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分析银泰铝土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矿层开采等资料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从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土地资源破坏4个方面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采矿活动对地质灾害影响程度较严重,对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破坏影响程度严重,对含水层影响程度较轻。依据评估结果,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防治措施。研究成果可为银泰铝土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矿山开采可导致多种地质灾害。研究了矿山地质灾害现状,认为地质灾害危险性集中发育区分布面积约为4.093 3 km2,地质灾害危险性一般区分布面积约为10.735 2 km2,并研究了采矿活动对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土地资源等影响破坏情况及相关评价。研究得出,采空区及其影响范围内对含水层影响和破坏严重,面积1.40 km2,对含水层影响和破坏较轻,面积12.61 km2;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严重区面积1.11 km2,影响程度较轻区面积12.90 km2;对土地资源影响影响程度严重区面积1.76 km2,影响程度较轻区面积12.25 km2。基于此,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主要有采空区防治措施、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貌景观修复及矿山复绿措施、含水层保护措施、土地复垦措施、矿山废水废渣综合治理措施,研究为后期矿山环境修复具体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矿区地质环境,履行矿山业主主体责任,对研究范围内的21个图斑进行治理,分为10个治理区进行统一治理。分析了1号、2号治理的矿山环境问题,主要为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并对矿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进行治理修复,通过拆除工程、危岩清理工程、坑底整平及边坡修整工程、覆土工程、绿化工程、养护工程等工程手段,基本消除治理区内因采矿造成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与地质灾害隐患等地质环境问题,修复治理区内地形地貌景观,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研究最大限度地修复了因矿山建设和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破坏,实现了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4.
大冶市某水泥用灰岩矿因露天开采导致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挖损及占用等地质环境问题,采用坡面削清方、台阶覆土绿化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实施高陡坡面分多级台阶削清方工程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及台阶覆土绿化工程恢复植被景观,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有效治理,可为类似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采矿活动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本文以连南瑶族自治县作为研究区,通过对研究区53个矿山(56处矿产地)开展地质环境调查,基本查明该区矿山存在地质灾害、破坏地形地貌与资源环境、地下采矿破坏含水层、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基于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程度、矿山土地资源破坏程度、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矿山含水层影响程度、矿山水土污染程度及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六项评价指标,采用加权因素比较法的评价模式,将连南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划分为8个严重区(Ⅰ)、19个较严重区(Ⅱ)和26个较轻区(Ⅲ);并结合研究区治理现状提出了环境治理的建议,为连南县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洛阳市龙门山生态修复区位于风景秀丽的龙门石窟景区东,近年来矿山开采活动,对龙门山造成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洛阳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展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土地损毁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分区,讨论了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措施。结果表明:研究区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对含水层影响小,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其中重点防治区面积6.47hm2,次重点防治区9.73hm2,一般防治区面积20.15hm2,针对评价成果研究区采用“坡面危岩清理+地形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挡土墙+截排水渠+植被重建”等修复治理措施。研究成果对同类型露天矿山的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及修复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卫辉市米山洞灰岩矿为资源整合矿山,经过以往长期开采,现已形成了大规模的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导致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米山洞灰岩矿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发现,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崩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损毁等,含水层破坏影响较轻。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特征及防治措施,将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划分为重点治理区。针对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用危岩体清除、防护及警示工程、场地平整、废渣回填及覆土、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及修筑排水沟等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修复地形地貌及土地资源,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而且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包头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土地资源占用损毁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地质灾害、地下水系统影响破坏等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本文以包头市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和矿集区生态修复支撑调查为基础数据,分析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查明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布特征及成因;结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与成效,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申玉松  赵勇  李玉钦  张宸 《现代矿业》2019,35(9):214-216
