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江涛 《中国冶金》2006,32(7):122-128
铜熔炼电炉渣在使用磨浮贫化回收铜的工艺中,由于熔炼方式、原料结构、工艺操作控制及电炉渣冷却方式不同等原因,导致铜的浮选回收率差异较大,因此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研究。以艾萨铜熔炼急冷水淬电炉渣的磨浮贫化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工艺流程中原矿和尾矿的主要成分结构、矿物物相、粒度形态等,并结合生产实践,探明此类电炉渣在磨浮贫化实际工艺生产中因自身属性对铜回收率造成的客观直接影响,从而科学直观地指导生产操作,减少工艺误区。  相似文献   

2.
结合某公司不同阶段铜冶炼炉渣选矿生产实践,分析了电炉渣、转炉渣及混合炉渣所采用的不同选矿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含铜品位低、铜矿物嵌布粒度细的电炉渣采用两段连续磨浮流程,含铜品位高、铜矿物粗细粒嵌布不均匀的转炉渣及混合炉渣采用阶段磨浮流程对提高炉渣选别指标较为有利。同时对目前混合炉渣选矿生产中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第二粗选作业回收率低、中矿循环量大、精选作业富集比及回收率不高等问题,提出现场加强细磨、高浓度浮选等具体改进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云铜贫化电炉渣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渣型选择,研究了电炉渣中铜的主要存在形态。考查了不同Fe/SiO2配比下炉渣的性能研究,Fe/SiO2、硫化剂、熔炼温度、熔炼时间、还原剂用量对渣含铜的影响。基于条件试验结果确定了适宜的铜渣贫化方法。  相似文献   

4.
阳升  邓戈 《云南冶金》2015,(5):45-50
介绍了贫化电炉中渣含铜的贫化过程,分析了艾萨炉冰铜品位、转炉渣含铜、艾萨排放和电炉排放等因素对电炉渣含铜影响,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生产过程中控制电炉渣含铜的一些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贵冶在1986年投产后的两年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贫化电炉渣含铜、转炉粗铜日产量、到阳极铜总能耗以及熔炼总回收率等均已超过设计水平。本文在总结技术成就同时,指出了闪速炉烟尘率高、阳极板物理规格合格率低和阳极炉还原冒黑烟等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艾萨炉火法炼铜工艺中贫化电炉渣含铜影响因素,并结合楚雄滇中有色金属公司生产实践,对电炉渣含铜影响因素及降低渣含铜措施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7.
介绍铜闪速熔炼工厂贫化电炉炉渣水碎过程的工艺及设备以及工程设计上的特点与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8.
反射炉炼铜渣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铜熔炼反射炉渣中铜铁赋存状态分析基础上,采用火法贫化和磁选技术对炉渣进行综合利用探索。此反射炉渣含1.06%Cu和36.41%Fe,其中32.5%的Fe以Fe3O4形式存在,53.5%的Fe以2FeO.S iO2形式存在,铜、铁、硅矿物紧密共生,相互交织。研究结果表明,转炉渣返回贫化作业会导致反射炉渣含铜较高,添加一定量黄铁矿精矿,采用火法贫化工艺能有效降低渣含铜。将贫化后铜渣脱硅缓冷、磁选,所得铁精矿品位62%,回收率达70.2%,实现了反射炉熔炼渣的综合利用,可用作炼铁原料。  相似文献   

9.
铜冶炼厂广泛采用渣缓冷工艺回收炉渣中的铜,该工艺可以提高铜的回收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文章介绍了铜熔炼渣的缓冷工艺和主要设施,讨论了渣缓冷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为铜熔炼渣缓冷工艺的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书窗口     
冶金工业出版社 6月出版的《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手册》的铜镍卷是目前最完整的有关铜、镍冶金的工具书。本卷主要内容包括铜、镍提取冶金过程的基本原理、现行生产工艺及生产数据。铜冶金篇以九章篇幅着重综述了铜火法冶金流程 ,包括造锍熔炼、闪速熔炼、熔池熔炼、传统熔炼、铜锍吹炼、炉渣贫化处理、火法精炼和电解精炼 ,第十章系统介绍了浸出 -萃取 -电积的湿法炼铜工艺。镍冶金篇共七章。用约一半的篇幅从综述火法炼镍的物理化学入手 ,着重介绍镍的造锍熔炼及吹炼、镍锍的分离和提取精炼以及镍铁熔炼。另一半的篇幅着重介绍了硫化镍阳极电…  相似文献   

