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高层住区风环境与居民室外活动时的安全与舒适、住区内污染物的扩散与空气自净、冬季建筑的防风节能等问题密切相关。文章运用PHOENICS软件,在夏季与冬季主导风影响下,模拟比较了不同住宅底层架空形式下合肥地区某点式布局高层住区风环境状况。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出S形、Y形、I形三种不同形式的底层架空处理相对于未架空处理住区内部人行区域风场均匀性、空气新鲜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又兼顾了建筑冬季防风节能。  相似文献   

2.
目前一些住宅建筑群在布局规划对室外风环境考虑欠缺,导致建筑群的风环境状况不理想,以致影响建筑室内通风。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建筑节能,也影响了居住建筑的健康性和舒适性。对并列式、错列式、斜列式和周边式四种布局下建筑群的风环境进行了模拟,探讨了人行高度(1.5 m)处流场25个代表性测点的风速、建筑群周边150 m×200 m区域的平均速度、最大速度等在不同参数情况下的数值,得出各布局的建筑群流场风环境规律。从获得良好风环境的角度,为建筑群的布局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居住建筑室外风环境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分析了行列式布局下建筑群室外风环境状况。为建筑群布局提供了应用参考,也为进一步研究行列式布局等常见居住建筑群布局下的室外风环境状况提供了相应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室外风环境对居住建筑行人活动区域的舒适性有较大影响。通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以山东省某居住建筑为例,对不同季节的不同风向、风速条件下的模拟计算,以数值模拟结果为依据,对室外风环境的网格无关性进行了验证。这为数值模拟的网格划分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方蕾  李桂文 《建筑节能》2012,(8):9-13,41
诚然,长期以来,太多的人所关注、赞美、效仿的是高层建筑的辉煌。但对于高层建筑来说也有其危机的一面,恰恰是容易被人忽视的,如高层建筑带来了风环境的恶化和潜在的安全危机问题。从高层建筑周边风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的角度入手,运用fluent软件对哈尔滨不同形态的点式高层住宅建筑对风环境的影响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从而总结出适合寒地城市点式高层建筑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城市住宅小区风环境是城市环境中至今尚未得到合理有效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行列式、错列式、斜列式、混合式4种典型的城市住宅小区布局形式,采用ANSYS-CFX软件建立76种不同参数的数值模型,并通过CAARC标准模型对本文采用的网格划分、模拟方法及边界条件进行验证分析,对数值模型进行三维流场模拟,研究不同参数(风向角、布局形式、建筑尺寸等)对典型城市住宅小区风环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微风环境下,当来流风速垂直建筑长度进入小区时其内部风环境较差,不同工况下人行高度(离地1.5m)处高风速主要发生区域为小区过道入口,建筑物长度对小区风环境的影响较为显著,当长度比L/B=3∶1及采用斜列式布局能够有效改善小区内风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7.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试点城市更新的大环境背景下,基于风热环境做出的老城改造优化,具有提升居住舒适感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合肥市霍邱路周边城区为案例,综合分析季节性风环境、热环境共同作用下的老城区街巷舒适性的影响因素。采用实地调研和物理环境数值模拟技术,以风热环境为依据,通过不同的局部改造对比分析空间要素与风热环境耦合关系,对实验区域做出风热环境优化比较,总结了老城热岛效应的内在因素,并提出建立城市风道、减少密闭空间、增加迎风导向、点式化优化等局部改造策略,为老城更新和规划提供优化和决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天津市某项目为分析案例,本着"低影响开发"的原则,从多个角度分析研究了既有围合场地环境中不同建筑布局对室外风环境的影响,建议综合采用风场分布均匀性、风速舒适性区域所占比例、建筑物前后压差大于1.5 Pa的面积比例等作为评价建筑布局方案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估厦门地区高层建筑对周围人行高度风环境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影响,选取杏林湾CBD为研究对象,通过PHOENICS软件对不同工况的风环境进行模拟与评价。分析模拟结果,结论表明:(1)该片区夏季人行区域风环境良好,冬季和过渡季节部分区域风速偏大导致舒适度下降。(2)该片区大风天气行人区域发生危险的概率较高,需引起重视。(3)将模拟结果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风速分布较一致,大小存在一定的误差。其次,针对风环境舒适性和安全性,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筑布局是室外风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为研究建筑布局对住宅小区室外风环境的影响,本文建立了9种典型布局的住区模型,通过各季节条件下的数值模拟,分析各个季节不同建筑布局的风环境特征,研究建筑布局对室外风环境的影响。为了量化空间形态对风环境影响,研究了室外风环境评价指标,并对已有指标"通风阻塞比"进行了修正及验证。