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典  张菁 《电子科技》2024,(4):30-37
准确预测电力系统短期负荷有助于灵活规划系统资源、合理安排机组工作调度以及提高系统运行效率。针对负荷预测精度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CEEMD-ITSA-BiLSTM(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Improved Tunicate Swarm Algorithm-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对时序性负荷数据进行CEEMD分解,得到若干个平稳的IMF(Intrinsic Mode Function),并对每个IMF进行BiLSTM建模预测。为了提高BiLSTM的精度,采用ITSA算法对BiLSTM的隐含层节点数、学习率和训练次数等超参数进行参数寻优,建立CEEMD-ITSA-BiLSTM负荷预测模型。文中以实际负荷数据进行仿真实验,对比了单一BiLSTM和不同算法优化的BiLSTM模型,结果表明CEEMD-ITSA-BiLSTM模型的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MAE(Mean Absolute Error)和MAPE(Mean ...  相似文献   

2.
短时交通流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能力组件之一,为城市交通管理、交通控制和交通引导提供智能决策支撑。针对交通路网交通流呈现的非线性、动态性和时序相关性,提出一种基于模块化的交通流组合预测模型ICEEMDAN-ISSA-BiGRU。采用改进的基于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mproved 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ICEEMDAN)方法对交通流非线性时间序列进行分解,获取本征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利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 Gate Recurrent Unit,BiGRU)挖掘交通流量序列中的时序相关性特征;基于动态自适应t分布变异方法改进麻雀搜索算法(Improved Sparrow Search Algorithm,ISSA),实现对BiGRU网络权值参数的迭代寻优,避免了短时预测结果陷入局部最优;基于公开PeMS数据集对短时交通流预测性能进行性能评估与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组合模型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性能优于10个传统模型,改进后的交通流量预测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指标接近10.98,平均绝对值百分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指标接近10.12%,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指标接近12.42,且在不同数据集下所提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毫米波通信系统延时高、链路易阻塞等问题,基于车辆和用户终端周围环境状态信息的感知,提出一种视觉辅助的能效最大阻塞预测方法。利用视觉感知模型实现系统对目标用户以及周围障碍物的精准感知,结合深度强化学习设计了一种融合特征和时间注意力的DA-DBLSTM网络预测未来链路阻塞到达时间,与传统注意力相比,该融合注意力不仅可以关注每个时间单元中的不同特征,而且关注不同时间单元的时序信息,使检测效果更优。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DA-DBLSTM网络预测链路阻塞效果明显,在均方误差(Mean Square Error, MS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 MAPE)方面均优于现有方法。  相似文献   

4.
准确的光伏功率预测可以有效促进光伏发电的安全高效利用。针对现有方法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奇异谱分解(SSD)、双重注意力机制和双向门控逻辑单元(BiGRU)时序建模的超短期光伏功率预测方法。首先利用SSD降低光伏信号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然后利用BiGRU网络对分解后的信号进行时序建模,并设计了一种同时学习特征序列和时序序列的重要性权重的注意力模块,对BiGRU网络提取的特征进行权重加权;最后经过决策层获得最终的光伏功率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SSD和注意力机制可以有效提升深度时序模型的光伏功率预测精度,在不同季节和不同天气情况下均优于其他几种经典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代电子技术》2019,(8):145-150
针对传统K-means聚类算法对高维非线性数据聚类效果不佳、聚类时间消耗大的问题,文中对高维数据的预处理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信念网络(DBN)的K-means聚类算法(DBNOK)。此算法首先使用多层受限玻尔兹曼机(RBM)对数据进行特征学习,并将学习到的隐含特征进行K-means相关参数和初始聚类中心进行交叉迭代优化。用DBNOK算法分别在低维数据集和高维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DB-NOK算法聚类准确率优于标准的K-means算法和模糊均值聚类(FCM)算法。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非平稳性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以及充分挖掘历史负荷数据的时序特征,本文提出了基于注意力(Attention)机制和经验模态分解(EMD)以及门控循环神经网络(GRU)组合的负荷预测方法.首先使用EMD对原始负荷数据进行EMD分解,继而得到有限个具有本征模态函数(IMF)的分量;然后考虑到各分量间的相关性,使用多层GRU网络对IMF分量进行多输入多输出预测,同时引入注意力机制,深入挖掘历史负荷数据的时序相关性特征;最后对多层神经网络输出的有限个分量预测结果进行重构得到最终的负荷预测值.算例分析采用贵州电网某地实际负荷数据,经过与不同模型进行预测误差分析和对比,本文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光伏功率预测对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光伏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云层的变化是最主要的不确定因素。传统光伏功率预测方法没有充分考虑云的3维结构和气象要素对光伏功率的影响。因此,该文提出一种融合多源异构气象数据的多源变量光伏功率预测模型(MPPM)。MPPM的核心包括时空条件扩散模型(STCDM)、注意力堆叠LSTM网络(ASLSTM)和多维特征融合模块(MFFM)。STCDM模型通过对2维卫星云图进行精确预测,消除了云层边界处的模糊现象。ASLSTM模型则提取了3维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WRF)气象要素特征。MFFM模块将2维卫星云图特征和3维WRF气象要素特征进行融合,以得到未来1 h光伏功率预测结果。该文分别利用STCDM模型和MPPM模型开展卫星云图预测实验和光伏功率预测实验。实验结果显示,STCDM模型预测1 h内卫星云图的结构相似性指数(SSIM)达到0.914,MPPM模型预测1 h内光伏功率的相关系数(CORR)达到0.949,优于所有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雷达本身及测量的运动目标淹没在大量的杂波中而导致所测数据的不准确问题,文中对雷达测量的大量目标数据进行卡尔曼滤波,以减少数据关联时的计算冗余量;并对模糊C-均值(C-Means)聚类算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算法利用实时目标航迹斜率的变化率对传统的模糊C-Means聚类算法进行动态加权,从而使模糊C-Means聚类算法的目标函数最优化,优化后的目标函数确定的聚类中心更加逼近目标的实际值,从而保证数据关联的准确度,并减少了计算时间,提高算法的效率.仿真实验表明,将文中基于目标航迹斜率变化率动态加权的模糊C-Means聚类算法应用于曲线运动目标的数据关联中,与传统的模糊C-Means聚类算法相比,可以提高数据关联准确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电力负荷预测模型依赖近期数据导致预测结果偏离时间序列真实情况的问题,文中提出了基于扩大周期信息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将预处理完的电力负荷时间序列按照同一时刻不同天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模型和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模型进行建模分析,并采用3种评价指标评估模型的预测表现。预测结果表明,扩大周期信息构建的ARIMA模型的3种评价指标都比传统ARIMA模型低,对应的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MAE(Mean Absolute Error)和MAPE(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分别为32 434.114 8、5 828.390 9和0.025 2;扩大周期信息的LSTM模型也比原始LSTM模型低,对应的RMSE、MAE和MAPE分别为13 520.497 4、9 298.352 6和0.091 4。  相似文献   