11.
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采用浮选工艺对铜熔炼渣和吹炼渣进行混合选矿,以回收炉渣中的铜等有价金属。实际生产中采用三段破碎+两段球磨的浮选工艺,通过合理控制破碎粒度、磨矿粒度以及加药量等工艺参数,有效地提高了铜等金属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2.
澳斯麦特熔炼渣回收铜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伟  秦庆伟 《铜业工程》2012,(3):8-10,14
针对澳炉缓冷渣的性质特点,从炉渣冷却制度、磨矿细度、浮选药剂等方面考查了对选铜指标的影响,提出了最佳选铜技术条件。闭路试验表明,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工艺,可获得铜精矿铜品位16.11%,回收率69.90%比较理想的技术指标。实现了澳炉炉渣的综合再利用,这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某厂以300 t固定式阳极炉冶炼高品位废杂铜,产出的炉渣含铜率较高,在25%~35%之间,因缺乏炉渣冶炼回收装置,只能将这些炉渣直接折价对外销售,导致冶炼生产中铜损失较大。为了降低冶炼炉渣的含铜率,在分析该厂原料杂质成分和含量的基础上,结合铜冶炼原理,选择合适的渣型,试验不同造渣剂在冶炼时对渣含铜率的控制情况,最终探索出一种有利于控制渣含铜率的复合造渣剂。在工业生产试验中,分别从渣型选择、氧化时间、渣温控制、保温时间、造渣剂配比等方面对生产操作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实现了将渣含铜率控制在18%以下的目标,可大幅减少炉渣销售损失。  相似文献   

14.
王雷 《黄金》2020,41(5):86-89
铜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冶炼炉渣,直接堆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针对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铜冶炼转炉渣的特点,采用一次粗选、一次扫选的浮选流程回收金。结果表明:磨矿细度和捕收剂种类及用量是影响浮选指标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活化剂用量;最佳工艺参数为磨矿细度-0.074 mm占90.4%,丁基黄药用量200 g/t,硫酸铜用量250 g/t,石灰用量500 g/t,获得的金精矿金品位13.7 g/t、金回收率92.6%,尾矿金品位0.02 g/t、金损失率0.3%;实现了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同时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广东某铜冶炼转炉渣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及选矿试验研究,工艺矿物学显示该矿物中铜品位1.13%,脉石矿物主要为铁橄榄石等。该炉渣采用阶磨阶选工艺流程,在一段磨矿细度-74μm67.5%,快速浮选得到部分精矿,尾矿再磨细度-43μm94.9%条件下,可获得铜精矿品位20.05%(金3.85g/t、银202.5g/t),铜回收率76.85%(金58.71%、银78.45%)的浮选技术指标,同时,尾矿铜品位降到了0.27%,炉渣样中的铜资源得到了有效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6.
铜炉渣的可磨性及综合回收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锦林 《甘肃冶金》2010,32(1):28-30,33
本文论述了铜冶炼炉渣浮选回收铜的影响因素,并指出熔融炉渣冷却方式及冷却速度是影响铜冶炼炉渣浮选回收铜的主要因素。对白银有色集团公司铜冶炼厂的两种铜炉渣的可磨性及综合回收性能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难以获得铁精矿的原因和含铁硅酸盐的形成过程,再次证明了熔融炉渣的冷却方式及冷却速度是影响炉渣浮选回收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某铜冶炼渣含铜1.13 %,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铜主要以类黄铜矿、类斑铜矿、类铜蓝以及金属铜的形式嵌布于该铜冶炼渣中。为高效回收其中的铜,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45 mm占85 %的情况下,以酯-105作为捕收剂,硫化钠作为活化剂,采用二粗三精二扫的浮选工艺,获得了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8.10 %和87.46 %的铜精矿。   相似文献   

18.
铜冶炼炉渣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冶炼渣具有硬度大、密度大、夹杂冰铜块的特点,综合回收难度大,生产成本高。为回收炉渣中铜、铁资源,主流选矿工艺为半自磨+球磨+浮选+磁选,可获得合格的铜精矿和多种用途的铁精矿产品。其指标的高低与炉渣冷却方式、碎磨方式、选矿工艺等密切相关,我国尾渣品位已经降至0.35%以下,比国外尾渣品位降低0.05个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19.
江西某铜冶炼厂铜炉渣含铜2.73%,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铜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该铜炉渣中铜大部分以硫化铜形式存在。针对该铜炉渣分别进行了磨矿细度试验及捕收剂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丁基黄药用量为80 g/t的条件下,该铜炉渣的浮选性能最佳。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为26.47%,铜回收率为76.46%的铜精矿,产品符合铜冶炼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