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地面运动目标分类的模式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进一步对车辆目标分类,对实验获得的典型地面运动目标一轮式车、履带式车的地震动信号从频域、时一频域等多方面进行特征提取。在频域上,应用傅立叶变换、经典功率谱分析等常用的信号处理方法对信号进行处理,提取了信号的FFT特征和功率谱特征。在时一频域应用短时傅立叶变换、小波及小波包分析方法对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时频分布矩阵奇异值分布特征和小波包分解能量分布特征。之后基于距离可分性设计了一个模式特征可分性测度,对时域和时一频域所提取的各种特性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FFT特征、功率谱特征和小波分解后的能量特征具有更好的可分性。该结果与将各特征应用神经网络进行目标识别的结果是一致的。这表明所设计的模式特征可分性测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单传感器在低信噪比下对辐射源信号的识别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自编码器的多传感器辐射源融合识别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稀疏自编码器进行特征提取,得到信号样本的特征模板;然后利用特征匹配方法,得到匹配差值;最后将匹配差值转化为D-S证据理论的基本概率赋值函数,通过改进的D-S证据对多个传感器进行融合得到最终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融合算法能够有效地提取信号特征,可进一步提高单传感器的识别性能,在小样本、低信噪比条件下,具有更强的识别优势。  相似文献   

3.
朱明霞  朱继南  聂伟荣 《弹道学报》2001,13(4):34-37,46
对典型车辆目标(如轮式车、履带式车)的地震动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针对信号的功率谱提出了用形状统计量作为目标识别的特征,并对提取出的特征利用神经网络进行了目标识别。经过仿真实验,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导弹引信不能有效识别目标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时空信息融合的复合引信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获取基本概率赋值,根据时空信息融合算法进行证据组合,最后通过Dempster决策规则得到复合引信目标识别结果。实践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复合引信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能够提高引信对空中目标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5.
相关证据下的水中目标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基于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舰船辐射噪声信号特征提取,提出了基于欧氏距离特征标准化的算法和基本概率赋值的获取方法,给出了相关证据下的信息融合规则。通过对大量实船噪声样本进行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对水中目标识别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D-S证据理论在多属性、多传感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在基于D-S推理的信息融合中.其关键问题是基本概率赋值函数的构造。文中基于灰关联分析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本概率赋值函数的构造方法,并将它应用于辐射源型号识别,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这一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无人化武器系统多传感器数据之间存在的信息融合问题,提出一种将AHP法和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无人化武器系统信息融合算法。根据多个传感器信息融合时所在环境条件对各传感器精确程度的影响,通过AHP法确定在多个传感器基本概率赋值中各传感器的权值,并利用D-S证据理论进行改进,实现了目标识别。实例分析结果证明:改进后的识别结果明显优于传统D-S证据理论的识别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目标识别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郭晓陶  王星  周冬青 《兵工学报》2016,37(10):1844-1851
针对由于各种信号干扰和传感器误差导致辐射源个体正确识别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 多传感器融合识别算法进行复杂电磁环境中的通信个体识别。该算法将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和特征提取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侦测的信号特征,减少了识别过程中的不确定信息。该融合识别算法提取侦测信号中的个体特征,使用基于决策向量的自适应证据融合方法将由个体特征转化而来的多个证据相融合,最后再根据判决准则得到最终的识别结果。分别对自适应融合方法和融合识别算法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自适应证据融合方法可以综合考虑融合过程的计算效率和融合结果的合理性,在二者之间达到平衡。与现有的识别方法相比,多传感器融合识别算法可以提高复杂电磁环境中个体识别的稳定性和正确识别率。针对由于各种信号干扰和传感器误差导致辐射源个体正确识别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 多传感器融合识别算法进行复杂电磁环境中的通信个体识别。该算法将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和特征提取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侦测的信号特征,减少了识别过程中的不确定信息。