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减少沉陷区建筑物损害引起的补偿纠纷,有必要建立公正科学的补偿体系.通过地表变形指标评价沉陷区建筑物损害程度,将沉陷区建筑物损害评价与补偿工作有机的结合,在综合考虑建筑物所处沉陷区位置和使用时间的基础上,对补偿标准进行修正,形成有区别的补偿标准,对沉陷区建筑物进行科学补偿.形成了从建筑物损害判定到损害补偿的流程体系,建立了沉陷区建筑物裂缝补偿和搬迁补偿模型.为沉陷区建筑物损害补偿工作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基沉陷对建筑物的作用,研究受地基沉陷影响建筑物产生的附加作用力.分析了地表水平变形、地表曲率变形引起建筑物的附加作用力和层间水平砌体带所受附加剪力及其产生的附加弯矩,给出了其计算公式.对分析建筑物受地基沉陷影响的程度和使用的安全性,研究地基沉陷区已有建筑物的保护,以及进行地基沉陷区新建建筑物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卓 《河南建材》2021,(3):10-11
受到长期地下开采作业的影响,我国一些地区的地表沉陷现象严重,且大多数建筑物沉陷分布在农村地区,勘测难度系数较大.近年来,我国对于沉陷区建筑物倾斜程度的测量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传统的水准导线测量、GPS监测到现阶段常用的三维激光扫描监测技术等,极大地提高了倾斜测量的速度和效率,节约了成本,但仍然很难满足对矿区沉陷进行全面监测的要求.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逐渐完善,沉陷测量部门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到建筑物倾斜测量中,提高了对相关地区的监测效率,该种检测方法具有高精度的特点,可以实现对山区自然灾害和矿区的塌陷程度等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密切监测.文章将在点云特征线提取的基础上,对沉陷区建筑物倾斜测量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岩移观测成果指导沉陷区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沉陷区地表与岩层移动的观测分析,掌握沉陷区下采煤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规律,进而科学指导沉陷区城市规划与建设,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煤矿开采沉陷与地表环境资源之间日趋紧张的矛盾现状,在理论研究与现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分析开采沉陷区地表变形与建筑物损害的相互关系,建立了沉陷区建筑物损害评价计算模型。基于计算模型,在GIS平台下利用ArcObjects组件开发技术,集成实现了“开采沉陷环境资源损害评价”功能模块并嵌入ArcGIS桌面系统。该系统模块能够实现煤矿沉陷区建筑物损害评价计算的自动化和可视化,同时,用户能够自主设定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的临界值,灵活应用于不同评价目标区。系统模块研制成功后,在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鲍店煤矿十采区进行了工程实际应用,现场实例校核显示,评价计算结果与现场技术人员的实地测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各类工程应用问题已成为一个崭新的研究手段.沉陷区建筑物损害评价涉及因素多,数据量大,而GIS具有强大的数据管理与空间分析功能.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和ArcView GIS的Avenue语言编程技术,笔者对沉陷区建筑物损害的GIS可视化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探讨,实现了评价方法的计算机化、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7.
地基中水位变化不仅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而且易造成地基水平拉裂,对建筑物极为不利。本文对受地下水位影响的沉陷区内的一建筑物实例进行了破坏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基中水位变化不仅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而且易造成地基水平拉裂,对建筑物极为不利。本文对受地下水位影响的沉陷区内的一建筑物实例进行了破坏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采空区上部岩体结构破坏特征、地表移动变形及其对上部建筑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吸收抵抗采空沉陷区地表不均匀沉降及建筑物结构抗变形的设计思路,简要阐述了采空区建筑物地基与基础协同工作,并且对上部结构的构造措施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合应用结构力学、矿山开采沉陷学、土力学、材料力学等相关理论,建立了采动区地基–条形基础–框架结构共同作用力学模型。该力学模型综合考虑了开采盆地形成过程中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动态影响以及框架结构建筑物的基础和建筑物的长度等影响因素,从理论上分析了采动过程中上部结构变形、内力等变化规律及主要因素的影响规律,推导出计算采动区建筑物移动变形和各种附加内力的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实例进行了验证,为采动区上方框架结构建筑物的保护、加固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