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河坝1井高陡构造带防斜打直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坝1井上部陆相地层属于高陡构造,地层倾角大,极易发生井斜。为解决大井眼高陡构造带易井斜和机械钻速低的难题,该井在钻井过程中试验应用了偏轴钻具组合、大尺寸钻铤组成的塔式钻具组合和直螺杆钻具组合。应用效果表明,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大尺寸塔式钻具组合是川东地区高陡构造带大倾角地层防斜打直的较好选择,但同时须优选钻头及钻井参数.并强化井身质量监测。  相似文献   

2.
川东北地区上部陆相地层岩石可钻性差,地层倾角大,井身质量控制难度大.长期以来,机械钻速慢、易井斜的钻井难题严重制约了快速优质钻井.通过应用垂直钻井技术,在改变了以钻压为主要控制参数的基础上提高了机械钻速,有效地控制了井斜,缩短了钻井周期.与常规钻井相比,机械钻速由1.50 m/h提高到2.36 m/h,提高57%;井斜角由2.78°降低至0.61°,降幅达356%.该技术在川东北高陡构造的成功应用为易斜地层防斜快钻、缩短钻井周期、保证井身质量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新疆油田霍10井区是准噶尔南缘的重点勘探区域,由于地层倾角大、地层各向异性强,井身质量差和机械钻速低是该地区钻井工程突出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了高陡构造井壁失稳、井下复杂的机理,针对霍10井区高陡大倾角构造、地层各向异性的地质特征,分析研究了可用于该研究区域的井眼稳定的方法和技术,对霍10井区对井身质量和钻井机械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Power V垂直导向钻井技术在普光7井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川盆地川东普光构造地层倾角大,特别是上部陆相地层,岩性多变,砂岩、泥岩、页岩互层频繁,井斜非常突出。被动防斜技术在川东普光高陡构造钻探过程中受其内在力学性质影响,无法实现防斜打快。而Power V“全自动化”旋转导向垂直钻进工具,在钻进时会自动追踪井斜变化,自动设定和调整工具侧向力,使井眼轨迹快速返回垂直状态。在高陡构造地层钻进中,有效地解决了防斜和加大钻压之间的矛盾,可大幅度地提高钻井速度。以Power V垂直导向钻井系统为代表的主动防斜技术,通过在普光7井的应用,证实了其在保证井身质量的前提下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机械钻速。  相似文献   

5.
柯柯亚地区垂直钻井技术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柯亚区块处于台北凹陷山前构造带, 由于老地层挤压破碎严重, 地层倾角大, 最高可达6 5 ° , 地层产状变化大, 使得钻井过程中井斜难以控制, 只能采取轻压吊打方式控制井身质量, 导致该地区机械钻速低、 钻井周期长等难点。为了进一步加快柯柯亚地区勘探开发进程, 提高勘探开发效率, 提高井身质量和钻井速度, 在该地区首次试验应用了垂直钻井方式, 井斜控制在0 . 5 ° 以内, 并大幅度地提高了上部井段的机械钻速, 有效地解决该地区井斜控制难的问题, 上部钻井周期缩短4 8 %以上, 从而实现了防斜打快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针对吐哈山前高陡构造的井斜规律,通过优化垂直钻井系统应用井段,在高陡构造带柯19-11井等4口井分别试验应用了国产SVD和斯伦贝谢POWER-V两种垂直钻井系统.通过现场应用证实了垂直钻井系统可有效控制井身质量,同时可大幅度地提高钻井速度;在高陡构造地层钻进中,可以有效地解决防斜和强化钻井参数打快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高陡构造钻探难点主要表现在:(1)地层倾角大,钻井井封及井斜变化大,井壁稳定性差,钻压及钻具结构受到限制、钻井速度低,上部地层破碎、裂缝溶洞发育,井塌、井漏问题十分突出;(2)纵向上压力系统复杂,高低压力系统相间、横向上压力梯度对比性差,事故复杂较多;(3)高陆构造地面地腹构造复杂、断层裂缝发育、靶区范围狭小,有的井严格按照设计井眼轨迹积靶区要求钻进仍钻遇断呈陡带落空,钻井中靶难度大。经过多年  相似文献   

