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针对山西原平盘道煤矿勘探区地形条件复杂、煤层埋深浅、部分地区黄土覆盖、部分地区基岩出露等三维地震勘探不利因素多的特点,采用了小炮距、小道距、高覆盖次数宽频带接收的三维观测系统,数据处理时采用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初至折射静校正等手段最大限度提高资料分辨率。通过本次勘探进一步查明了测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的赋存形态和深度,共解释断层31条,未发现地质异常体。  相似文献   

2.
牛跟彦 《煤炭技术》2012,31(3):167-169
准格尔煤田位于内蒙古中西部,红树梁井田位于准格尔煤田南端。为了进一步查明井田内煤层的赋存、构造、煤层风氧化带等地质情况,为煤矿生产、安全提供地质保障,对该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使用三维地震勘探的方法查明了测区内主要可采煤层4煤、5煤、6-1煤和6煤层的赋存形态和深度,解释了断层24条,圈定了煤层风氧化带的范围,解释了6煤层的分叉边界。  相似文献   

3.
济宁矿业集团安居井田位于济宁煤田西部,煤层埋藏较深,构造较复杂,测区内村庄密集,济宁南外环、济徐公路、105国道等公路均从测区穿过。山东中煤物探测量总公司在地震勘探影响因素较多的情况下,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高精度三维地震在安居矿采区勘探中取得良好效果,查明了测区范围内落差5m以上的断层和小褶曲,为矿井的开采设计、巷道布置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煤》2017,(5)
文章通过三维地震勘探查明了余吾煤业公司采区范围内3号、15号煤层断层、陷落柱、褶曲、古河床冲刷条带等煤层内构造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5.
复杂多变条件下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跟彦 《陕西煤炭》2012,31(1):56-58
针对准格尔煤田南端矿区煤层埋深浅、地形复杂、厚黄土覆盖、地表障碍物稠密等不利于三维地震勘探的特点,采用小线距、小道距、高覆盖次数宽频带接收的常规三维观测系统和选择最佳的激发与接收位置的特殊三维观测系统的技术解决数据采集不全和资料不理想的地带,数据处理时采用折射波静校正、叠前三维地表一致性振幅解补偿、三维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和严细的三维切除处理等手段最大限度提高资料分辨率和浅层反射波的损失的问题。通过本次勘探进一步查明了测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的赋存形态和深度,新发现断层6条,查明了主要可采煤层风氧化带范围。  相似文献   

6.
罗园井田位于阜凤逆冲断层巨厚推覆体下,区内构造极为复杂。由于推覆体的屏蔽和煤岩层受力后的物性和煤层厚度的横向变化,给地震勘探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介绍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震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7.
长治盆地霍尔辛赫煤矿位于长治盆地西侧,井田内断层和褶曲较发育,岩溶引起的陷落柱较多,需对其进行查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常用于井下勘探中,基于岩石的波阻抗差异,对地下地质构造进行推断、解释的物探方法。通过在此区开展此方法,详细查明区内新生界厚度、煤层底板起伏形态、断层、陷落柱的分布及其性质。研究得出,3号煤层达到查明程度,15号煤层为控制程度,共发现波幅≥10 m的褶曲7个;发现的6条断层中落差≥5 m的3条为逆断层,<5 m的3条为正断层;长轴直径>25 m的陷落柱6个,其中3个为控制可靠陷落柱,另3个为控制较可靠陷落柱;并圈定异常区3处。研究为后续煤矿开采设计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地球物理资料。  相似文献   

8.
三维地震勘探在复杂逆掩断层地区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宿州龙王庙煤矿位于西寺坡逆断层的下盘,区内构造极为复杂,大多为缓倾角的逆断层,且断距较大.由于断层面的屏蔽和煤岩层受力后的物性和煤层厚度的横向变化,给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带来极大困难,简述了复杂逆掩断层条件下煤矿首采区的三维地震工作方法与效果.  相似文献   

9.
梁英 《河北煤炭》2009,(4):39-40,52
山东省济宁煤田岱庄井田地质条件较复杂,主采煤层为16煤层,属于薄煤层勘探区.根据区内地震地质条件,采用高分辩地震勘探措施,研究了断层16煤层赋存状态等地质现象,经波阻抗反演,有较好的地震勘探精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巩义地区上庄煤矿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的嵩箕构造区西缘。区内地形较复杂,梯田冲沟多,人员活动频繁。在采用二维地震勘查技术时使用炸药震源审批难度大。鉴于井田内主煤层埋深不大,地表多致密黄土覆盖,激发地震条件较好,具备二维地震勘探中采取重锤方式激发震源的条件,与可控源地震剖面相辅相成,进行数据资料联合解释。查明区内煤层构造形态及其埋深变化、断层详细等参数。结果表明,该区基本由走向近南北的逆断层将煤层构造形态分成东西2部分,均为由东向西倾斜的单斜地层构成。研究区内开展落锤实验、可控源实验获取了有效参数表明,在工矿区经合理实验后采用机械震源亦能取得较好的勘探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蔡兰花  袁燕 《中州煤炭》2022,(6):160-166
煤矿是豫北安阳地区重要的优质矿产资源,为进一步做好煤炭建设远景规划,需对该区煤炭资源的经济意义及开发建设可行性进行评价。豫北内黄煤矿位于华北板块内西南端内黄隆起与东明凹陷的交汇北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主要表现为褶曲多、断层较发育、煤层连续性差,煤矿勘查评价难度较大。采用单一的钻探方式难以查明煤层分布情况,通过二维地震连续剖面勘探,对煤层进行追踪、确定断裂位置、圈定煤层分布区块等,并进行钻探验证。快速、高效查明该区新生界覆盖层的厚度、地层构造大致情况,二1煤底板埋深埋深2 000 m以浅的面积共有232.22 km2,资源潜力巨大。研究为豫北矿产资源规划提供内黄煤矿的详细资料。  相似文献   

