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依据齐40块的地质特征建立了概念模型,对齐40的蒸汽超覆程度进行了研究。针对齐40块蒸汽驱的超覆现象,利用数值模拟,提出了一种考虑蒸汽在油藏顶层和底层的推进速度差异的蒸汽超覆程度评价方法,利用该方法评价了不同厚度、不同倾角以及不同注汽速度的稠油油藏蒸汽驱超覆程度的影响。根据数模研究的结果以及现场试验,分析了目前齐40蒸汽驱井组蒸汽波及体积及特征,制定了相应的调整对策,有效减缓了蒸汽超覆对汽驱井组的影响,经过现场实施应用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于采用吞吐开发的稠油油藏而言,吞吐后期适时转蒸汽驱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必要手段。在开展水平井蒸汽驱技术研究的过程中,储层非均质性和地层倾角等地质参数是影响汽驱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不同类型油藏概念模型,进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地质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系统剖析了水平井蒸汽驱的地质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齐40块莲Ⅰ油层于1998年10月和2003年7月先后开展11个井组的蒸汽驱先导试验和扩大试验,目前处于蒸汽驱开发末期的剥蚀阶段.为了最大限度提高蒸汽驱经济效益,运用数值模拟对试验区蒸汽驱后期进行了间歇注汽的研究,设计了间歇方式、间歇时间、注汽速度等参数,现场应用后已见到明显效果,油汽比由0.14上升到0.20.为蒸汽驱后期合理的调整模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齐108块属于薄互层稠油油藏,开采年限达20年,目前已进入吞吐开发后期,由于吞吐周期高、地层压力低、井况逐年变差等因素,油藏开发效果不断变差,呈现"双高、双低"特点,既采出程度高、区块含水高、采油速度低、油汽比低。在实际动、静态资料及开发效果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油水关系,研究齐108块剩余油分布,通过油层纵向调剖,充分动用纵向上油层,深化挖潜,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在开发方式未转变之前,提高吞吐阶段采收率。  相似文献   

