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法表征氯霉素与α,β,γ环糊精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氯霉素与环糊精形成摩尔比为1:1的包结物,其稳定常数(K)分别为13,205,36 L/mol(293 K),这表明β环糊精包结氯霉素的能力大于α和γ-环糊精,说明β-环糊精的孔径大小适合包结氯霉素分子.而且,氯霉素与α,β,γ环糊精相互作用形成包结物时,苯基可能插入在环糊精空腔内,且不同的环糊精与氯霉素的包结方式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研究制备了一种基于超分子聚合物的pH响应性前药胶束,其主体分子是β-环糊精-阿霉素前药分子,客体分子为偶氮苯封端的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利用二维核磁NOESY谱鉴定了环糊精与偶氮苯之间的主客体包合作用,利用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超分子聚合物胶束的形貌和尺寸.结果表明超分子聚合物在水溶液中形成了球形纳米胶束,其粒径尺寸在80~100nm.超分子聚合物-前药胶束体外药物控释行为具有pH响应特性,分别在pH5.0和pH7.4下研究了其对药物的控释行为.利用荧光光谱法测定药物分子DOX的累计释放率,结果表明连接抗癌药物DOX分子的酰腙键对酸性环境极为敏感,可在短时间内被还原,实现抗癌药物的有效释放.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乳清分离蛋白、热处理乳清分离蛋白、乳清分离蛋白与麦芽糖糊精的混合物和美拉德反应复合物为乳化剂,制备β-胡萝卜素纳米乳,并考察其乳滴粒径分布及β-胡萝卜素的降解。结果表明:乳清分离蛋白与麦芽糖糊精共价复合后,形成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更小,但复合物加速纳米乳中β-胡萝卜素的降解。而热处理乳清分离蛋白能显著抑制纳米乳中β-胡萝卜素的降解,其机制可能是蛋白质大分子聚集体的形成对β-胡萝卜素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设计偶氮苯聚合物分子中链路的推-拉结构,偶氮苯聚合物的三阶非线性系数得到提高.实验显示:在偶氮苯聚合物中氮元素的加入能增强推-拉能力,从而增强该材料的光学非线性性能.  相似文献   

5.
β—胡萝卜素裂解温度对其裂解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别对β-胡萝卜素在300,400,500,600,700,800℃裂解时形成的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高温裂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产物为许多化合物的混合物,而且裂解的温度不同,裂解时所得到的产物也不相同.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裂解时,形成芳香物质的种类比较多,含量也比较高,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这些芳香物质的含量逐渐减少;到600℃时,β-紫罗兰酮和二氢猕猴桃内酯已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茶、蒽和菲等稠环化合物的含量迅速增加;到800℃时,产物基本上是苯、甲苯、二甲苯、乙基苯等芳环化合物以及萘、蒽和菲等稠环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果胶-木素复合体化学结构13C同位素示踪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果胶存在的条件下,以侧链α位带^13C同位素标记的松柏醇葡萄糖甙为木素前驱物,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植物体内木素在细胞壁的沉积过程中木素-果胶复合体的生物合成过程,得到了带^13C同位素标记的果胶-脱氢聚合物复合体(PDHPC)。对果胶-脱氢聚合物复合体在果胶酶的作用下,除去了与木素单体没有化学连接的游离的果胶,得到了果胶-脱氢聚合物复合体水不溶部分和水溶部分,对水溶部分进行了凝胶穿透色谱分离,得到水溶LCC(简称PDHPI-WS),并且对分离产物进行了高分辨率液体^13C—NMR测试。上述实验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果胶存在下,木素脱氢聚合物(DHP)生成过程中与果胶之间主要以酯键和苯甲醚键的形式连接,此外还有少量以缩醛键的方式结合,生成的木素主要以β-O-4,β-β,β-5,β-1,α-O-4为主,其中松柏醇/醛结构含量也很高,另外还存在少量香草醛结构及α位带亚甲基的苯丙烷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麦芽糖、β-环糊精为原料,采用普鲁蓝酶生物反向合成得到超高水溶性的麦芽糖基(α-1→6)β-环糊精,试验测定,在pH4.0~4.2,温度58—60℃,酶量220—308U/g β-CD,麦芽糖与β-环糊精的摩尔比为7:1~8:1,反应时间35—38h的条件下,环糊精转化率可达到40%以上。  相似文献   

