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在我国的推行,自1994年以来已逾十年,在取得应当充分肯定的积极成效的同时,也显露和积累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诘难和怀疑。面对地方县乡财政困难的问题,有一种意见是认为分税制只适宜于中央和省级之间,而省以下不宜提倡都搞分税制,主张区分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后者不搞分税制。这种思路和主张,可简称为“纵向分两段,横向分两块(类)”。实际上类似的主张,自1994年实施分税制改革后,特别是在县乡财政困难问题凸显之后,经常有反映,地方工作的一些同志对此往往产生共鸣。但我认为它忽略了市场经济新体制所要求的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3)
当前分税制形式下,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关系,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增强财政收入的宏观调控能力,同时也造成了财政压力,给地方财政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就分税制在实施过程中,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影响做出简要的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
<正>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街道办事处的财政管理,是财政工作需要思考的问题。街道财政管理体制现状街道财政管理职责不统一。现行财政体制对街道财政的职能定位与财政所在街道办事处架构下职责定位不统一。街道办事处财政所除自身职责外,多包含审计、经管职责。有关部门提出了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规定,其中的依法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深化"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等内容,都要求对现行基层财政体制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248-250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我国改变中央统一计划的财政管理体制,在94年实行分税制。由于改革不彻底,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地方政府财政也出现许多问题。本文将对分税制下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进行介绍,以求为进一步研究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8)
近年来所推进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有着统筹城乡发展、协调县、市和省之间财政关系的重大责任。改革好,运用好"省直管县"这项体制工具对我们以后的行政体制改革也会有重大影响和借鉴意义。这篇文章以河北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5)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各级政府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目标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当今世界分税制国家普遍采用的一项财政平衡手段,也是我国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地方国库为视角,对2003—2011年许昌辖区五个县(市)地方财政转移支付进行实证分析,探析财政转移支付的积极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6)
<正>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必然导致基层财力的减少,特别是作为其主要财政收入的农业税的取消,将进一步加大基层财政的困难。笔者认为现行财政体制不完善是造成基层财力困境的重要原因,既要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又要保证基层政权顺利运转,必须加快地方财税体制建设,缓解旗(县)、乡(镇)财力困境。一、现行财政体制不完善是造成基层财力困境的根源造成基层财力困境的财政体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3):175-176
从新中国成立到实行分税制改革期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统一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只是上级财政计划的执行者,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地方政府债务,当时国内学术界对政府债务问题的研究也只是关注国债立法的问题。1994年国务院宣布进行分税制改革以后,造成地方政府财力相对减少,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才逐渐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近年来,众多学者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纷纷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加以研究,基本集中在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地方政府债务特点以及风险、成因分析以及解决对策和建议等方面的研究上,本文将在这四个方面进行整理总结。  相似文献   

9.
据财政部长刘仲藜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初步估计,1997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都将超过预算数额,地方财政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中央财政赤字可以控制在预算数额之内。 刘仲藜强调,中国存在主体税种增幅下滑,企业欠税数额呈上升趋势的状况。 刘仲藜具体分析了1997年预算执行的具体特点。他说,今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继续较高增长,财政收入增幅  相似文献   

10.
视点     
财政部酝酿出口退税调整据悉,财政部已经制定完善出口退税机制的方案。该方案在中央地方分担比例以及基数核定两方面有比较大的调整,地方财政的负担比例将从25%降到20%以下,调高出口大省和口岸城市的基数。同时,对一些出口大省,将通过中央专项转移支付的办法,减轻地方财政的压力。2005年初以后,财政部曾专门对2004年征税与退税不匹配较为严重的部分地区和口岸城市,给予了相应补助。出口退税如果完全由中央财政负担,必须解决中央财政资金来源的问题。“一方面减少进口环节的税收优惠,扩大税源,夯实税基;另一方面在预算时就为出口退税预留好资…  相似文献   

11.
《城市住宅》2012,(11):54-55
财政部原部长项怀成说:“在分税制改革之前,我们的财政体制始终处于多变的,不稳定的状态之中,1993之前,在40多年里,变动了不下15次,最短的一次财政体制只维持了一年。  相似文献   

12.
改革城乡行政管理体制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浦善新 《城市规划》2006,30(7):16-21
中国的城乡管理体制经历了城乡不分、城乡分离、城乡合一三个发展阶段。为了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条块分割的弊端,1980年代初开始实行城乡合一体制。20多年的实践证明,城乡合一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思维模式的产物,相应的市领导县体制、整县改市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城乡分治的成功经验,全面改革行政区划,理顺城乡管理体制,构建跨行政区协调合作机制,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26)
中国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在于其特有的政治集权体制,财政和税收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来说都是尤其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因此我国的税收政策会在一定层面上影响我国的财政收入,税收政策的优劣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分税制和营业税改增值税对财政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浅谈下地方政府如何在新的税收政策中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4.
行业信息     
正中央下拨1193亿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下拨了2014年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1193亿元,用于支持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发放租赁补贴、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和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等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同时,要求各地区于2014年5月31日前,将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下拨到市(县),并适当向城镇保障性安  相似文献   

15.
资金问题是小城镇建设的关键问题,也是小城镇政府考虑最多的问题之一。没有资金,任何一个好的建设项目、规划等都不能得到有效实施。小城镇建设资金是小城镇从各方筹集的,因此,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的完善与否,是促进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一、小城镇建设的资金问题 1.现行小城镇财政体制束缚了建设资金的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分税制在乡镇一级改革和完善工作没有切实到位,虽然有些乡镇名义上实行分税制,但实  相似文献   

16.
《建筑设计管理》2013,(12):88-88
海南省近日印发《海南省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标志着该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启动。目前,为推动工作顺利开展,海南省各级财政部门共筹集3.57亿元资金,其中中央财政5500万元、省财政6000万元、市县财政2.42亿元。据了解,2013年,海南省选择海口市琼山区、琼海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等6个市(县、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涵盖21个乡镇42个村,受益人口近10万人。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6)
日本中央与地方财政关于事权与财权的划分问题一直备受瞩目,尤其是在我国财政收入有了巨大提高之后,本文通过介绍日本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分析当前日本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财权划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进而对我国如何进行中央与地方进行事权与财权的划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央财政日前下拨2011年中央预算内基建支出预算116亿元,专项用于湖南、浙江、四川、贵州、广西、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29个省(区、市)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数字     
《中华民居》2013,(8):12-12
正21亿元中央财政下拨逾22亿元中央基建投资,其中21亿元将专项用于支持湖北、广西、重庆、四川等8个省(区、市)岩溶地区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6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表示,预计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峰值为70%-75%。我国2020年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2030年将达到66%左右。从现在起到2030年,我国将新增城镇人口3亿左右。  相似文献   

20.
斯睿 《城乡建设》2005,(6):43-46
巩义市位于省会郑州与古都洛阳之间,属浅山丘陵地区,是诗圣杜甫的故乡.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辖16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290个行政村,人口79万.1991年撤县建市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3年位居河南省首位,连续7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先后被定为全国综合改革发展试点县(市)、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是河南省赋予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的5个县级市之一.2004年全市完成GDP191亿元,财政总收入1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77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