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杨勇 《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4):151-152,156
由旋喷桩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水平旋喷桩施工技术,能够较多地运用到隧道和地下工程软弱围岩和过建筑物的工程中。介绍了水平旋喷桩在热力隧道过建筑物的应用,通过参数选择,机械配套、钻孔旋喷施工,达到加固围岩的目的,安全顺利的开挖通过,并采用监控量测等保证措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申见红  王海军 《山西建筑》2009,35(15):325-326
介绍了水平旋喷桩预支护技术在酸刺沟煤矿铁路专用线隧道不良地质地段支护施工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水平旋喷桩加固机理、施工工艺及施工措施,实践证明水平旋喷桩在软弱围岩隧道工程中预支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托青岛市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保儿站~河西站区间隧道段,对隧道在静水及地下水情况下隧道的稳定性及控制对策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然后结合新意法加固核心土的理念,针对环向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和掌子面径向注浆相结合的预加固方案,通过现场试验、监测及分析,论证预加固措施在变形控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加固体不仅可以加固围岩还具有阻水的作用,是解决隧道围岩软弱地段安全施工的有效方法;水平旋喷桩成桩均匀,桩体强度能够达到10 MPa,加固后掌子面强度为0.2 MPa,含水率低于30%;通过追踪监测分析,地表沉降、拱顶收敛及周边建筑物变形均在合理范围内,证明在富水砂层中,采用水平旋喷桩为主的超前预加固在控制沉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王银献  陈浩生 《施工技术》2004,33(10):63-64
水平高压旋喷注浆技术是利用水平钻机水平或略向上仰成孔,沿隧道拱部外缘进行高压旋喷注浆作业,形成水平旋喷水泥柱体,使之相互搭接形成拱棚,在它的保护下开挖上部断面。水平旋喷注浆的技术关键主要有旋喷成拱的设计厚度、旋喷工艺、旋喷桩的成桩质量、地表沉降和隆起控制等。在设计施工旋喷水平拱棚时,应充分考虑地质、周边环境、隧道开挖断面、埋深以及开挖方法等。高压水平旋喷注浆技术已成为浅埋软弱地层隧道预衬砌支护技术中一种超前支护技术,我公司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北京长安热力复线隧道围岩加固施工中。1 工程概况长安热力管线…  相似文献   

5.
罗国喜 《山西建筑》2012,38(1):189-191
以京福客运专线屏山二号隧道出口为依托,分析了水平旋喷加固关键技术要点,制定了粉质黏土隧道地层中水平旋喷加固施工方案,成功应用了水平旋喷桩预支护施工技术,保证了施工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类似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某新建铁路隧道出口浅埋段穿越粉质黏土及砾石土,粘聚力小、抗剪强度低,施工风险及支护变形风险大。为确保施工安全,设计拟采用地表旋喷桩对出口浅埋段进行加固,同时辅以数值分析软件,对采用旋喷桩加固后隧道开挖时围岩的变形进行分析,并与未采用地表加固时的开挖工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洞口穿越土层段采用旋喷桩加固后,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旋喷桩加固基底的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结构受力变形特征及基底加固时机的选择,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基底加桩及不同加桩时机对隧道结构受力变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旋喷桩加固基底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隧底的围岩变形;方案一条件下的围岩应力释放较为充分,围岩变形量较大,实际施工中初支易侵限,隧底桩体全部处于受压状态,利于后期发挥桩体的有效承载力,在可保证隧道围岩稳定时建议选用;方案二较早的实现支护体系的"封闭",利于隧道结构的稳定,但隧底中部桩体处于受拉状态,在施工期易出现拉断现象,建议在隧道围岩条件差时选用,同时应对桩体进行加筋等类似措施处理。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隧道基底进行旋喷桩加固的时机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玉平 《山西建筑》2010,36(11):318-320
在新意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新意法的理念,对黄土隧道采用全断面预加固工法,对提高施工安全度、加快施工进度、增强结构耐久性、稳定性具有重大的工程实际意义,结合平定高速公路卧龙隧道Ⅵ级围岩饱和黄土段施工,采用超前预注浆承载拱、掌子面水平旋喷桩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赵善同 《山西建筑》2015,(8):171-172
针对隧道在浅埋富水条件下下穿城市公园,围岩遇水崩解的情况,为保证下穿隧道及地表建筑的安全,提出了施工中在隧道范围内采取高压旋喷桩加搅拌桩组合加固地层,隔断地下水通道,并辅以真空降水、玻璃锚杆加固掌子面等措施,使掌子面实现了干环境作业,顺利下穿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10.
陈春安 《重庆建筑》2013,(12):41-43
厦(门)深(圳)铁路梁山隧道DK96+495~+535段穿越L7深埋富水陡倾软弱构造带,施工中多次发生突水突泥,并引发270m埋深地表发生塌陷,处理极其困难,为国内外罕见。经技术与经济论证后,确定采用水平旋喷技术进行超前预加固,因长度达40m的水平旋喷桩技术目前无任何经验.在此背景下实施了水平旋喷试验。通过试验确定了施工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并明确了水平旋喷桩的加固效果,并在梁山隧道深埋富水软弱构造带中成功实施.其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中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压旋喷桩,是以高压旋转的喷嘴将水泥浆喷入土层与土体混合,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加固体。施工占地少、振动小、噪音较低,但容易污染环境,成本较高,对于特殊的不能使喷出浆液凝固的土质不宜采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西南地区铁路项目建设,该地区山高坡陡,线路设计隧道所占比例较大,隧址区存在地质复杂、地形多变、隧道进出口多存在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洞口基底软基等地质危害,利用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对隧道洞口浅埋地段、富水特殊软弱围岩及基底进行加固,为安全进、出洞施工及明洞施工提供了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宝峰隧道深埋穿越饱和粉细砂段施工过程中出现洞内流砂、地表陷坑及高速路面下沉现象,采用颗粒离散元分析方法,建立了浅、深埋条件下饱和粉细砂围岩受力分析计算模型,研究了饱和粉细砂地层隧道围岩塌落破坏过程,结果表明无论深浅埋,隧道开挖后都无法形成有效的塌落拱。超前改良加固围岩,增加隧道周边围岩的承载能力,提高围岩黏聚力,是确保该地层围岩稳定的最有效手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拱部双层超前旋喷咬合桩+掌子面正面旋喷桩加固+边墙单层超前旋喷咬合桩+加强衬砌结构"饱和粉细砂地层围岩加固及施工控制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实际工程背景,对盾构隧道下穿高铁路基施工过程中采用水平旋喷桩加固地层的施工方案进行了设计,该方案中包含了对施工过程中对水平旋喷桩成桩直径的预测方法,为旋喷桩施工过程中控制和调整桩体直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中采用FLAC3D软件对不加固和水平旋喷桩加固后地层竖向变形、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变化和地层塑性区进行了数值计算。对比不加固和加固后地层变形结果发现,采用文中的水平旋喷桩加固措施能大幅度提高高铁铁路下方地层的承载能力,并能有效的控制盾构隧道下穿高铁路基过程中的地层沉降水平。  相似文献   

