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浸泡腐蚀和电化学腐蚀试验研究了等通道转角挤压制备的超细晶ZL203合金的晶间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等通道转角挤压细化了合金的显微组织,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降低的原因一是θ相网状结构的破碎打断了晶间腐蚀扩展通道,二是变形-αAl基体氧化膜耐蚀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晶间腐蚀和剥层腐蚀试验,结合扫描显微镜(SEM)的微观形貌分析和腐蚀坑检测技术,研究了2024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对铝合金的晶间腐蚀和剥蚀性能影响较小,搅拌摩擦焊接头对剥落腐蚀浸泡温度极其敏感。试验测得晶间腐蚀坑的最大深度分别为:铝合金母材0. 05604mm、焊接件母材区0. 04468mm、焊接件热影响区0. 05909mm、焊接件焊缝区0. 0261mm,由此可确定焊接件各个区域的腐蚀等级。  相似文献   

3.
二次时效(T6I4)处理工艺即在单级时效的欠时效时间点改变时效温度,对合金进行低温二级时效处理。二次时效处理能够改善Al-Cu-Mg合金的微观组织,适当提高其力学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通过硬度测量、剥落腐蚀性能测试、晶间腐蚀性能测试、应力腐蚀开裂测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二次时效对Al-Cu-Mg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经试验得出,经二次时效处理后,由于Al-Cu-Mg合金的晶内形成了细小弥散的θ’相,此时S相θ’相同时均匀弥散分布于基体中,采用170℃时效2 h再在经过100℃时效30 h二次时效的Al-Cu-Mg合金在力学性能上优于传统单级时效处理,并且耐蚀性能也得到显著提升,抗拉强度、伸长率、维氏硬度、剥落腐蚀等级、晶间腐蚀深度和应力腐蚀开裂指数分别为490 MPa、8.5%、156.3 HV0.5、EA、98.6μm和0.220。  相似文献   

4.
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铜铬合金在HCl溶液中的脱铬腐蚀,并应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了变形量、溶液浓度和温度对其脱铬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的脱铬倾向随HCl溶液浓度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变形有助于合金的脱铬腐蚀,溶液浓度对合金脱铬腐蚀的影响最大;脱铬腐蚀先在Cu/Cr相界面发生,逐渐向铬相心部发展。  相似文献   

5.
铸造高合金不锈钢热处理工艺对组织与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铸造高合金不锈钢的热处理工艺对其组织和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150℃水冷的固溶热处理。该工艺可使其组织中析出相总量减少,从而使钢具有较好的耐均匀腐蚀、晶间腐蚀、电化学腐蚀和较高的抗点蚀性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铬钕铜合金中稀土元素钕的质量分数(0,0.05%,0.1%)、冷变形量(70%,90%,95%)和时效时间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变形量为90%时时效后合金中出现纤维组织;稀土元素钕能提高合金的硬度;随着冷变形量的增大,合金的电导率增大,时效前变形量越大,时效后合金电导率提高的幅度就越大;随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的硬度先增大后减小,电导率先迅速增大,之后增大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哈氏C一-2000合金的晶间腐蚀、点腐蚀和应力腐蚀敏感行为,探讨了环境因素、应力因素和固溶热处理等对哈氏C-2000合金应力腐蚀开裂(SCC)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哈氏C-2000合金有很好的耐室温酸性NaCl水溶液全面腐蚀和应力腐蚀的性能。然而由于Mo元素的偏析使得该合金在硫酸和硫酸铁混合溶液中具有较高的晶间腐蚀敏感性,焊接接头在该环境中存在较明显的热影响区选择性腐蚀。喷丸形变强化和固溶处理能够明显提高该合金基材与焊接接头的抗全面腐蚀和应力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3.6,180℃·h-1的升温速率将Al-10.78Zn-2.78Mg-2.59Cu铝合金升温至470℃进行固溶处理以及后续时效处理,研究了升温速率对试验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升温速率下试验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和晶界平均取向角比较低升温速率下的大,小角度晶界占比更小,力学性能更低,导电性能更高;两种升温速率下试验合金的拉伸断口均存在明显韧窝,断裂方式均为穿晶断裂;升温速率对耐腐蚀性能影响不明显,晶间腐蚀深度均在30~100μm之间,晶间腐蚀等级为3级,剥落腐蚀等级为PC级;对试验合金屈服强度贡献最大的是固溶和时效沉淀析出强化,慢速升温能够有效提高试验合金的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频感应炉与高频感应炉制备了枝晶间距分别为11,18,23,50μm的Cu-15Ni-8Sn合金铸锭,并依次进行了均匀化退火处理、固溶处理、冷变形和时效处理,研究了铸锭枝晶间距和冷变形量对合金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合金铸锭的显微组织均为明显的树枝状组织;经均匀化退火及固溶处理后,铸锭枝晶间距越小的合金组织也越趋于均匀;冷变形量越大,合金中的晶粒变形越严重,且经400℃时效后合金中的黑色不连续脱溶产物越早析出,时效硬度峰也越早出现;在相同的冷变形量下,铸锭枝晶间距越小的合金中黑色不连续脱溶产物越晚析出,且时效硬度峰越晚出现。  相似文献   

