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以鄱阳湖赣江主支口三角洲湿地1973年~2009年16景遥感影像为基础,利用决策树分类分析近40年来赣江主支口三角洲不同湿地景观类型的组成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并结合遥感影像对应的当天水位,探明水情变化与赣江主支口三角洲湿地景观类型面积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40年来鄱阳湖水位变化以及4种特征水位的淹没天数都是呈现下降的趋势;植被面积呈增长趋势,而水体和裸露洲滩的面积均呈现减少趋势,且裸露洲滩的面积下降速率大于水体面积;水位变化与水体面积拟合关系最优,植被次之,与裸露洲滩拟合最差。研究结果能够进一步阐明鄱阳湖水情变化对典型湿地景观类型空间格局的影响,有助于维持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西北内陆地区湖泊的面积变化不仅对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也为评价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提供参考。以中国西北内陆区5个典型湖泊为研究对象,利用1970-2015年的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数据,利用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和改进型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MNDWI)分别提取5个典型湖泊边界并获取湖泊面积,同时利用5个典型湖泊周边的气象站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数据,尝试分析湖泊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红碱淖近30年来面积呈减小趋势,入湖河流拦蓄和煤炭地下开采等是导致面积减少的原因;博斯腾湖近40年来的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受地表径流和积雪融水的影响;呼伦湖近40年来面积呈减少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受入湖径流量的影响;贝尔湖近30年来呈相对稳定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入湖径流量的影响;青海湖近40年来面积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其面积变化主要受区域降水和入湖径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 2016 年太湖流域梅雨期间骨干工程发挥的防洪减灾效益,利用流域一维河网水动力学数学模型,计算得到无骨干防洪工程情景下的河段水位过程,将其与河段设计水位比较,推算每个河段两岸的淹没水量。再与 DEM 和圩堤等阻水构筑物数据相结合,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和水量平衡计算,获得洪水淹没的空间分布。建立了流域洪灾损失评估模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洪水淹没分布和社会经济数据,对无骨干防洪工程情景下的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将该损失与调查统计的实况洪灾损失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骨干工程在此次洪灾中发挥了约 116. 12 亿元的防洪减灾效益。其中,无锡市和苏州市防洪减灾效益最大,分别达到了 50. 08 亿元和 44. 11 亿元。研究成果定量论证了太湖流域骨干防洪工程在 2016 年洪灾中的经济效益,采用的评估方法对于其他流域或区域防洪工程效益评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吴志平 《中国水利》2003,(19):46-48
一、太湖流域水资源及其管理现状   1.太湖流域水资源问题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北抵长江,南濒钱塘江,东临东海,西以天目山、茅山为界,流域面积36900km2,包括江苏省苏南地区、浙江省杭嘉湖地区和上海市大陆部分.流域内地势低洼,湖泊河网密布,河道总长12万余km,太湖水域面积2338km2,是典型的河网地区.……  相似文献   