10.
分别利用因子群对称分析法和位置群对称分析法对Ca3(BO3)2晶体的振动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Ca3(BO3)2的晶格振动模式分为外振动和内振动模式,外振动模式为:3A1g+4A2g+7Eg+3A1u+3A2u+6Eu,内振动模式为:2A1g+2A2g+4Eg+2A1u+2A2u+4Eu。Ca3(BO3)2晶体在布里渊区中心Γ点晶格振动的对称性分类为:5A1g+6A2g+11Eg+5A1u+6A2u+11Eu,其中声学模为:A2u+Eu,拉曼活性光学模为5A1g+11Eg,红外活性光学模为:5A2u+10Eu,其余为非拉曼、非红外活性光学振动模。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Ca3(BO3)2粉末,测量了它的室温Raman光谱,并利用群论分析的结果对谱图进行了讨论,指认了BO33-基团的特征振动频率。  相似文献   

11.
在人群计数中,针对尺度变化、行人分布不均以及夜间较差成像条件,提出了一种基于RGBT(RGB-Thermal)图像的多模态人群计数算法,称为双流残差扩张网络,它由前端特征提取网络、多尺度的残差扩张卷积模块和全局注意力模块所构成。其中,前端网络用来提取RGB特征和热特征,扩张卷积模块进一步提取不同尺度的行人特征信息,全局注意力模块用来建立全局特征之间的依赖关系。此外,还引入了一种新的多尺度差异性损失,以提高网络的计数性能。为评估该方法,在RGBTCC(RGBT Crowd Counting)数据集和DroneRGBT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RGBTCC数据集上与CMCRL(Cross-modal Collaborativ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算法相比该算法的GAME(0)(Grid Average Mean absolute Errors)和RMSE(Root Mean Squared Error)分别降低了0.8和3.49,在DroneRGBT数据集上与MMCCN(Multi-Modal Crowd Counting Network)算法比...  相似文献   

12.
光伏发电功率存在波动性,且光伏出力易受各种气象特征影响,传统TCN网络容易过度强化空间特性而弱化个体特性。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VMD和改进TCN的短期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通过VMD将原始光伏发电功率时间序列分解为若干不同频率的模态分量,将各个模态分量以及相对应的气象数据输入至改进TCN网络进行建模学习。利用中心频率法确定VMD的最优分解模态分解个数。在传统TCN预测模型的基础上,使用DropBlock正则化取代Dropout正则化以达到抑制卷积层中信息协同的效果,并引入注意力机制自主挖掘并突出关键气象输入特征的影响,量化各气象因素对光伏发电的影响,从而提高预测精度。以江苏省某光伏电站真实数据为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预测方法的RMSE为0.62 MW,MAPE为2.03%。  相似文献   