14.
水平旋喷桩在酸刺沟隧道拱顶支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娟  王海江 《山西建筑》2009,35(28):318-319
介绍了水平旋喷桩在内蒙古酸刺沟隧道拱顶支护工程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水平旋喷桩加固机理、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实践证明该施工方案是成功的,为今后进一步推广水平旋喷技术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5.
结合兰渝铁路哈达铺隧道软塑淤泥质黏土地质浅埋段施工实例,介绍了采用垂直旋喷桩技术从地表解决隧道开挖稳定性难题。通过采用垂直旋喷桩施工,达到了加固隧道周边围岩、稳定开挖掌子面和隧道地基预处理的效果,有效控制了隧道变形,提高了施工效率,为后续工程积累经验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压旋喷桩因其独有的工艺特点及处理效果,以往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广泛应用于明暗挖隧道复合地基处理、洞顶地表和洞口基底加固、浅埋隧道地表软弱围岩的加固等。在此结合云南六沾铁路烟厂明挖隧道施工实例,探讨明挖隧道直立边墙流砂地层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止水固结施工工艺和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哈达铺隧道第三系含水弱成砂岩开挖后,初期支护背后脱空,支护结构变形严重。通过水平旋喷桩超前支护、超前大管棚+帷幕注浆等试验,采用垂直旋喷桩加固围岩,提高洞身岩体承载力,洞身机械开挖,开挖采用三台阶法,尽量减小施工对原始岩层的干扰,隧道断面快速封闭成环。通过量测数据指导施工,垂直旋喷桩施工后,最终沉降未对地表构筑物造成损坏。  相似文献   

18.
饱和含水砂层地下水渗流对隧道围岩加固效果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饱和含水砂层的工程力学、渗流特性及其隧道围岩变形特性基础上,提出含水砂层中地下水流速影响高压旋喷桩加固效果的双介质模型,给出高压旋喷桩加固含水砂层失效的临界水力梯度表达式;提出饱和含水砂层中有效加固地层的双液注浆原理。工程实例表明,在采用化学注浆有效降低地层渗透性后,水泥注浆可有效加固饱和含水砂层,避免注浆失效。此技术在含水砂层隧道围岩注浆加固地层中取得成功,对类似工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建筑技术开发》2012,(7):86-86
由中铁二局一公司在风积沙隧道施工过程中,系统研究了风积沙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地层动态施工力学行为、支护及施工控制技术、施工风险识别、评估技术,最终揭示了风积沙地层隧道的开挖变形机理,构建了风积沙隧道完整的施工技术体系,即在以水平旋喷咬合桩、竖直旋喷桩和小导管相结合的综合超前支护体系下,采用预留大核心土台阶法的开挖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冀大禹 《建筑》2014,(7):72+77-72,77
拱北隧道海域明挖段在地下连续墙施工时,采取了振冲,砂桩,搅拌桩、旋喷桩槽壁预加固,冲抓结合穿越填石层等措施,总结出了一整套关键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