8.
利用环糊精分子的结构特征,首次通过机械化学法制备了α-、β-环糊精与三嵌段PPG-b-PEG-b-PPG共聚物的超分子包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利用机械化学法可以方便快捷地制备出环糊精与三嵌段共聚物的超分子组装体,组装过程中,环糊精通过疏水相互作用与共聚物链段包合、沿分子链滑移、分子间的氢键相互作用等形成了具有管道状多聚准轮烷结构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9.
漆黄素具有抗氧化、降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但其在水中溶性低、稳定性差的缺点制约了它在医药、化妆品和食品中的应用,而采用环糊精包埋是一条可行之路。采用相溶解度法比较了α-环糊精(α-CD)、β-环糊精(β-CD)、γ-环糊精(γ-CD)和麦芽糖-β-环糊精(M-β-CD)对漆黄素的包埋效果。在此基础上制备了漆黄素与M-β-CD的复合物,运用紫外(UV)、红外(IR)及X射线衍射(XRD)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分子对接法建立了漆黄素与环糊精复合物的三维超分子结构。结果表明:M-β-CD和β-CD对漆黄素的包合效果接近,显著优于α-CD和γ-CD。漆黄素与M-β-CD复合后,其物相发生了重大改变,分子对接分析表明,漆黄素沿M-β-CD的大口端方向进入其空腔形成复合物,该超分子结构可能通过氢键维持。  相似文献   

10.
TiO2纳微孔膜增敏的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O2纳米粒形成的纳微多孔膜具有比表面积大、透气性好的特点,采用TiO2纳微多孔膜作为传感膜基体,可将β-环糊精有效地固定在压电石英晶体表面,固载容量约为4μg/cm^2,,β-环糊精/TiO2膜修饰的压电传感器对苯、甲苯、氯苯、硝基苯、σ-二甲苯、m-二甲苯、p-二甲苯气体检测时响应时间为1min,检测浓度下限可低至40ng/ml,TiO2纳米粒涂层为提高压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缩短响应时间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β-环糊精与EPA包结物的制备及包结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竞争包结法,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在pH=10.5的缓冲液中β-环糊精与EPA包结物的制备,结果表明,1分子EPA与2.5分子β-环糊精依据范德华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发生包结作用,生成稳定的包结物.包结物适宜的制备条件为:β-环糊精与EPA的摩尔比为2.5:1,主客体溶液的浓度比为14.0:1,包结温度25℃,反应时间2.8h.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EPA包结物的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β-环糊精与EPA包结物热分解过程反应级数大于l,用Ozawa(Ⅰ)法和Reich法求得的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183.85kJ/mol和183.75kJ/mol.  相似文献   

12.
以生姜为原料,经超临界CO2(SFE)萃取生姜有效成分,采用β-环糊精(β—CD)包合法对其进行包合,着重考察了β—CD包合过程中包合时间、生姜有效成分与β—CD重量比、包合温度、吐温与β-环糊精重量比对综合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包合工艺为包合时间20min,提取物与β—CD重量比为1:10,包合温度60℃,吐温与β—CD重量比0.2:1,在此条件下综合得率为81.5%。  相似文献   