为全面分析评价建筑室外风环境,提出全风向评价法,并对比分析了单风向(主导风向)与全风向(16风向)的评价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以风速比和空气龄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Fluent软件对长沙地区4种常见布局形式的住宅小区在主导风向下的风环境进行了模拟,得出了行列式建筑布局在长沙地区相对于其他平面布局的优势;另外,将风速比和空气龄的分布对比来看,可得出室外空气龄随着风速比变化而变化。该研究将为改善小区风环境、提高小区舒适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小陆家嘴地区7条街道空间为对象,以环境参数作为媒介,通过研究影响人的热舒适性的主要环境参数,以及影响这些参数的街道形态因素,探讨不同季节街道形态与街道热舒适性的相对关系。结果显示:在小陆家嘴地区相同的大环境条件下,同一季节,7条街道的热舒适性有明显差异;在不同的季节中,影响街道热舒适性的主要街道环境参数也不相同,冬季的主要影响参数为风速,春季为风速和辐射,夏季为温度和辐射;街道连续度、平均高度、街道两侧连续度差值和街道风向夹角,在不同季节是影响街道风环境、辐射环境的关键形态因素。研究从热舒适的角度对小陆家嘴街道空间做出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对其日后的更新改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CFD的住宅小区风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宅小区的平面布局对于小区内人行高度处的室外风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一个由12幢建筑物组成的建筑群,采用基于Reynolds时均化方程(RANS)和Renormalization group(RNG) k-ε湍流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得到小区的流场分布,以分析建筑群周围的风环境舒适性问题。改变相邻建筑物的左右距离和前后距离,比较不同布局下的风环境,获得了上述两个因素对于小区风环境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为厘清多种总平面布局对PM2.5在居住区内部地面的扩散有何影响,该文对北京市同一区域6种典型布局的居住区进行了PM2.5质量浓度历时1年的"同时性"监测。结果表明:1不同布局的居住区,其地面PM2.5质量浓度分布及扩散有显著差别。2春、夏、秋季,多组团集中式布局的居住区,其PM2.5质量浓度较高,行列式、合院式较低。冬季则反之亦然。3风环境、地面气温对PM2.5的分布及扩散具有较大影响。同时,影响居住区PM2.5分布及扩散的主要原因包括风环境及地面气温等。  相似文献   

15.
建筑物周围风环境对热舒适性的影响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应用phoenics软件对南昌某教学楼风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得出冬夏两季风环境的压力场、速度场、空气龄等模拟结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季节风向对建筑物产生的压力方向不同,压力范围差基本在-2~2 Pa,冬夏建筑物风速在0~4 m/s,属于舒适性风。教学楼大部分符合要求且充分利用了自然通风,只需要局部改造。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研究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城郊结合部,在一定条件下,校园建筑布局形式对其周边风环境特别是人行高度的影响。以当前校园建筑的几种布局形式周边风环境状况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校园中主要的活动区域设置7个测点。为了得出在人行高度下的不同建筑布局对于风环境的影响情况,作者采取数值模拟方法(phoenics)分析比较数据,为校园建筑布局形态设计提供一定的评估根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CFD(计算流体力学)技术模拟了居住区规划中,围合式、行列式、前后错列式、左右错列式以及点式几种常见的建筑平面空间组合方式与风环境的关系,并对入射角度不同的两种工况进行了横向对比,以及不同建筑平面组合方式进行了竖向对比,总结了建筑平面空间组合方式与风环境的一般规律,对未来营造生态节能的居住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某住宅建筑群室外风速场研究为例,通过建立室外风场的数学和物理模型,应用专业CFD软件FLUENT,综合分析住宅建筑群两种行列式和错列式布局形式的室外风速分布情况和风能利用潜力。研究表明,建筑布局对风能分布有很大影响,行列式布局的楼间风大于错列式,而错列式布局的楼顶风能优于行列式。使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优化建筑布局来优化室外风环境和提高城市风能利用率有着显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深圳高密度城区的学位紧缺问题,在“新校园”模式改革与探索背景下,经济技术指标要求的提高使得中小学的建设模式发生改变,建筑布局的集约化对校园风环境产生影响。通过对深圳近四年高密度小学设计实践的研究,依据深圳设计规范与提升指引,结合南方湿热地区气候特征,归纳演绎出34种高密度小学典型布局模式,进行风环境模拟,得到不同模式下总图布局与平均风速比、风速离散度、风舒适面积比的关系,进而分析不同总图布局与校园风环境性能的相关性规律,为风环境视野下的南方湿热地区高密度小学设计提供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冬夏两个季节提出了建筑风环境设计的要求以及绿色植物的影响,介绍了相关研究方法,运用CFD模拟,通过结合典型实例,说明绿色植物在建筑风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绿色植物可以兼顾风环境在不同季节和不同风速的需求,冬季可以降低风速,夏季可以在控制人员活动区域风速的前提下增强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