商城县共有各类矿权68个,主要开采建筑用石料、饰面用花岗岩和砖瓦用页岩矿,开采方式主要为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质灾害、土地资源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固体废弃物堆放。在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划定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和一般区。综合考虑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区划、矿山分布现状及规划、人类活动等因素,划定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区、预防区和治理区。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供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安县矿业开发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矿山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占用和破坏、固体废物堆积、矿区水均衡破坏等问题。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现状分区,划分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重点保护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预防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矿山地质环境一般治理区,并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鹏  张兴辉 《中州煤炭》2023,(1):39-44,51
针对以往矿山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采坑及矿渣堆等进行平整、复绿、稳固,通过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恢复项目区原生地貌景观,使其与周边原生地质环境相协调、美观,同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介绍了万安山周边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分析了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针对治理区内地质环境问题,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对地貌景观进行修整,对土地功能进行恢复,主要治理工程为采场整理与覆土工程+排水渠工程+道路工程+生物工程+人文景观工程+取土场工程+标志碑工程。研究对保护该地区自然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露天开采的废弃大理岩矿山,明确得出:矿区现有63个采坑,18处高陡边坡,3处废弃渣堆,20处石料堆,6处危岩体,1处不稳定斜坡,6处废弃建筑,土地损毁面积297679.41 m2,原有地质环境条件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为了消除矿区地质灾害、修复地形地貌景观及土地资源,基于地质工程情况,采用结构面赤平投影理论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13.
贵州鬃岭煤矿区在开采过程中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同时堆积和排放了大量的煤矸石渣及污水,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严重的污染。经全面调查鬃岭煤矿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10个类别,通过生态环境问题识别与诊断,区内以地质灾害、水体污染、地表河网及河道景观破坏、土地压占及损毁、地貌景观破坏等问题较为突出,也是在今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重点对象。在制定修复措施时采用以“问题导向”拟定修复措施,然后用“目标导向”锁定修复措施的指导思路,结合“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指导原则,使用“列表比选分析法”从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因素、修复措施、可行性等方面综合研究修复措施,指导鬃岭煤矿区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4.
姚杰 《中州煤炭》2022,(2):47-53
通过对贺州市同乐石灰岩矿现状调查,矿区面积为24.15 hm2,矿山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露天台阶式开采方式,开采边坡总高度达140 m,总计损毁土地面积为24.80 hm2,使矿山地质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地质环境影响总面积为122.12 hm2。根据采场边坡、堆料场边坡、岩溶塌陷等易发地质灾害现象,以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土地资源的占用破坏程度、水土污染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为研究对象,采取有效的工程手段,利用采场边坡削整、采场底部开挖排水沟、表土场周边砌筑挡土墙、植被恢复等措施,以消除或减轻地质灾害隐患,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已损毁的土地资源,提升历史遗留矿山与周边地形地貌景观的和谐度,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广济  尚学勇  董杰 《中州煤炭》2023,(1):7-12,20
为了实现废弃露天矿山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共建绿色美好家园,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以鹤壁市淇滨区南太行地区为例,分析了QB01淇滨区上峪乡牟山石料厂和QB15鹤壁市黑山头玄武岩矿矿山的现状,研究区主要环境问题为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破坏等。为此提出了废弃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技术,主要措施是灾害治理、地貌整治、废弃建筑物拆除、土地资源恢复等,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研究为类似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洛宁县龙门店银矿位于熊耳山多金属成矿带,矿区采矿活动频繁,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国家对绿色矿山建设的加快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以洛宁县龙门店银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矿山地质及地质环境调查,分析了矿山的开采规模、地貌环境特征、环境影响范围、地质灾害引发方式等因素,初步认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矿业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引发的地质灾害、对地表土地的占压等。针对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土地复垦工作,进行地裂缝防治、矿井回填、土地治理复垦,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因矿山工程建设和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相似文献   

17.
根据邓州市宏佳石料场石灰岩矿2019年度治理区采坑概况,治理区分为2块,按照CK1、CK2进行治理。研究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技术,主要分为危岩清理工程,坑底整平及边坡修整工程,覆渣、覆土工程,挡土墙,截、排水沟工程等防治技术,分析了露天采坑恢复治理主要设计工作量。该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