13.
富勒烯(C_(60))与液溴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制备溴代富勒烯(C_(60)Br_(24)),在碱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得到两亲性富勒醇衍生物乙氧基富勒醇。通过4,4-二硒化双苯甲酸与β-环糊精(β-CD)反应,合成了二硒化双苯甲酰桥联双β-环糊精。将乙氧基富勒醇与二硒化双苯甲酰桥联双β-环糊精进行物理混合,得到它们的超分子组装体。采用FT-IR、~1H NMR与TG/DTG对乙氧基富勒醇进行表征,确定其分子式为C_(60)(OCH_2CH_3)_8(OH)_(16),采用~1H NMR对有机硒桥联环糊精进行表征,采用FT-IR、UV与SEM对超分子组装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两亲性富勒烯衍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4.
偶氮氯膦Ⅲ[2,7-双(4-氯-2-膦酸苯偶氮)-1,8-二基萘-3,6-二磺酸]为铬变酸对称的双偶氮衍生物。该试剂由于其性质优异,已成为常用的稀土光度试剂。偶氨氯膦Ⅲ与稀土元素的成络显色反应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颇受人们的关注,因而近20年来获得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该试剂与稀土元素的成络反应及其分析应用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α型和β型显色反应,轻重稀土元素的共显色效应,稀土与非稀土异金属多核配合物生成反应,α型和β型偶氮氯膦Ⅲ-稀土元素-表面活性剂三元体系,有机溶剂对α型和β型显色反应的影响,以及偶氮氯膦Ⅲ及其稀土配合物的稳定性和量子化学研究。参考文献52篇。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组装与原位生长相结合的方法,以氧化还原石墨烯(RGO)为基板,银纳米粒子作为增强基底,巯基-β-环糊精(SH-β-CD)作为识别功能分子,构筑了具有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效应和超分子识别性能的RGO/Ag/SH-β-CD纳米组装体。在此基础上,以结晶紫作为探针分子对该纳米组装体的SERS性能做了初步研究,并将其应用于1-萘酚、2-萘酚和苯酚分子的识别和检测。结果表明,与单纯的氧化石墨(GO)基板相比,RGO/Ag/SH-β-CD纳米组装体表现出明显的SERS增强效果,且在l-萘酚、2-萘酚和苯酚的浓度分别为10~(-5)mol/L时,RGO/Ag/SH-β-CD能通过其SERS信号的差异将其明显识别。制备的RGO/Ag/SH-β-CD纳米组装体同时具有SERS信号和超分子识别的双重功能,从而有可能在超分子识别领域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6.
α-氨基酸在乙酸酐和吡啶的催化下直接得到-α乙酰胺基酮同时放出CO2的反应成为Dakin-West反应(scheme 1).Iqbal和其合作者又提出另外一种方法,即芳香酮、芳香醛和乙酰氯在乙腈中以CoCl2或蒙脱石K-10为催化剂得到β-乙酰胺基酮(Scheme).β-乙酰胺基酮是多功能中间体,其骨架存在于许多重要的生物或药物分子中,如nikkomycines和neopolyoxins3.β-乙酰胺基酮也可用于一些重要有机小分子如1,3-氨醇的合成.β-乙酰胺基酮基本单元主要通过β-氨酮的乙酰化、α,β-不饱和酐的Michael加成或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光致异构化来制备.因此,合成β-乙酰胺基酮的最好方法是Dakin-West反应4.目前已有许多催化剂应用到该反应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间硝基偶氮氯膦与钪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该成络体系的吸收光谱有三个吸收峰,分别位于600、670和705纳米波长处,并经证实均有相应的γ、α和β型络合物生成。继而在α-β转化反应的研究中,发现了β峰对α峰的提携效应,并就此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羟丙基-β-环糊精对格列本脲的包结作用,考察了包结物的性质。通过相溶解度法确定了羟丙基-β-环糊精与格列本脲二者的包结摩尔比和包结稳定常数,采用中和法制备了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固体包结物,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差式扫描量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对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固体包结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格列本脲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相溶解度图为典型的AL型,两者形成了1∶1的可溶性包结物,在25℃时包结物平衡常数(K1∶1)为303 L.mol-1。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包结物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格列本脲包结物是格列本脲以无定形状态分散到羟丙基-β-环糊精中。包结物的水溶性实验结果表明包结后格列本脲的溶解度增加了15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β-环糊精的包埋效果和保护能力,以正庚基缩水甘油醚和伊环糊精为原料,在1.5%的氢氧化钠碱性介质中反应,合成单取代烷基缩水甘油醚伊环糊精,并用FTIR、1HNMR、TGA进行了结构表征.分别用户环糊精和2-O-(庚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对辣椒红色素进行包埋,结果表明:2-O-(庚氧基-2-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埋率比肛环糊精的多1倍,保护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0.
氧氢氧化铁在水处理及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氧氢氧化铁在水溶液中吸附重金属离子和光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发展和机理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在水处理和在环境矿物学中的应用和意义作了概括和探讨。用2种纳米氧氢氧化铁针铁矿(-αFeOOH),正方纤铁矿(-βFeOOH)处理偶氮染料分子甲基橙溶液,在自然光下,FeOOH/H2O2体系能使甲基橙溶液脱色率达90%,并且能将甲基橙分子中的苯环部分打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