8.
气体钻井井斜有限元岩石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气体钻井易井斜,钻井施工主要通过调整钻具组合和钻井参数进行轨迹控制,然而在高陡构造地区,气体钻井井斜变化严重超出井身质量控制要求,为后期作业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气体钻井井斜变化必须考虑井筒中不同循环介质的影响和井壁稳定程度的影响,而现有的数学模型复杂,计算量大,不能真实地模拟井下钻井的力学变化。为此,利用有限元理论,建立了实体三维力学模型,可以充分考虑井筒中不同循环介质的影响和井壁稳定性的影响进行Von Mises应力计算,根据地层应力值的变化,可以直观地分析出气体钻井井斜规律。通过对该模型力学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在相同地层倾角和岩石强度下,气体钻井井斜幅度大于钻井液钻井的井斜幅度,井壁更不稳定,钻井时更易出现井眼扩大现象;当地层倾角小于45°时,井斜具有上倾趋势;地层倾角等于45°时,井斜趋势不明显;地层倾角大于45°时,井斜具有下倾趋势。  相似文献   

9.
高陡构造井壁失稳及井下复杂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新疆油田霍10井区是准噶尔南缘的重点勘探区域,由于地层倾角大、地层各向异性强、井身质量差和机械钻速低是该地区钻井工程突出的问题。从理论上探讨了高陡构造井壁失稳、井下复杂的机理,针对霍10井区高陡大倾角构造、地层各向异性的地质特征,分析研究了可用于该研究区域的井眼稳定的方法和技术,对霍10井区对井身质量和钻井机械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天池构造带位于川东高陡构造区,地腹形态复杂,地层倾角大,产层多,具有喷,漏,塌,卡,斜,毒等多种特性。1992年 ,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在构造带先后开钻10口井平均设计井深达4951m,实际完钻井深平均4850m,是川东历年平均完钻井深之最。针对该构造带复杂的地质特点和深井钻井难点,综合配套推广应用了喷射钻井,井身质量控制、平衡钻进与井控、综合治漏、优化井身结构设计,井下动力钻具带BDC钻  相似文献   

11.
直井防斜打快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5  
钻井过程中影响井斜的因素很多,且井斜给钻井、完井等作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并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国内在复杂深井钻井中多次出现井斜问题,突出表现在玉门青西、青海柴达木盆地、四川川东、塔里木山前等地区.在现场使用较多的除钟摆钻具和满眼钻具防斜技术外,主要发展了偏轴钻具防斜技术、螺杆钻具配合PDC钻头防斜技术等,但总体来看在直井防斜打快方面进展不大.国外近年来则研制了VDS、SDD、VertiTrak、PowerV等具有主动防斜能力的自动化井斜闭环控制系统,成功地解决了高陡构造、断层、盐层等情况下钻进时的井眼质量问题.国内陡倾构造地区井斜问题非常普遍,因此应尽快开展新型防斜打快理论研究,研制新型工具和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2.
用巴拉斯钻头控制井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巴拉斯钻头是剪切破岩,并且有高转速、低钻压的工作特性,笔者用它进行纠斜和防斜。经过川南地区的同福4井和梯4井的应用证明,使用巴拉斯钻头不但纠斜、防斜效果好,而且经济效益也很理想,对易斜井或易斜层实现快速优质钻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б��켼����״��Բ�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孙岿 《天然气工业》2003,23(3):67-69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所钻遇的地层构造越来越复杂,对地质中靶的要求也越来超高,特别是高陡构造的防斜打快问题更是钻井技术小的难点和重点。传统的满眼钻具组合和钟摆钻具组合只是以钻具侧向力作为井斜控制的理论依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发展中的偏心钻具、偏轴钻具、柔性钻具、反钟摆钻具、导向钻具等防斜技术,在有效地控制钻具侧向力的基础上,增强了钻柱的公转效应,削弱了钻头倾角的增斜作用,可以较好地控制井斜、提高机械钻速。但是,钻具组合的内在力学性质决定了它们仍然没有抵抗地层造斜力的功能,因此对于高陡构造和强造斜地层,其井斜控制效果仍难以得到充分的保证。要从根本上解决防斜打快问题,除了有效地控制钻具侧向力和钻头倾角之外,还必须具有足够的抵抗地层造斜力的能力。只有同时考虑这三方面的因素,并使之相互协调,才能真正地解决高陡构造和强造斜地层的防斜打快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复合钻井技术在川东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复合钻井作为海相地层提高钻井速度的有效手段之一,已在川东北地区逐步推广应用,但从前期应用来看,在各区块应用的总体效果参差不齐,尤其是在提速的同时,井身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针对以上难题,为保证井身质量,提出了一套从井眼尺寸相匹配的螺杆选型、典型的复合钻井钻具组合优化,以及复合钻井的技术方案。试验表明:所提出的复合钻井技术方案在提高机械钻速的同时,能有效地控制井身轨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建议在钻井工程设计中推广应用复合钻井技术,将PDC钻头、螺杆钻具和MWD的费用列入钻井成本。在上部陆相地层(侏罗系上沙溪庙组-三叠系须家河组底)开展与之相适应的PDC钻头或高性能的三牙轮钻头进行复合钻井试验,探索出具体的经济适用井段,进一步挖掘复合钻井技术在川东北地区的钻井潜力。  相似文献   