13.
在人群计数中,针对尺度变化、行人分布不均以及夜间较差成像条件,提出了一种基于RGBT(RGB-Thermal)图像的多模态人群计数算法,称为双流残差扩张网络,它由前端特征提取网络、多尺度的残差扩张卷积模块和全局注意力模块所构成。其中,前端网络用来提取RGB特征和热特征,扩张卷积模块进一步提取不同尺度的行人特征信息,全局注意力模块用来建立全局特征之间的依赖关系。此外,还引入了一种新的多尺度差异性损失,以提高网络的计数性能。为评估该方法,在RGBTCC(RGBT Crowd Counting)数据集和DroneRGBT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RGBTCC数据集上与CMCRL(Cross-modal Collaborativ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算法相比该算法的GAME(0)(Grid Average Mean absolute Errors)和RMSE(Root Mean Squared Error)分别降低了0.8和3.49,在DroneRGBT数据集上与MMCCN(Multi-Modal Crowd Counting Network)算法比...  相似文献   

14.
张亦弛  朱晓强 《电子设计工程》2023,(11):163-166+172
针对传统的网络性能相似性评价方法从数据整体进行分析,存在无法描述局部特征且忽略了各个变量间影响与联系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网络性能评价的多元时序相似度算法。通过异常检测和聚类的方法提取时序的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采用MDTW算法对模式表示后的多元时序进行相似性度量,结合被动测量的方式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网络性能评价的多元时序相似度算法相较于传统DTW算法,准确率提高约14%,且平均耗时缩短至3 s,有效提高了相似性度量的准确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现代电子技术》2016,(14):154-157
针对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过程中电导增量法和模糊控制法存在的不足,结合模糊聚类和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提出一种新型MPPT算法,对实测数据模糊聚类后,提取模糊控制规则,确定隶属函数,通过神经网络训练生成模糊推理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对最大功率点的快速跟踪,对环境变化的抗干扰能力强,控制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动作识别任务中,如何充分学习和利用视频的空间特征和时序特征的相关性,对最终识别结果尤为重要。针对传统动作识别方法忽略时空特征相关性及细小特征,导致识别精度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门控循环单元(convolutional GRU, ConvGRU)和注意力特征融合(attentional feature fusion,AFF) 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首先,使用Xception网络获取视频帧的空间特征提取网络,并引入时空激励(spatial-temporal excitation,STE) 模块和通道激励(channel excitation,CE) 模块,获取空间特征的同时加强时序动作的建模能力。此外,将传统的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LSTM)网络替换为ConvGRU网络,在提取时序特征的同时,利用卷积进一步挖掘视频帧的空间特征。最后,对输出分类器进行改进,引入基于改进的多尺度通道注意力的特征融合(MCAM-AFF)模块,加强对细小特征的识别能力,提升模型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在UCF101数据集和HMDB51数据集上分别达到了95.66%和69.82%的识别准确率。该算法获取了更加完整的时空特征,与当前主流模型相比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气象条件不稳定引起的光伏发电出力波动性和间歇性,提出基于气象相似日选取和提升回归树的光伏发电短期功率预测方法。本方法采用熵值法计算影响光伏发电功率各种气象因素的权重,采用动态时间弯曲距离计算历史日与预测日各气象因素相似度;对于每一个预测日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以历史相似日的气象数据和发电功率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采用提升回归树构建光伏发电短期功率预测模型,能够明显提升预测精度。以某光伏电站为研究对象,考虑气象相似日的提升回归树算法与回归树、提升回归树算法对比表明,光伏发电短期功率预测准确度有较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调制方式识别存在的计算量大、网络模型复杂、识别准确率低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通道融合的新型调制方式识别方法。该方法由双流卷积神经网络模块和GRU神经网络模块构成,其中双流卷积神经网络为两条并联的深度可分离卷积子网络,分别提取信号不同尺度下的空间特征,同时添加短路连接来增加特征传递与重用。将两通道提取到的特征在通道维度上进行融合,进而形成更为丰富的融合特征。将融合特征输入至GRU神经网络模块中提取信号的时序特征,提取的互补信息可使网络学习到更加全面的信号特征,从而提高调制方式识别的精度。在数据集RadioML2016.10a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网络性能优于其他神经网络算法,信噪比在0 dB以上时识别率可达到90.8%,能够有效提高自动调制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类模糊C均值聚类的关键帧提取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现有典型关键帧提取算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类模糊C均值聚类的关键帧提取算法.该算法预先设定一个最初聚类中心,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聚类算法的迭代次数;并使用视频帧序列的时序特征来对FCM算法进行限定,提高了聚类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算法提取的关键帧不仅可以充分表达出视频的主要内容,而且还可以根据内容的变化提取出适当数量的关键帧.  相似文献   

20.
气温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人类出行计划、农林生产以及军事作战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于大气温度更加精准的预测具有一定现实意义。针对传统预测模型对气温预测精度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极端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和改进长短期时序网络(Long and Short-Term Temporal Patterns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 LSTNet)的气温预测模型。利用XGBoost进行特征筛选,降低数据维度;利用LSTNet进行改进,在其卷积层嵌入通道注意力(Channel Attention, CA)机制,强化显著特征;把循环神经网络层中的循环门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 GRU)改为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BiLSTM),并加入了时序注意力(Temporal Attention, TA)机制,使模型拥有同时提取正反向信息的能力且突出了重要时间步的信息;用建立好的模型进行预测实验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