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使用便利程度和空间环境质量影响着轨道交通出行比率,而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方式之一,其出行率的高低反映着城市建设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国际成功经验表明,站点地区开发影响着城市空间发展,本文以北京东站地块规划设计为例,对站城一体化的轨道交通枢纽地块建设方式展开探讨。文章认为,轨道交通枢纽地块与城市的一体化水平和站城之间在交通衔接、产业相关、空间互补以及场所文脉这几个方面的协调水平息息相关。衔接良好的交通方式、促使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空间环境品质、彰显城市人文精神的建筑景观特征,以及与城市互补的产业发展将有力地促进交通枢纽的发展,满足人们便捷出行与高品质的生活需求,从而实现站城一体化和城市的可持续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迅猛,轨道交通站点成为城市重要节点,其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互作用影响,共同引导城市发展。本文依托站城一体化发展趋势,以济南市为例分析总结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公共空间关系,从交通融合、空间贯通、文化协同等方面提出两者的衔接策略,尝试对其进行规划设计引导,优化城市秩序,激发城市活力,建构美好的城市公共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铁车站与城市空间开发利用一体化建设需求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以南京市轨道交通17号线滨江公园站、奥体中心站的城市空间开发利用及一体化建设方案的实践经验为例,归纳总结站城一体化建设的意义、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轨道交通站点的前期设计应尽量考虑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促进城市和轨道交通建设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颜韬  任亮平  高宏宇 《规划师》2012,28(10):42-45
城市轨道站点周边区域作为城市建设的热点、公共活动的焦点,成为支撑现代城市运转的关键节点,其规划设计需整合土地、交通和空间等要素,以"一体化设计"思想贯穿始终。研究以北京M15号线顺义段沿线站点周边城市设计为例,分析顺义站现状问题及进行一体化设计的前提条件,从换乘系统一体化、城市空间立体化及城市功能复合化三方面进行一体化城市设计,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控制,包括图则控制和扩初设计,实现顺义站周边区域土地利用集约化,充分发挥交通运输价值与城市空间价值的综合效益,推动顺义站点周边区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对城市空间影响越发明显,人们对出行服务水平要求也相应提高,因此实现轨道交通空间与城市空间便捷、高效衔接,打造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的高品质城市综合空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北京地铁19号线金融街站为例,介绍了轨道交通站城一体化结合的概念及国内外现状,阐述了站城一体化设计结合的原则、设计思路,研究了站城一体化设计结合的方法。该研究可指导类似工程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6,(Z2)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并且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地下空间建设逐渐趋向集约化与立体化,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于未来城市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但近年来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多数站点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并不合理,且利用率不高。基于此,文章通过探讨轨道交通建设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阐述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的重要性,并以广州市嘉禾望岗地区为例,探讨轨道交通建设中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思路与策略,以期能为同类规划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16,(10)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轨道交通建设的站城联动发展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宁波市鄞州新城区轨道站点周边地段为例,探讨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段开发规划的"站城联动"理念和策略,即借鉴"站城一体化"的全过程控制思路,在轨道建设的全过程贯穿"站城联动"理念,通过合理测算站点人流量,结合城市功能和多方利益诉求,在线站位选址上落实站点交通衔接方式与土地发展潜力、服务人口规模的承载力匹配,在站点功能定位上落实站点功能和土地功能的功能联动;借鉴TOD模式、"地铁+物业"等模式,分类引导重点站点与一般站点的周边规划,落实政府、市场和公众多方利益的联动,实现轨道站点建设与城市空间开发联动发展的目标,以期为我国统筹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土地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具备"节点—场所"的双重特性。研究结合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系统六站点周边(上盖)建筑概念方案设计,尝试提出基于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节点—场所"双重特性的规划设计思路,通过从与公共中心耦合的角度分析轨道交通站点在城市和交通链中的功能定位、从轨道交通站点的多重属性优化用地交通布局以及不同空间尺度下用地空间形态调控三个方面的规划设计实践,探讨实现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社会、经济和空间等综合效益最大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体化设计是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体系化的研究,也将促使地下与地上空间、商业、交通、景观环境和历史保护等众多城市要素得到整合。一体化设计是城市机能有机化和空间形态一体化的集合,它有利于促使地区紧凑化和立体化,是紧凑城市与集约用地的典型地段。本文结合无锡轨道交通一号线刘潭站及周边地区的城市设计的案例,探讨一体化城市设计这一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运营形式,其站域必须具备公共交通的服务功能,同时轨道交通站域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一部分,也应具备一般公共空间的服务功能。