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Planning》2017,(15)
古人认为,"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基本理论。"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也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它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及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依据"天人合一"思想的演变过程,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哲理感召,名胜者,在风景资源集中之所,以正名之胜地。中国凡风景必有名胜之理。而中国园林源远流长,以独特、优秀的园林光耀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具有5个特色,即:遵循"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科学的艺术;山水清音,景面文心;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6)
同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华艺术的瑰宝,中国园林和中国文学有着莫大的联系。本文将从结构入手,分别对古典诗词和江苏园林在结构的完整性、"曲"结构的使用及"天人合一"的追求等方面展开具体比较与分析,探求出园林与诗词对美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4.
易博文 《中外建筑》2015,(1):122-123
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的很多传统艺术都有着相通之处,园林亦然。道教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及"无为"等思想都与园林的精华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章从道教的精华思想出发,着眼于中国园林这个特殊的艺术形式,以文化为基点,试图找出道家思想对园林精神、元素、空间处理上的相通之处,对现代城市园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探究文化与园林间的内在渊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园林文化艺术典型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建宁 《风景园林》2010,(3):108-111
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文化的特性深深隐含在造园思想和造园理论中,从而形成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特征。本文首先从中西方不同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各自的语言文字特点出发,分析东西方文化体系的不同特点,主要体现在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和注重整体性与直观性的形象思维,以及西方"天人相分"的哲学思想和追求精确性与分析性的语言思维。进而导出中园林文化的四大特征:天人合一、君子比德、寓情于景、虚实相生。这四大特征在造就独树一帜的中国园林艺术的同时,也使其具有着与生俱来的一些弊病。因此,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引进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思维方式、优秀的文化成果,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是中国现代园林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中自成一体,体现了"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造园手法。这些可以通过对比法国古典园、英国风景园、意大利台地园中得到印证。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结构特性包括:结构的整体性,把空间转化为时间,自由而流动。结构的曲折性,高低变化、柳暗花明而让人一唱三叹。对这种结构物质的认识是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许多外在表象和内在涵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穗 《四川建筑》2005,25(5):13-15
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之美,将个体融入自然之中,充分体现了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在唯理主义的指导下,追求对自然的征服和驾驭.中国与法国的古典园林作为东西方园林艺术的代表,其园林美学思想,造园风格等都烙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比两者的特色,将会对古典园林的保护与发展有更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通过阐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五行循环"(生成数)和风水阴阳对现代空间认识的启示以及"生"与"成"之间的对偶关系等,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与风水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张媛  乔莉莉  范炜  石磊 《园林》2019,(6):77-81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是师法自然的写意山水园林,其中江南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更是体现了古典园林"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本文通过对江南园林艺术的研究与理解,以宝鸡阳光百翠园居住区为例,分析江南园林艺术要素及手法在北方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当中的应用,探索研究江南园林艺术传承与发展创新的一些思考,提出适于时代发展的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声音是中国古典园林听觉艺术的载体 , 听觉艺术之所以有如此憾人魅力在于各种声韵的完美融合。本文从声景的概念入手 , 研究分析"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对声景的影响,从而揭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声景美的构成形式。  相似文献   

11.
在水泥水化初期,钙矾石的形成对水泥浆体的流动性和流动性经时损失等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掺加高效减水剂对钙矾石结晶形成的不同作用效果,分析了产生两种不同作用效果(吸附抑制和吸附促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张乔  习康 《山西建筑》2008,34(17):175-176
主要研究了粗、细骨料粒径、级配以及砂率变化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测定了在基准配合比下,砂的细度模数变化以及碎石颗粒级配变化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并就骨料粒径、级配的变化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城镇化推进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各地差异极大,开发不可能整体平面展开,必须有重点,以点带线带面顺序展开。城镇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决定了其在区域开发中的战略高地作用。西部地区城镇建成区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万分之七,但聚集了西部25%的人口和55%的社会生产力。城镇是实现西部大开发五大战略任务的空间集合点。实施西部大开发,应以推进城镇化为主线,带动西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一、以城镇为中心带动区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区域发展理论表明,经济要素由于具有流动性(土地除外)和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在趋利动机的作用下,会向着能够获得较…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以建筑物出口条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建筑物出口条件对人员疏散的影响,得出建筑物的内外出口、疏散指示、疏散门以及疏散通道等均会直接影响人员的疏散效率及人员自身的安全,因此建筑物有必要加强对出口条件的合理设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净砂和粉砂土(粉土含量为10%,20%)试样进行三轴不排水试验,研究了粉土对砂不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如使用粒间孔隙比es,就可以在与砂土相同的框架内描述粉砂土的不稳定特性。  相似文献   

16.
界面对建设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界面管理的必要性、界面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和界面管理方法,对常见管理模式下的界面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论述,提出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界面管理方法,并且探讨了信息技术在项目界面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再生细骨料对再生混凝土表观密度、抗压强度以及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拌再生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与再生细骨料掺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表观密度随着再生细骨料掺量的增加而逐步减小.水灰比为0.55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低于普通混凝土,水灰比为0.35时,再生细骨料掺量为3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且各掺量下均高于普通混凝土.不加任何矿物掺合料的情况下,各龄期的电通量变化规律与相应龄期的强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再生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8.
Li  Yangluxi  Chen  Lei 《Building Simulation》2020,13(2):419-438
Building Simulation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oids in tall buildings on the surrounding wind environ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ular technology, there has...  相似文献   

19.
在实地考察体验的基础上,以海南三亚和浙江千岛湖滨水度假酒店为例,对滨水度假酒店在特色表达方面的设计策略和手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任艳  伍尚幹  刘细军 《山西建筑》2010,36(18):157-159
利用直接剪切试验结合无侧限抗压试验和劈裂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抗剪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值随沥青用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小,值随沥青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合料的抗剪强度降低,C值和值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