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0 引言我厂现有6条φ2.9×10m的机立窑生产线,其中4~6线自1995年建成投产以来,一直采用的是石灰石、粘土、铁粉三组分配料方案.但近年来,铁粉常常供应困难,而且,在本厂的矿山中开采出质量较次的黑石料,使用时,发现这种石料有难磨难烧的缺点,不能适应高饱和比的配料方案,严重制约着熟料强度的提高.在去年水泥新标准即将实施的形势下,如何提高熟料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就成了一个较为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铁质校正原料红铁粉代替绿铁粉、钢渣配料,进行生料粉磨、熟料煅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红铁粉配料后可以提高生料的三率值合格率,提高磨机台时产量,降低单位生料成本,改善窑工况,提高熟料28 d强度。  相似文献   

3.
自2001年国家对水泥质量实施新的检验标准后,为了提高水泥熟料强度,我公司决定采用粉砂岩作为硅质校正原料,实行石灰石、粘土、粉砂岩和铁粉四组分配料.采用这四组分配料持续了四年,在这四年里,熟料强度确实较原有的三组分配料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一致表明,采用钢渣配料可烧制和生产优质硅酸盐熟料.为探究钢渣配料影响水泥熟料性能的机理,在实验室对比铁粉配料和钢渣配料生料易烧性、熟料强度基础上,采用XRD和岩相分析研究了实验室及工业生产钢渣配料熟料的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和铁粉配料相比,钢渣配料没有改变烧成熟料的主要矿物组成,而且A矿(C3S)矿物晶粒发育更加完整、颗粒平均尺寸增大、分布更加均匀;钢渣在高温下的低粘度对离子迁移的促进及其所含熟料矿物的品种效应,共同促进熟料矿物的发育;钢渣配料熟料C3S晶型为M1+ M3型.  相似文献   

5.
刁文娟  肖文东 《水泥》2004,(9):28-29
我厂设计规模为年产水泥熟料45万t1995年。投产一直采用石灰石煤矸石和铁粉进行配料煤矸,、。石硅含量偏低几年来一直用砂岩作为校正原料熟,,料中n保持在1.9 ̄2.1熟料强度波动大特别是煤质,,发生变化时熟料强度偏低曾多次尝试调整生料配,。比即增加砂岩掺量但n稍有提高水泥熟料  相似文献   

6.
利用煤矸石代替部分硅砂生产水泥熟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煤矸石是洗煤厂排出的一种工业废渣,因其化学成份中 SiO2、 Al2O3含量高,且残存有部分煤,因此利用煤矸石代替部分硅砂生产水泥熟料不但能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而且还能达到提高熟料产量和降低熟料煤耗的效果。本文就我厂 3.5m× 145m湿法窑利用煤矸石代替部分硅砂生产水泥熟料的生产实践作一介绍。 1配料方案 我厂生产中一直采用三组分配料方案,其配比为石灰石∶硅砂∶铁粉 =89∶ 7∶ 4。利用煤矸石代替部分硅砂生产后,就采用了四组分配料。其四种原料配比为:石灰石∶硅砂∶生煤矸石∶铁粉 =86∶ 2∶ 10∶ 2。生产用原燃料化学…  相似文献   

7.
砂岩和沸腾炉渣配料在立筒预热器窑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凤源 《水泥》2001,(6):18-19
0引言 吉林蛟河水泥厂Φ 3m× 48m捷克式立筒预热器窑,自投产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石灰石、粘土、铁粉 3组分配料,因原材料化学组成满足不了配料需求,熟料 KH=0. 896, n=2. 09, P=1. 64,所以熟料强度一直偏低,按 GB177- 85检验的 28d抗压强度平均在 56MPa左右,生产 525号或 625号水泥比较困难,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提高熟料强度的措施 经分析认为,硅酸率偏低,熟料中硅酸盐矿物含量少,是熟料强度低的主要原因,操作方法欠妥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笔者在原来 3组分配料的基础上,新增加了砂岩和沸腾炉渣作硅铝质校正原…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熟料强度下降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熟料强度降低的现象,通过多种数理统计方法的综合应用,探索熟料强度降低的原因,结合分析结果,达到优化熟料配料方案,提高熟料强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及工业性试验证明,采用纳长阳起片岩代替粘土、铁粉配料生产旋窑水泥,只要率值和锻烧时间选择适当,不仅能生产出优质水泥熟料,而且还可以提高熟料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并从反应机理上对钠长阳起片岩代替粘土、铁粉配料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公司矿山石灰石MgO含量高,为了提高熟料28 d强度,配料先后尝试了“高KH(主要提高C3S)、高铁、低n”和“适中的KH、提高n、降铁(提高C2S+C3S)”的两种配料方案。通过对比最终确定:熟料中MgO高导致其CaO偏低的熟料线在窑况允许的情况下,保持适中的KH、提高n、降铁(提高C2S+C3S)的配料方案达到提高熟料28 d强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邓伟南 《水泥》2005,(12):21-22
我公司地处广东西部,拥有一条年产80万t水泥熟料的预分解窑生产线。从2000年开始,为适应ISO新标准而实施“三高”配料,生料改用石灰石、河沙、粉煤灰和铁粉4组分配料,使熟料强度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使用河沙导致LM32.4生料立磨研磨困难,电耗增加;加上河沙中的石英(结晶SiO2)活性  相似文献   

