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该文分析了独立/并网双模式逆变器传统控制策略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并网控制方式。在并网模式下保留独立运行时输出电压环作为滤波电容电流的补偿环,消除滤波电容电流对电网的影响;采用具有倍频效果的三态滞环PWM控制改善系统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式能有效的减少进网电流的谐波含量,提高并网输出功率因数,而且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速度和内在电流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2.
孙歆钰  赵伟 《煤炭技术》2012,31(1):53-54
光伏发电是一种直接将太阳能辐射转换成为电能的新型发电技术。通过单片机C8051F020控制作用下采用正弦波脉宽调制技术(SPWM)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进行控制,使光伏发电频率紧跟模拟电网频率,同时实现光伏最大功率跟踪,在负载变化范围内提高变换效率。  相似文献   

3.
根据三相光伏逆变器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种新型无差拍控制器,实现光伏并网逆变器跟踪控制。为了进一步降低并网电流谐波,本文采用空间矢量调制方法,实现PWM输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提出方法能够很好的实现并网功能,THD小于3%,满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孙立新 《中州煤炭》2022,(4):154-160
光伏发电大规模并网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巨大挑战,光伏发电系统功率输出具有非线性、间接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在未来光伏发电一体化程度极高的电力系统中,不仅要在不出现电力短缺的情况下保持供需平衡,还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光伏能源,光伏功率预测和储能装置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提出了一种基于光伏功率预测来确定和...  相似文献   

5.
马涛  张正文  李津 《中州煤炭》2021,(11):128-133
5G技术的发展及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智能电网的飞速发展,多站融合模式成为了智能电网的新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该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电网的工作效率,但该模式对电网中各方面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在利用再生能源发电的电站中,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电网的稳定性和效率将被削弱。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存储的多端子DC电网控制以及一种在光伏电站和风力发电机中的集成方式。在该方法中,储能单元将被输入到多端直流电网中以提供电力支持,从而消除可再生能源的波动并稳定交流电网的潮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储能单元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消除可再生能源的波动。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基于大容量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的大功率风电并网的可靠性,设计了风电并网三电平全功率变流器。主要是利用传统并网控制技术即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电压、电流双闭环矢量控制策略,采用双PWM控制技术对三电平全功率变流器进行控制,以实现对有功和无功的解耦控制。运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进行风电并网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三电平全功率变流器可有效改善风电大功率并网质量。  相似文献   

7.
《煤炭技术》2017,(5):240-242
深入分析某矿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故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模糊Petri网(fuzzy Petri net,FPN)的矿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故障诊断方法。以某矿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为例,在构建其故障知识的模糊产生式规则集合的基础上,建立了该矿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故障诊断的FPN模型,分析了系统故障原因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光伏并入的电网安全、稳定地运行,频率的稳定尤为重要,为实时掌控光伏机组一次调频情况,设计光伏机组一次调频在线监测系统。以光伏机组的结构特点以及一次调频的作用、参数设定以及控制结构的分析结果为基础,设计双站结合的光伏机组一次调频在线监测系统。系统中,子站一区中的分散控制和自动增益控制2种系统以及PMU微控制器装置,获取光伏机组1次调频计算所需的数据以及电网频率和1次调频理论参数数据后,存储至子站二区中的数据库中;子站二区通过光纤收发器和交换机传送数据至主站,主站中则以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为核心,实现在线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监测到一次调频的启动和响应时间、调频后电网有功功率的变化情况以及一次调频量是否达到设定的期望标准结果,并且能够对一次调频结果异常的机组实行应急处理,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侯梁  李博森  井敬 《煤矿机械》2020,41(1):145-148
针对目前有源滤波器应用于矿区谐波治理时电网频率适应能力较低的问题,针对定采样点数字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具有频率自适应能力的谐振控制策略。该策略不仅可以实现对电网频率波动的自适应,提高滤波器补偿效果,而且不需要在线对控制器参数进行更新,算法简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煤矿节能的要求,结合现有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现煤矿无功补偿、谐波治理的改进及应用方法,即增加设备、联络开关的检测位置,设定相应控制程序,使无功补偿系统能配合使用。经在南屯煤矿实际运行后得知,该自动并网技术既提高了效率,又改善了电网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盛燃 《中州煤炭》2022,(9):240-245
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后,由于电力系统功率分配性能较差,导致储能规划后的运行成本过高。设计了碳排放约束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储能多阶段规划模型,分析了储能单元的功率以及荷电状态,确定储能系统充放电性能;计算了不同阶段的可再生能源功率的高低频,进行可再生能源储能系统功率分配;结合碳排放约束内容以及资本回收系数计算公式,确定储能多阶段规划目标函数,完成储能规划过程。经多轮算例分析可知,新型电网储能多阶段规划模型的使用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储能单元运行成本,提升电力系统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太阳能光伏发电储能效果,对保证发电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储能容量多目标优化技术。分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储能器件的储能特性,提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能量管理策略;通过构建目标函数,以负荷需求能量为约束条件,建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储能容量优化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获取最佳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储能容量优化结果。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增加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储能容量,降低其负荷缺电率、能量浪费率以及入网波动率,提升系统供电可靠性与运行稳定性,经济性较好、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赵越  程伟华  赵申  吴小虎 《中州煤炭》2022,(5):174-179,186
为降低电网数据挖掘难度,确保电网高效运行,构建基于网络拓扑的电网资源挖掘推荐模型。分析电网系统基本组成结构,明确电网资源来源,通过自下向上的形式构建资源库,确保数据有效储存;将网络拓扑描述为有向图形式,利用二维邻接矩阵表述相邻节点之间的连接状态,为资源推荐提供有效路径;经过归一化与k—均值聚类处理,统一资源格式,实现相同类型资源聚类;利用爬虫技术设置挖掘权限匹配阈值,结合抓取规则完成聚类谱智能排序,实现在爬虫协议控制下电网资源能够被准确挖掘推荐。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提高数据预处理效果,减少延迟推荐现象,同时推荐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较低。  相似文献   