5.
利用DEM数据及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洪涝淹没分析模块,将圩区概化为"零维调蓄单元",实现圩区的精细化模拟,与细化后的太湖流域水文水动力学模型耦合,建立能够可靠模拟太湖流域洪涝淹没状态的数学模型。选择2016年流域性暴雨洪涝资料进行模拟验证,与代表站实测水位及实际洪涝灾情分布对比表明,构建的洪涝淹没仿真模型可靠有效。针对梅雨与台风雨组合情景,采用该模型模拟了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状态,得出了科学合理的结果,为流域洪水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针对长江中下游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现状,基于泰森多边形法和河网密度法分别模拟流域降雨和构建子集水区,采用SCS模型和局部等体积法模拟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淹没水深和范围,并以市为单位进行淹没风险的具体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流域产流的高值中心集中在水体和城市用地区域,受淹区主要集中在江汉、两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等低洼区域;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长,遭遇积水的淹没范围越广,陆域的洪涝程度加剧。降雨量与淹没面积近似呈线性关系,当降雨量<80 mm/d,降雨量每增加1 mm,流域的淹没范围增加947 km2;当降雨量>80 mm/d时,淹没范围增加644 km2。在以市为单位的具体分析中,武汉市、南京市、南昌市以及孝感市的淹没范围和风险均较高,因而需重点关注与防御。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未来洪水风险及土地风险管理减灾效益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目前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时期,加强土地风险管理对抑制洪水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建立了太湖流域洪水管理效益分析模型,提出了土地风险管理措施在模型中的表征方式,分析了太湖流域在未来不同社会经济与气候情景下的洪水风险,计算了土地风险管理的减灾效益以及工程措施和土地风险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效益。分析表明,至2050年,太湖流域未来洪水风险增长4~15倍;土地风险管理可将对应情景的未来洪水风险降低39%~50%;综合措施可将未来风险降低70%~74%。研究方法及成果能够为太湖流域洪水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70年来,江苏省长江水系已基本形成较完整的水利综合保障体系,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水利投资效益,文章从防洪效益、除涝治渍效益、供水效益、其他效益等方面进行测算。基于还原理论量化防洪、除涝减灾效益,基于效益分摊思想量化灌溉及工业供水效益,增加收益法计算水土保持效益,采用节约劳动力指标和健康效益指标计算农村饮水安全效益,探索测算水产效益,系统分析了建国70年来江苏省长江水系水利经济效益。计算结果能较好反映建国70年来江苏长江水系水利治理综合效益。本次计算方法的改进创新点,为今后水利投入、效益分析方法研究及水利统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带来的结果是流域产汇流过程发生较大变化。基于常州市双桥浜小区持续3年的降水排涝监测资料,推算了该区域2015~2017年期间17场典型的降水产汇流过程,构建了太湖流域城镇化小区的产汇流模型,可为开展城镇化背景下的江苏省太湖流域产汇流新机制及洪涝风险防控的研究及《江苏省水文手册》的修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洪涝灾害成灾特点,针对我国的《防洪标准》(GB 50201—94)和最新修订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修订版)等规范性文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内涝点重点防洪排涝的理念。在此理念的基础上,建立了暴雨强度与内涝点淹没水深关系的模型。以太原理工大学迎西校区为试验区域,以太原市两次典型降雨过程为例,计算试验区域的产汇流量,并根据该区域出水口容积特性曲线,发现模型计算内涝点积水深度与当日实测积水深度相吻合,由此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使由降雨量来推断城市淹没损失大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选取山西省22个典型雨量站近61年(1956—2016年)逐月降雨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滑动平均法、模比系数差积曲线法和克里金插值法对山西省年降雨量和分期(汛期、非汛期)降雨量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近61年来年降雨量与分期降雨量都呈下降趋势;降雨年内分配不均,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72.3%;降雨受地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Landsat卫星数据的洪湖水体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洪湖遭遇了70 a一遇的干旱,湖区水体面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解影响洪湖水体面积变化的因素,利用1973年以来的多期Landsat卫星遥感图像数据,提取洪湖湖区水域面积,结合同期逐月日平均降雨量数据,对洪湖水体面积变化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洪湖水体面积呈下降趋势;1973~2000年洪湖水体面积和年降雨量数据、汛期降雨量数据的相关性都很高,水体面积的变化趋势和年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1973~2010年洪湖水体面积和年降雨量数据、汛期降雨量数据的相关性都有所降低,说明2000年后,影响洪湖水体面积的因素可能存在降雨量之外的其他因素,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东港溪流域淹没潜势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FLO-2D模型对台湾省东港溪流域2005年0612暴雨及2006年碧利斯台风两场降雨事件进行了淹没模拟,为保证模型参数的可靠性,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淹没调查情形进行了比较率定。依据该模型的率定结果分析了24h降雨量分别为150mm、300mm、450mm及600mm四种情况的淹没情形。结果显示降雨量为150mm及300mm时,淹没主要发生在东港溪主流沿岸区域,其他区域淹没情况并不显著;而降雨量为450mm及600mm时,淹没区域除东港溪主流沿岸外,部分低洼区域亦有较明显的淹没趋势。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东线典型受水区降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典型受水区1951-2012年降雨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检验法、游程检验法、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法及Morlet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苏省沂南水利分区降雨演变趋势和周期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62年来,该区域降雨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并且呈现27a显著周期变化。研究结果对该地区应对防洪抗旱、农业生产以及南水北调东线可持续调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水生态文明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水利部2013年全面部署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陆续开展了全国105个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的创建工作。本研究以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系的江苏省无锡市、浙江省衢州市为典型城市,研究不同水域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一、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水系典型城市水域特色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我国大中型城市最密集、经济最具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洪涝问题日趋严峻。本文梳理了大湾区典型城市洪涝事件,归纳了洪涝特征并分析了洪涝问题的主要驱动要素。结果表明,近100多年,大湾区年降雨量、降雨日平均雨量、暴雨日数及暴雨日降雨量占全年比例都波动增加,而降雨日数波动减少,降雨呈现增多且趋于集中的态势。大湾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近10年广州、东莞、惠州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1%,广州龙舟水期间降雨量占全年约22%。虽然大湾区城市群呈现热岛效应,气温与城镇化率呈正相关,且100多年来各城市温度上升并与降雨量呈正相关;但受地理位置影响,各城市降雨量与其城镇化率的关系并不明显,而更下游的沿海城市面临更多的锋面雨和台风雨影响。近10年给大湾区带来暴雨以上降雨的台风有47场,发生在6—10月,其中恰逢天文大潮的有21场、有26场在大湾区以西登陆。近40年珠江口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3.5 mm/a,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平面的持续上升将使大湾区面临严重洪涝风险。对强降雨、台风暴潮、海平面变化等要素开展分析可为大湾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缙云试验点开展喷微灌条件下不同年降雨量对典型经济作物灌溉定额的影响研究,以期为区域性经济作物的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合了2010—2013年的观测资料,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年降雨量与典型经济作物的灌溉定额成线性关系,同时对比分析了各种灌溉方式的节水率和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8.
铁联水库于1960年春建成,集雨面积33公里~2,总库容1,203万米~3,有效库容637万米~3,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年平均径流量1,152.3万米~3,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4,300亩,实灌15,100亩,超设计5.6%。在确保工程安全,充分发挥灌溉效益的前提下,近10年来加强经营管理,发展以养鱼为  相似文献   

19.
5月4日,太湖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指挥长会议在南京召开。太湖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指挥长、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做好太湖流域的防汛抗旱工作,始终是一项关系全局的重要任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全体会议精神和回良玉副总理讲话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度汛措施,确保流域防汛与供水"双安全"。  相似文献   

20.
洪水资源利用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但也存在风险,有必要对洪水资源利用的风险进行研究。基于洪水资源利用风险率最小、风险效益最大和风险损失最小的原则,构建了水库洪水资源利用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该模型采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法计算风险率,C-D生产函数法与能值法计算风险效益,洪水淹没面积与单位面积损失法计算风险损失,用约束法求解模型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以江苏省石梁河水库为实例,运用风险决策模型找到了石梁河水库洪水资源利用的最佳均衡解,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