了跨网段ARP欺骗原理和具体实现过程,并给出了具体的检测与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8.
ARP欺骗攻击及其防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邓清华  陈松乔 《微机发展》2004,14(8):126-128
网络欺骗攻击作为一种非常专业化的攻击手段,给网络安全管理者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文中探讨了ARP欺骗这一典型的欺骗攻击类型。通过分析ARP协议的工作原理,讨论了ARP协议从IP地址到物理地址解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给出了同一网段和跨网段ARP欺骗的实现过程,并针对如何应对黑客实施此类攻击,提出了设置静态ARP表,利用ARPWATCH工具进行跟踪和传输加密的防范方法。结果证明,静态ARP表能忽略执行欺骗行为的ARP应答,ARP WATCH能有效追踪攻击者来源,传输加密能防止敏感信息泄漏,以上方法均能达到防范ARP欺骗攻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ARP欺骗的IP地址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当前一般采用的IP地址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并通过对计算机用户网络登录行为和ARP协议正反两方面分析研究,提出了采用ARP欺骗原理应对IP地址盗用和非法使用、以及未经授权计算机企图获取网络信息服务等违规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在浏览器里面输入网址时,DNS 服务器会自动把它解析为 IP 地址,浏览器实际上查找的是 IP 地址而不是网址。那么 IP 地址是如何转换为 MAC 地址的呢?在局域网中,这是通过 ARP 协议来完成的。ARP 协议对网络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伪造 IP 地址和 MAC 地址实现 ARP 欺骗,能够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 ARP 通信量使网络阻塞。所以通过本文将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 ARP 协议的攻击原理及防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彭淑华  孔坡 《网友世界》2013,(18):34-35
本文针对校园网用户和机房,对在局域网中频繁发生的ARP欺骗原理进行了分析和介绍,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能够在局域网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造成局域网阻塞,从而使网络受阻。本文主要讲解ARP攻击的原理以及如何防御ARP攻击的方法,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以达到局域网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在管理、维护局域网的过程中.网络管理员往往都会担负起普通工作站IP地址的分配任务,普通工作站只有通过正确地注册后才能被局域网认为是合法工作站.在局域网工作环境中,任何一台普通工作站使用没有经过特别授权的IP地址时,都会被局域网网络当作是非法IP地址在使用.不过在windows操作系统环境下,普通工作站用户常常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修改本地工作站的IP地址参数.  相似文献   

13.
网络欺骗攻击作为一种非常专业化的攻击手段,给网络安全管理者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文中探讨了ARP欺骗这一典型的欺骗攻击类型.通过分析ARP协议的工作原理,讨论了ARP协议从IP地址到物理地址解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给出了同一网段和跨网段ARP欺骗的实现过程,并针对如何应对黑客实施此类攻击,提出了设置静态ARP表,利用ARPWATCH工具进行跟踪和传输加密的防范方法.结果证明,静态ARP表能忽略执行欺骗行为的ARP应答,ARPWATCH能有效追踪攻击者来源,传输加密能防止敏感信息泄漏,以上方法均能达到防范ARP欺骗攻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局域网中,利用TCP/IP协议安全漏洞进行欺骗攻击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攻击者通过伪造网关MAC地址来阻断主机访问服务,控制网络通信。通过ARP协议原理分析,对ARP协议欺骗的方式进行揭示,并给出相应的防护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局域网中,利用TCP/IP协议安全漏洞进行欺骗攻击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攻击者通过伪造网关MAC地址来阻断主机访问服务,控制网络通信。通过ARP协议原理分析,对ARP协议欺骗的方式进行揭示,并给出相应的防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ARP病毒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将计算机的网络IP地址转化为物理MAC地址。ARP病毒是一种地址欺骗的病毒,ARP病毒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进行ARP重定向和嗅探攻击,用伪造源MAC地址发送ARP响应包,网内PC机的ARP缓存表混乱,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阻塞。ARP攻击在现今的网络中频频出现,有效的防范ARP形式的网络攻击已成为确保网络畅通必要条件。本文对ARP病毒的攻击原理做了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将计算机的网络IP地址转化为物理MAC地址.ARP病毒是一种地址欺骗的病毒,ARP病毒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进行ARP重定向和嗅探攻击,用伪造源MAC地址发送ARP响应包,网内PC机的ARP缓存表混乱,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阻塞.ARP攻击在现今的网络中频频出现,有效的防范ARP形式的网络攻击已成为确保网络畅通必要条件.本文对ARP病毒的攻击原理做了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吴青 《办公自动化》2006,(15):25-27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是一个位于TCP/IP协议栈中的低层协议,负责将某个IP地址解析成对应的MAC地址.由于局域网的网络流通并不是根据IP地址而是按照MAC地址进行传输,因此对于局域网而言,ARP协议是网络正常通信的基础.但是基于历史的原因,ARP协议缺乏必要的身份认证和鉴别机制,导致安全性能脆弱.近两年来,利用ARP协议的安全缺陷破坏局域网的事件频频发生,愈演愈烈.网络上也流传着很多基于ARP协议的亦正亦邪的软件,ARP欺骗攻击已对局域网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间来,ARP欺骗木马病毒在大面积危害局域网的安全。感染此木马病毒的计算机试图通过ARP欺骗手段截获所在网段内其它计算机的通信信息,并因此造成网内其它计算机的通信故障。ARP欺骗木马病毒只需成功感染一台电脑,就能导致整个网段内其他计算机都无法正常上网,上网时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严重的甚至可能带来整个网络的瘫痪,还会窃取用户密码,如盗取QQ密码、各种网络游戏密码和账号、网上银行账号等,可见其危害之大。下面就针对这种病毒的检查、清除和防范方法进行简单介绍。[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企业用户校园用户,对局域网中频繁发生的ARP欺骗基本原理进行分析介绍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能够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阻塞。所以通过本文将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ARP攻击的原理ARP发现与定位以及防御办法,并且从IP与MAC绑定网关等多个方面提出几点关于如何防御ARP攻击的方法,加强安全防范措施,以达到维护局域网络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