该融合识别算法提取侦测信号中的个体特征,使用基于决策向量的自适应证据融合方法将由个体特征转化而来的多个证据相融合,最后再根据判决准则得到最终的识别结果。分别对自适应融合方法和融合识别算法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自适应证据融合方法可以综合考虑融合过程的计算效率和融合结果的合理性,在二者之间达到平衡。与现有的识别方法相比,多传感器融合识别算法可以提高复杂电磁环境中个体识别的稳定性和正确识别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自适应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AGA-BP)算法在炮射地面震动传感器目标识别中的应用。首先针对BP神经网络可能未收敛到全局最小点的缺陷,提出自适应遗传算法与BP神经网络结合的一种优化算法。之后进行仿真实验并对履带和轮式车辆的采样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利用小波变换提取特征值。最后利用优化后的算法与传统算法进行了样本训练和识别,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减少识别误差。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线性信号分析方法在处理地面目标震动信号上的局限性,提出采用形态滤波提取目标信号的特征信息,利用仿真信号和实测的两类车辆目标震动信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4种基本形态滤波器和小波滤波器相比,形态差值滤波器能在强噪声环境下有效提取目标信号的特征信息,同时不受低频信号干扰,为基于震动信号的地面目标精确识别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振动信号的基础上,提取了反映自行火炮变速箱轴承故障的时域特征量和包络谱特征量.构造了结构合适的BP神经网络,实现了自行火炮变速箱轴承故障模式的计算机自动识别,有效地检测了自行火炮变速箱轴承的早期故障.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主流方法对信号个体识别效率低、误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残差重构网络的射频信号个体识别 方法。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侦收信号的频域特征,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利用残差网络能够解决网络退化和梯 度消失的优势,重构残差网络,并将其作为射频信号个体识别的核心网络模型;通过固定每层网络的通道数,实现 减少模型参数量,达到神经网络轻量化目的。实验结果表明:与ResNet18 方法相比,该方法针对30 个目标信号的 个体识别率提升了约3.8%,模型大小降低了13 倍,能较好地解决模型压缩与识别算法性能无法平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讨论双谱的有关概念 ,从理论上证明了双谱可完全消除高斯白噪声或有色噪声 .针对轮式车与履带式车产生的微弱地震动信号 ,进行了双谱分析 ,并与功率谱分析对比 ,发现双谱分析在特征提取方面明显优于功率谱分析 .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全局最优点,提出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实现核素识别方法.该算法用一种动态改变惯性权重与学习因子的自适应方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阈值与权值,通过训练BP神经网络识别模型得到粒子群的全局最优解,利用最优权值与阈值实现核素识别.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更快地收敛于最优解,同时能更好地平衡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能力,有效地改善算法的收敛速度和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5.
杨咪  王安丽  胡正 《兵工自动化》2019,38(12):54-57
摘要:为解决数据链信号识别分类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决策树的数 据链识别分类方法。通过分析美军常用的数据链通信信号特征,采用小波变换法分析数据链的特征信息,得出小波 系数与信号能量分布的关系,根据SVM 算法原理,构建目标特征模型,对信号特征量进行识别分类,对SVM 分类 器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与BP 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SVM 决策树网络分类器在进行 收敛速度和准确率表现优异,能改善分类识别效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的方法解析γ谱数据实现核素识别存在步骤多、精度低、专业知识要求高、识别速度慢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核素识别分析方法。在对全谱γ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取出γ谱的主要特征,将此特征信息输入人工神经网络,利用BP网络算法和RBF网络算法可快速地完成γ谱解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降低了对探测器能量分辨率的要求,同时避免了寻峰、能量刻度与效率刻度等问题,简化了核素识别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了放射性核素的快速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模拟电路故障特征难以识别的问题,结合液体状态机神经网络的特点,从模拟电路故障特征样本获取和故障模式识别两方面入手,提出一种基于液体状态机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利用 Matlab 和 PSpice联合仿真,实现大量故障样本数据的自动获取,采用液体状态机进行故障模式的分类,并对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故障诊断实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和目前应用最广泛的 BP 神经网络相比,故障识别准确率会有所下降,但训练时间远小于BP神经网络,且泛化能力强,对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