14.
梁晓瑜 《中州煤炭》2022,(7):217-221
新能源接入电网后,导致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变差,为此研究新能源参与电力系统调峰调频的仿真方法,提升调峰调频效果,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考虑发电机组深度调峰、可中断负荷调峰对发电成本的影响,以发电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功率平衡、备用容量与机组最小启停时间等为约束条件,建立调峰优化模型;采用改进蚁群算法求解模型,获取最佳调峰控制策略;调峰结束后,通过调度中心按照系统频率偏差与联络线功率等参数求解功率缺额,发送调度指令至新能源站,令其配合电力系统控制发电机组出力,共同完成调频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较好的调峰和调频能力,且经过调峰后电网运行较为稳定,具备良好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5.
单相接地故障是煤矿电网中最常见的故障类型,为减小此类故障出现时过电压对电网设备的损坏概率,及时有效切除故障线路,降压站装设有消弧消谐选线及过电压保护装置。但在煤矿电网实际运行中,某些消弧消谐选线装置却会造成电网的事故扩大。根据某矿发生的一起由消弧消谐选线装置故障导致的矿井大面积停电事故,具体分析了该保护装置的原理、功能及存在的技术不足,指出了该消弧消谐选线装置是导致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为了确保煤矿一类用户安全可靠供电,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建议在煤矿电网中限制使用采用接地相金属接地技术的消弧消谐装置。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压缩电力系统数据,缩减储存空间与数据传输量,面向电力系统工作过程中生成的大规模稳态数据,以边缘计算为技术支撑,提出一种数据压缩方法实现有效解决。通过建立联合稀疏模型、建立稀疏冗余字典、明确测量矩阵、建立联合重构算法等阶段,结合压缩感知与分布式信源编码,完成边缘计算下电力系统稳态数据融合。利用小波变换算法,按分辨率将得到的数据融合结果分解至各个尺度水平上,得到高频系数与低频系数,经阈值处理高频系数后,采用无损编码技术输出压缩结果。试验阶段中,针对某电网公司的试运行电力系统静态数据展开压缩试验,依据数据压缩空间占比、赋范均方误差以及数据压缩比率3个指标的定量评估结果,检验出所提方法具有较为明显的压缩优势,压缩信号与实际采样信号波形拟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电网工程造价管控是影响企业效益的重要环节,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经济方法提出了一种造价管控思路,以提高管控的系统性、智能化、可视化。以2018—2019年冀北地区生产技改项目的实证分析中,交流变配电工程投资由中部转向南部地区,输电工程由较为均衡集中向东南地区,二次系统工程由北京周边地区向外扩散。设备购置费节余率与静态投资节余率共同呈现东热西冷的分布特征,而其他费用节余率表现为北热南冷,进而基于各项目阶段重点工作对电网工程造价管控关键要素进行识别。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地理信息系统在全过程、全方位造价管控领域的应用,将有助于打破信息壁垒,将空间经济分析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城市建设不断推进的进程中,城市用电设施以及工业产量急剧增加,使得用电负荷在城市中迅猛增长,造成城市中已有的支撑电源不足的问题。采用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Multi-Terminal Direct Current,VSC-MTDC)对城市电网进行增容,这一输电系统相较于传统的交流输电来说,效率较高。通过对应用于城市电网增容中的这一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站故障退出运行、静态稳定分析以及动态稳定分析研究,得出其既可以作为城市重要负荷的安保电源,又能够独立控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而且能较好地隔离受端电网故障,其正常运行状态相当于一个无惯性发电机,能够及时抑制电压波动,对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表明多端柔性直流输电应用于城市电网增容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