10.
2A12铝合金试样固溶加热后,通过水冷、油冷、风冷和空冷方式淬火。依据HB 5455—1990《铝合金剥层腐蚀试验方法》配制试验溶液,对试样进行腐蚀,通过目测和金相组织观察试样的腐蚀特征,随着冷却速率的降低,耐腐蚀性能下降,水冷、油冷试样产生点蚀,风冷和空冷试样产生剥层腐蚀。沿晶界析出相、晶界缺陷和杂质的偏聚形成腐蚀电池,材料晶粒沿变形方向被拉长,腐蚀性氯离子达到一定的浓度,这是产生剥层腐蚀的3个必要条件。腐蚀沿着晶界进行,并在晶界产生大量的腐蚀产物,使晶粒之间形成较大的张应力,使晶界产生微裂纹,因此,剥层腐蚀具有应力腐蚀的特征。试验证明:剥层腐蚀是一种特殊的晶间腐蚀,一般是由表面颗粒边界开始,沿着与表面平行的晶界方向发生沿晶腐蚀,并在内应力的协同作用下,试样产生层状剥落现象。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固溶态UNS N08810合金进行不同稳定化处理制度下的的稳定化处理,依照相关标准对不同状态的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晶间腐蚀等试验,以研究不同稳定化工艺对UNS N08810合金力学性能及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处理工艺为400℃到899℃升温速率≥150℃/h、899℃保温5 h、以80~150℃/h的降温速率冷却至400℃以后出炉空冷时,UNS N08810材料晶界上析出相含量低于其他稳定化处理后晶界上的析出相含量,使UNS N08810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对Ti-50.8%Ni形状记忆合金丝进行了不同预变形量处理和不同温度的时效,研究了合金力学性能和预变形量、时效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时效温度和预变形量对NiTi合金的强度影响很大,经适当的预变形和时效后NiTi合金的屈服强度降低,抗拉强度增大。测试表明10%预变形 500℃时效的合金丝室温组织为R相。  相似文献   

