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合理利用水资源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借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基本特征,阐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式,立足武清区剖析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出了政府的政策措施、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节约使用、中水系统投入使用、污水资源化、价格管理等几项措施,力求能够在资源需求中找到平衡,确保水资源能够得到长久可持续利用,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好地为人类及社会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
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而且也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加强陕西省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攀  张萍 《西北水电》2010,(1):13-15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也是战略性经济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用水不断增加,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水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索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措施。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资源是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战略资源,对其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目前,水资源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了解水资源的经济特征。对于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稀缺性 经济学认为稀缺性是指相对于消费需求来说可供数量有限。从理论上来说.它可以分成经济稀缺性和物质稀缺性。假如水资源的绝对数量并不少。可以满足人类相当长时期的需要,但由于获取水资源需要投入生产成本,而且在投入一定数量生产成本条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管理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颖秋 《中国水利》2002,(10):23-25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质,水资源利用是遵循自然资源法则,开发利用不可超过水资源可利用量,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必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这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的三个基本条件。能否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主要取决于人类生产,生活行为和用水方式的选择。因此,强化水资源管理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水资源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生息的重要资源,是万物存活的最基本条件,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对吉林省水资源现状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和科学用水新概念。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水资源规划目的是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其任务是在进一步查清黑龙江省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黑龙江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都水 《北京水务》2003,(2):J001-J001
1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工作时专程视察了密云水库,并就水利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特别强调了水资源问题。他说,水是人类社会发展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需求压力会越来越大。要把解决水资源的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来抓,努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既要有长远的战略考虑,又要有近期的措施安排,做到未雨绸缪。他还强调,要把加快发展和保护水资源结合起来。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众多资源中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质,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所有自然资源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无疑是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之上,而水资源...  相似文献   

12.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出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如何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由来已久,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愈显沉重。水资源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决不可等闲视之。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的特点、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需要,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节水型社会之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许多地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首要问题。因受海岛地形限制,加之人类活动影响,玉环县可利用水资源量极缺,水体污染严重,是典型的资源型与水质型缺水地区。本文通过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评价其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情况,评价结果表明,可利用水量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用水效率低是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并由此制定三种优化情景,分别在水资源可利用量、水环境、用水效率方面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与开源相比,高节水与强治污能更为高效提升水资源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杜贞栋 《水资源保护》2012,28(1):1-4,12
针对山东省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尤其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其水资源供需矛盾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更加突出的现实,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从可持续发展观的角度,探讨山东省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与对策,以期为山东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加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三个方面统筹规划,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保护水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实际要求出发,解决好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水资源问题,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妥善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防止人类活动对水的侵害。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指在一定流域或区域内,其自身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并维持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提出,把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水资源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要准确把握水资源承载能力,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客观存在的,要求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不超过承载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面对水资源约束就无能为力,只有靠限制经济社会发展来被动地适应水资源承载能力,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现实途径有两条:一是节水,二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节水和经济结构调整.其动力是科技进步,还需要相应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为保障,实施水权制度,加强水权管理,既能从水资源利用的源头上促进节水。也能形成节水的经济激励机制,是促进节水在体制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量的多寡和质地的优劣,直接制约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水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资源.海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之一.开发利用海水淡化水,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使用、有效保护与安全供给,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障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近年来天津市海水淡化利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存在...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影响等因素,评价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资源量及其未来变化的趋势,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条件下的流域供用水变化情况。根据流域特点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分析了黄河流域2020、2030水平年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面临的形势,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①优化配置、统一调度水资源;②强化节水,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③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④加快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⑤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度体系;⑥积极推进跨流域调水;⑦建立水资源战略储备,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20.
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为菏泽市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菏泽市水资源的现状,分析了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议与措施,以期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