15.
各向异性地层定向井井壁坍塌压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层理性地层的力学性质和强度特征具有各向异性,受层理弱面的影响,钻井过程中容易发生井壁失稳的问题。各向异性地层中的井壁坍塌压力分析方法与普通完整性地层不同,强度准则应选用弱面破坏准则,并且层理面的存在也对井眼周围应力分布产生影响。对于各向异性地层中定向井钻进时井壁稳定的分析,需采用有限元等方法进行数值求解。某油田层理性泥页岩地层中不同井斜角和方位角条件下井壁坍塌压力的计算结果表明:定向井钻井中存在最佳钻入角,解决这类地层的井壁失稳问题主要应从控制井斜角和钻井方位入手,避免在井壁坍塌压力较高的井斜和方位范围内钻进定向井。  相似文献   

16.
提高川东地区高陡构造井钻速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四川东部地区多为高陡构造,地层倾角一般在15°~70°之间,随着勘探开发不断向深层发展,井身质量与钻井速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根据沙坪场、七里场构造上几口井实钻情况对比,分析总结PDC钻头+螺杆钻具在高陡构造中应用的优点,并对其取得的经济效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螺杆钻具加PDC钻头是提高高陡构造井机械钻速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富含古近系膏盐岩层,该岩层发育复杂,含有夹层,地层倾角大,易发生井斜、卡钻、井漏等事故,是中国陆上钻井难度最大、难题最集中的地层之一。因此,安全快速钻穿膏盐岩地层,揭示膏盐岩地层以下的储集层含油气情况,避免钻井周期延误、井眼报废的严重后果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克深102井钻进过程中,尝试在膏盐岩层中使用Power-V钻进方式,既有效地控制了井斜以保证井身质量,又大幅度提高了机械钻速。论述了Power-V在钻遇膏岩层时应使用的工程手段,以避免蠕变效应引起卡钻事故。  相似文献   

18.
胜利油田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胜利油田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初步钻探、起步发展和规模应用3个阶段,初步形成了复杂地层条件下深井超深井配套钻井技术:深井井身结构设计技术、提高上部大尺寸井眼机械钻速技术、提高深部小尺寸井眼机械钻逮技术、套管防磨技术、防斜打快技术、钻井液技术、完井技术。详细介绍了深井超深井配套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指出了胜利油田超深井钻井技术的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9.
吉林油田为开发低产低渗透油田,在1个平台上钻了4口φ152.4mm的小井眼丛式升,井深1729.47~1855.53m,最大井斜角42°,最大水平位移514m,比常规井眼降低成本19.1%。井眼轨迹控制是小井眼丛式钻井技术的重点和难点,文中探讨了钻具组合、上部井眼曲率、钻井参数以及钻头选型对小井眼轨迹控制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井眼轨迹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