12.
勘查区共完成三维地震勘探试验物理点132个,收集了4组反射波,通过反射波组研究,解译了煤层深度及起伏形态和断层分布。控制了波幅大于5 m的褶曲,主要为三道沟背斜和黄草沟向斜;查明了三煤、五煤和九煤落差≥5 m的断层,并对落差3~5 m的断点尽可能进行了解释,全区共解释断层29条,新发现断层23条。控制了新生界厚度,为130~240 m,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变厚。查明了煤层的底板形态,总体为走向近SN、倾向E的单斜。控制了煤层的底板标高(+400~+1 090 m)。未发现其他地质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较好地解释煤矿采区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和主采煤层的厚度与顶底板岩性等。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布尔台煤矿三盘区开展高精度三维地震测量,建立了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控制了4套主要可采煤层的宏观结构和厚度变化趋势,解释了2个宽缓褶曲构造、276条断层和3处煤层顶板异常区,并进行了勘探前后对比。研究为后期合理布置巷道及采掘工作面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二维地震勘探在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中对于了解地质构造特征及推断煤层位置是较为经济有效的手段,选择合理的野外工作方法和数据采集方法是取得二维地震数据的关键,对折射波进行静校正、噪音压制、振幅补偿,采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子波整形、多道统计脉冲反褶积等方法手段进行数据处理,结合对钻探工程进行的数字测井,在取得准确的地层岩性声速参数后,对二维地震数据进行二次解释,基本能够准确推断煤层埋深及分布情况,为进一步钻探验证工作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张文炤  李欢 《中州煤炭》2021,(10):86-90,115
新疆沙吉海煤田位于新疆阿勒泰市西南部,其北部为准噶尔盆地,南部为谢米斯台山,具有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为了查明新疆沙吉海一号井田中主要煤层的赋存形态,以满足井田开拓的要求,为煤田采区设计、布置提供地质依据,对沙吉海一号井田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的研究工作。研究认为,利用三维地震时间剖面与反射波特征能较好地反映B213煤层、B12煤层、B10煤层、B6煤层、B1煤层的连续特征及赋存形态。通过对煤层反射波振幅与煤层厚度建立联系,反演了煤层厚度的变化特征,对B10煤层进行厚度的预测。通过对B10煤层水平展布特征及厚度的描述,为煤田的下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急倾斜煤层覆岩破坏发育规律较为复杂,其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不完全可控,其浅部老空老窑积水易构成较大隐患。针对丰达煤矿急倾斜的二1煤层,矿井安全生产面临较严重的浅部老窑积水水害威胁状况,通对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尤其是老空水和地下水水害威胁程度,提出了“地面井下相结合、探查疏放工作持续开展、老窑灰岩水害防治兼顾”的防治对策,开展井下泄水巷结合常规钻探疏放老空水同时对寒灰水进行探查,确保浅部老空水疏干放净和寒灰水安全带压开采,为矿井安全采掘和急倾斜煤层的探查与防治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7.
徐运筹 《中州煤炭》2018,(10):77-81
为了更好地对煤矿采空区进行预测,采用Tesseral-2D正演模拟软件及煤矿井下三维地震波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采空区探测分析,根据软件自身的特性,对煤矿采空区进行了自激自收和单炮的正演模拟。研究得出:当地震波遇到采空区时,波形会出现折曲和不光滑,在采空区的正下方会遇到类似串珠状的波形;当采空区之间的距离小于10 m时,采空区之间的串珠状的波形会相互干扰,致使波形模糊不清楚;由于煤层中巷道的存在,使得煤层底板的反射很弱的波形,具体特征为经采空区顶板反射后的波组较弱,而且相邻巷道的地震剖面则表现为底板反射中断,研究对于真实的采空区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碧峰  王果 《中州煤炭》2022,(10):296-302
为了进一步了解河南省内黄煤普查区煤层分布概况,研究了河南省内黄煤普查区地质及煤层特征,采用先二维地震后钻探,配合数字测井、测试化验等手段相结合的综合勘查方法,研究了普查区地质特征(主要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特征),得到了构造复杂程度以及控制可能影响矿区划分的主要构造;分析了煤层主要含煤地层,含煤性,可采煤层厚道、夹矸、分布范围以及煤岩层对比情况等,大致确定了可采煤层煤类特征以及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研究为煤炭工业的远景规划和下一阶段的勘查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