13.
以825合金为内覆层材料,L415QS(X60)管线钢为基层材料,采用爆炸复合钢板和折弯成型(JCO成型)工艺制造了一根长度12 m的复合管,对其管体和焊缝的内覆层825合金进行了晶间腐蚀、点腐蚀和应力腐蚀性能试验,晶间腐蚀和点腐蚀的试验结果和原材料相当,在模拟酸性油气田工况介质的应力腐蚀试验中评定合格.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Zr-Mo微合金化310S不锈钢并进行了不同温度(1 050~1 150℃)固溶处理以及1 150℃固溶+不同温度(950~1 1050℃)稳定化处理,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为均匀的奥氏体等轴晶,且晶粒内有大量退火孪晶,晶界或晶内析出条状或球形颗粒状(Zr,Mo)C相和块状Zr(C,N)相;1 150℃固溶+不同温度稳定化处理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与固溶态的相似,但析出相数量增多,且在950℃稳定化处理后,晶界上析出了大量的链球状M23C6相;950~1 050℃的稳定化处理对试验钢的耐均匀腐蚀性能影响不大;随着稳定化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降低,耐晶间腐蚀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5.
熔炼制备不同稀土加入量的Al-3.0Mg-xRE(质量分数/%,x=0,0.12,0.31,RE为La+Ce)合金,研究了该合金的显微组织、硬度和拉伸性能在冷拉拔过程中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冷拉拔过程中,试验合金的晶粒拉长,第二相拉长并破碎成细小粒子,并在晶界和枝晶界处逐渐聚集呈线状分布,Copper{112}<111>型变形织构强度逐渐增高;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合金的强度呈线性增大,塑性降低,显微硬度增大;适量稀土(0.12%)的加入能够改善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但过量稀土(0.31%)的加入会导致合金中第二相数量和尺寸的增加,从而降低合金的力学性能.冷拉拔后,Al-3.0Mg-0.12RE合金中第二相的长度最小,数量最少,变形织构强度最高,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6.
在模拟烟气脱硝的尿素水解环境中研究了尿素水解装置关键部件用候选材料316L不锈钢、316Lmod不锈钢、HR3C不锈钢、Inconel718合金和TC4合金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316L与316Lmod不锈钢在腐蚀初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解腐蚀,腐蚀后期316L不锈钢的腐蚀产物沉积量增多,腐蚀产物出现大面积剥落,腐蚀过程以点蚀为主,而316Lmod不锈钢则以均匀腐蚀、腐蚀产物沉积为主;TC4合金、Inconel718合金与HR3C不锈钢均具有比316L和316Lmod不锈钢更好的耐蚀性能;TC4钛合金表面形成一层约3μm厚的致密钛氧化层,腐蚀过程中水热合成了Cr_2O_3和Fe_2O_3产物;Inconel718合金在腐蚀初期出现少量溶解腐蚀,后期以大量氧化物沉积为主;HR3C不锈钢在腐蚀初期发生了明显的晶间腐蚀,之后以腐蚀产物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17.
在二辊轧机上对CSP轧制的SPHD钢板进行了冷变形,在拉伸试验机上测定了冷变形后钢板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析了其加工硬化的情况,并对不同冷变形程度下钢板轧制方向的横截面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冷变形后,试验钢的抗拉强度σb增大,伸长率δ减小,抗拉强度变化量△σb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大,加工硬化明显;轧向横截面晶粒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细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含稳定化元素的347,321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接头发生敏化,从而产生晶间腐蚀或者对敏化不锈钢敏感的应力腐蚀,石油化工工程中通常采取的措施是进行稳定化热处理。分析了奥氏体不锈钢稳定化热处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经验给出了稳定化热处理的准备、执行及热处理后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1Cr18Ni9Ti是广泛采用的不锈钢之一。这一类型的奥氏体不锈钢具有晶间腐蚀的倾向。在文献中报导了许多未经稳定化处理而在使用中腐蚀破坏的18-8+Ti钢,事例,并指出以钛稳定的18-8钢,(Ti/C≈12.5),如不经稳定化处理,也不可能保证长时间加热后无晶间腐蚀。在文献中,也报导了类似的事例。由此可看出稳定化处理在1Cr18Ni9Ti的使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提高1Cr18Ni9Ti钢的抗晶间腐蚀能力而采用稳定化处理,早已为人们所知道,并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在稳定化处理过程中,为避免在敏化温度范围450~800℃的停留,而要求采用快速冷却的方式。本工作,从我厂的现实生产条件出发,在退火炉内,即在缓慢加热及冷却的条件下,对固溶状态晶间腐蚀不合格的1Cr18Ni9Ti钢板,进行了稳定化处理的研究,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生产中已得到了运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8090铝锂合金的基本化学铣切工艺,并且得出了化铣和未经化铣的两种试样的腐蚀敏感性(包括点蚀、剥蚀和晶间腐蚀),从而得出了化学铣切对8090铝锂合金的腐蚀敏感性影响不明显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铝锂合金的化铣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