因此,本文针对具体的公共空间属性,对站点地区公共空间塑造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当中,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轨道交通往往会从城市的核心区域穿过,已经不单单只是对传统的交通功能进行承担,还需要进一步让城市的空间功能叠加,进行单一的土地开发已经无法与当前人们的复杂型需求相吻合,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一种深层次、综合化的方式进行开发和拓展,通过轨道交通建设,加强土地一体化是非常好的一个契机,本文重点分析和研究,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站城一体化开发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建设从单一建筑层面发展到城市空间层面是由其功能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但简单的拓展建设规模并不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有效提升交通换乘效率的同时,切实优化城市空间品质,才是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枢纽更新所面临的课题。本文基于东京涩谷站区更新项目的归纳整理,对站城一体化更新模式实现轨道交通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融合进行了策略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许多大中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地铁站点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将成为重要的课题。无锡轨道交通1号线胜利门站地区面临着如何振兴区域活力与如何充分利用孤岛绿地等两大问题,城市设计抓住地铁发展机遇,针对环境现状,运用"消费行为系列化""、公共交通为导向开发""、充分发展地下空间""、地下地上一体化"等理念,制定相关设计策略。通过城市设计对地铁站点与周边地区的整合,振兴了地区的活力,也把原有孤岛绿地发展为自然生态景观型的交通站区。目前,城市设计正在得到实施。  相似文献   

14.
桂汪洋  张彤  徐斌 《华中建筑》2024,(3):126-130
步行可达性是交通职能高效利用和综合开发成功的先决条件。为明确轨交站域步行可达性的影响因素并掌握其测度方法,促进生活圈和站域的耦合发展,本研究采用熵值法建立步行可达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对合肥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分类研究,测度典型站点15分钟生活圈空间内的步行可达性程度,量化分析不同功能导向下轨道站域空间构成要素对步行可达性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商业服务区站点与公共服务区站点站域生活圈内步行可达性程度基本持平,且远高于居住区站点和混合区站点,最后根据该评估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站域空间优化调整提供有效支撑的同时,也为轨道交通站域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与轨道交通站点紧密结合的地区对集约用地、便捷的交通换乘体验和一站式城市公共服务等的要求更高。文章以广州南沙蕉门站枢纽综合体零换乘一体化设计为例,通过强化交通核、构建室内公共步行通道、内化附属设施和上盖人工地面等措施实现了站城协同发展,提升了交通换乘效率,为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16.
结合沈阳市地铁规划与建设的实际情况,总结地铁建设与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发展条件与问题,从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地下空间一体化发展的视角分析,以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协同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轨道交通(地铁)为触媒导向,以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为契机,从而进一步探讨地铁站点周边地下空间一体化规划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北京为典型代表,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发展阶段进行了背景分析,在"存量提质"的总体要求下,站点周边城市空间成为城市更新改造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北京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城市空间进行实地调研与科学分析,对站点周边一体化设计进行评判,结合相关理论,尝试建立空间一体化设计的空间要素分析体系,在中心城区"存量发展、优化提质"的背景下提出相应的规划对策,并对北京市玉泉线的玉泉路站进行实例分析,对其他城市、尤其是相继进入存量发展阶段的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站点的空间一体化规划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道站点已成为城市的重要节点。《厦门经济特区轨道交通条例》于2019年2月1日起施行,规定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应当统筹考虑周边建(构)筑物连通需求,预留必要空间,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与现有商业资源结合发展的优势,实现城市参与者的多方共赢。以厦门地铁2号线蔡塘站东侧地块为例,对地铁站点与现有商业中心的联通模式进行研究,对项目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9.
《规划师》2010,(Z2)
基于1996年、2001年和2006年三个时象的深圳城市建设用地普查数据,通过GIS技术的空间分析方法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的统计方法,研究深圳轨道交通一期建设对土地利用带来的变化,探讨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轨道交通的建设能有效地带动沿线居住与商业服务业空间的集聚;深圳轨道交通一期沿线的城市空间发展不均衡,局部站点利用率不高,空间资源的配置水平有待提高;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增值土地倾向于在轨道交通建设初期转换,及早整合土地资源是获取轨道交通增值收益的保障,也是促进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进入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针对如何使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开发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总结TOD开发模式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具体设计案例,对城市轨道站点区域的规划设计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