12.
某水泥厂利用该厂院外的铅锌废渣代替萤石及铁粉配料,获得了立窑台时产量提1.5t/h;电耗降低2kW·h/t;煤耗降低10%;熟料强度提高3MPa,  相似文献   

13.
0前言我公司(原洛阳水泥厂)1000t/d的φ3.2m×4611带KSV炉窑外分解生产线,自1988年建成投产以来,一直按原设计的石灰石。砂岩和铁粉3组份配料生产,熟料率值控制为KH=O89。O.02SM=2.4~2.6,IM=1.4~1.6。由于进厂石灰石质量波动,造成熟料中错含量相对较低、碱含量较高、熟料标号低等问题。为此我公司采用附近兄弟J矿的煤研石和硅尾份两种工业废料,经过方案选择、小样试烧和工业性试生产,成功地实现了五灰白、铁粉、煤研石。硅尾粉四组份配料方案,既基本解决了原生产中的难题,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水泥生产技术服务案例,对影响水泥熟料强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针对企业实际进行了调整配料方案、提高熟料强度的实践,使熟料28d强度提高了4.6MPa,达到58MPa以上,熟料标煤耗降低了5.86kg/t,降低到112.75kg/t,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杨林选  李香琴 《水泥》1994,(12):1-4
介绍了选用硅线石尾矿替代粘土、铁粉的最佳配料方案和工艺的选择。解决了原配料水泥凝结时间长、早期强度低等问题,使水泥性能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配料工艺。  相似文献   

16.
黄河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洛阳水泥厂)1000t/d窑外分解窑生产线原设计生料配料为石灰石、砂岩、铁粉三组份配料方案,熟料三率值为:KH=0.89±0.02,SM=2.4~2.6,IM=1.4~1.6。长期以来,存在着进厂石灰石搭配困难、熟料中铝含量相对较低、碱含量较高、熟料标号较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难题,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尉  段亚军  彭辉  王银  冯翔  郭娟 《水泥工程》2023,36(4):32-34
我公司一直使用高碱页岩作为铝质校正材料配料,熟料碱含量平均达到0.85%,熟料质量平均28 d强度为57.8 MPa,为降低熟料碱含量,使用湿粉煤灰替代页岩,熟料碱含量降至0.68%,熟料质量平均28 d强度提高为59.2 MPa,但仍达不到集团下达的60 MPa目标,通过优化配料方案,控制煅烧温度,调整窑头火焰,提高熟料中M1型C3S比例,熟料28 d强度提高至64.8 MPa。  相似文献   

18.
魏厚江 《水泥工程》2000,76(4):31-32
我公司 3.5m×145m600t/d熟料的湿法回转窑 ,自投产以来一直采用石灰石、页岩、铁粉三组分配料 ,其中石灰石、页岩均来自公司矿山 ,石灰石质量较好 ,而页岩中有害成分(K2O、Na2O)含量较高 ,对熟料28d抗压强度有一定影响。1998年用页岩配料烧制的熟料平均强度仅为56.3MPa ,生产525以上高标号水泥较为困难。为此 ,在对某厂炉渣经过多次取样分析后 ,决定用其代替部分页岩进行四组分配料煅烧水泥熟料 ,并于1998年10月投入生产 ,近一年的使用实践证明 ,熟料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表1分析,原配料方案属高KH高铁复合矿化剂配料方案,熟料SM、IM值较新型干法窑低,硅酸盐矿物含量相应较低(70.95%),这是水泥熟料强度偏低的主要原因。2配料方案的改进任何一种配料方案的设计均应基于生产工艺特点。长铝水泥厂为湿法短窑生产工艺,其烧成特点有两方面:(1)窑短,预烧能力不够;(2)必须维持一定的窑尾温度,以保证蒸发机有足够的烘干能力,此湿法短窑不适宜高KH高SM的配料方案。为有效提高熟料中硅酸盐矿物的含量,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适当提高熟料SM值,另一方面改为单掺萤石矿化剂,保证熟料在正常煅烧的情况下不掺石膏而使…  相似文献   

20.
我公司第一条5000t/d熟料旋窑生产线于2005年2月建成投产,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熟料产品的强度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28d抗压强度值偏低和强度值不稳定。依据前一阶段的生产数据,我们对影响熟料强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找到了各影响因素间的量化关系,以此来调整配料方案。按照新配料方案进行生产,达到了提高28d强度值和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