5.
辽河油田齐40块蒸汽驱目前已经进入蒸汽驱后期,纵向动用程度不均,层间矛盾突出,蒸汽单方向突破日趋严重。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蒸汽驱高温调剖体系及其应用研究。研制了蒸汽驱高温调剖体系,其配方为:拟树脂浓度15%~20%+交联剂浓度8%~10%+无机物浓度15%~20%,以高温调剖剂工作液黏度70~100m Pa·s来控制体系的加水量。经室内和现场实验相结合,分析了调剖体系作用机理,提出了适用于辽河油田齐40块的现场施工参数。应用研制的蒸汽驱高温调剖体系在辽河油田齐40块现场施工7井次,成功率100%。仅1年时间就累计增油9 593 t,收到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6.
辽河油田齐40块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于2006年底至2008年一季度相继转入蒸汽驱开发,在蒸汽驱开发过程中个别汽驱井组由于油层层间矛盾较为突出,个别汽驱井组出现高温、汽窜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井组的生产效果。为了进一步改善井组的生产效果,抑制汽窜加剧的现象,研制并引进实施了高温三相泡沫调剖技术,相继在齐40块蒸汽驱汽窜井封窜、吞吐引效井高温调剖上应用均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达到了改善吸汽剖面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抑制汽窜的目的。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对齐40块蒸汽驱高温汽窜井抑制汽窜及改善吞吐引效井的调剖生产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水平井开发薄层稠油油藏,能够有效提高单井控制储量,开发直井难以开发的油藏。但是采用蒸汽吞吐开发方式,如何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成为该类油藏开发后期部署调整的核心问题。本文对W70块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进行了分析,采用数值模拟落实了剩余油分布,论述了蒸汽驱开发的可行性,开展部署,通过现场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8.
水平井蒸汽驱是提高稠油热采产能的有效措施之一,它受油藏地质条件影响很大,本文以大港某稠油区块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的研究了水平井蒸汽驱的地质因素:地层倾角、渗透率、油层深度及油层厚度对水平井蒸汽驱开发效果的影响,为筛选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的地质条件提供可靠依据,对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注汽强度是决定蒸汽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注汽强度过高,蒸汽迅速窜入生产井,波及程度低;注汽强度过低,蒸汽所携带的热量大量散失到上下盖层,热效率低,蒸汽驱开发效果差。国内外成功的蒸汽驱开发实例证明,不同油藏存在不同的注汽强度临界点,只有在临界点之上才会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否则开发效果会变差。本文以齐40区块蒸汽驱扩大试验区7个井组为例,通过研究注汽强度与注汽过程中热损失的关系得出:注汽强度对地面热损失有一定的影响,对地层热损失影响很大,提高注汽强度能有效提高注入蒸汽热利用率,降低地层热损失。利用注汽强度与注汽过程中热损失以及采油速度之间的关系,找出不同油藏条件的注汽强度临界点,为注汽强度的动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平井蒸汽驱是提高稠油热采产能的有效措施之一,它受油藏地质条件影响很大,本文以大港某稠油区块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的研究了水平井蒸汽驱的地质因素:地层倾角、渗透率、油层深度及油层厚度对水平井蒸汽驱开发效果的影响,为筛选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的地质条件提供可靠依据,对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注汽强度是决定蒸汽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注汽强度过高,蒸汽迅速窜入生产井,波及程度低;注汽强度过低,蒸汽所携带的热量大量散失到上下盖层,热效率低,蒸汽驱开发效果差.国内外成功的蒸汽驱开发实例证明,不同油藏存在不同的注汽强度临界点,只有在临界点之上才会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否则开发效果会变差.本文以齐40区块蒸汽驱扩大试验区7个井组为例,通过研究注汽强度与注汽过程中热损失的关系得出:注汽强度对地面热损失有一定的影响,对地层热损失影响很大,提高注汽强度能有效提高注入蒸汽热利用率,降低地层热损失.利用注汽强度与注汽过程中热损失以及采油速度之间的关系,找出不同油藏条件的注汽强度临界点,为注汽强度的动态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欢喜岭油田齐40块是国内中深层中—厚互层状普通稠油典型代表区块,先导试验历时10年,采收率可达30%,油汽比0.18。基于先导试验效果评价,开展了全区150个井组的蒸汽驱工业化推广工作,覆盖地质储量3774万吨,预计蒸汽驱采收率可达29.7%,最终采收率可达60.1%,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转入蒸汽驱工业化开发的中深层油藏。整体转驱3年多来,通过应用先进的油藏工程设计和深层开发工艺配套技术,不断加强动态分析和调控,蒸汽驱开发效果显著,产量年递增10万吨以上。本文系统论述了齐40蒸汽驱的油藏条件、方案设计、实施效果,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调整措施,系统地总结了试验中的开发规律和经验认识,对国内外同类油藏开发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示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锦45块(Ⅱ类稠油油藏)蒸汽驱先导试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开发效果,但受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油藏层间矛盾突出。蒸汽驱过程中出现蒸汽波及效率低,纵向上动用程度不均衡,吸汽不均和汽窜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油藏地质、蒸汽驱开发动态及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实施双井分注、化学调剖、双井分采、小型压裂等措施缓解层间矛盾,改变蒸汽流向,较大幅度的扩大注入蒸汽的波及体积、提高生产井周期采油量,取得了显著效果。有效地保障了蒸汽驱效果。  相似文献   

14.
蒸汽驱开发是改善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手段。采用蒸汽驱开采使蒸汽冷凝前缘遗留的残余油饱和度,在蒸汽波及范围内降到很低,从而提高了驱油效率,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分析研究了杜229块兴Ⅱ组油层吞吐后期地下油藏的地质特征,应用筛选标准进行转驱方式筛选,并通过物模数模等手段分析研究,明确杜229块兴Ⅱ组油层水平井蒸汽吞吐后期进行蒸汽驱试验的可行性,为水平井蒸汽驱现场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辽河油区中深层老区稠油油藏热采经历蒸汽吞吐开采后,多采用蒸汽驱方式提高采收率,但蒸汽驱油气比和原油商品率均较低。如何提高老区稠油油藏采收率已成为辽河油田急需解决的问题。以高3块为例,在经历了天然能量开采、蒸汽吞吐开采以及蒸汽驱试验后,进行火烧油层开发方式可行性的实践与研究,并确定该技术可以作为稠油老区油藏蒸汽驱后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接替技术。  相似文献   

16.
辽河油田稠油生产普遍采用蒸汽吞吐方式,采收率很低.近年来,其稠油生产的主力区块大多数进入蒸汽吞吐后期,衡量蒸汽吞吐开采效果的周期油汽比也接近经济极限.为探索辽河油田稠油吞吐开发后有效的产量接替方式,1998年以来欢喜岭油田齐40块开展了蒸汽驱可行性研究和试验,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中深层蒸汽驱工业化生产.截止2011年,辽河油区蒸汽驱已形成了注汽、举升、高温监测、调剖等配套工艺,基本满足了稠油油藏对蒸汽驱配套工艺的要求.针对分层注汽、注汽井高温不压井作业、高温调剖技术在蒸汽驱现场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辽河油田蒸汽驱配套工艺技术下步攻关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锦45块为辽河油田典型的中厚互层状边底水普通稠油油藏,2000年区块产量进入递减阶段,为了控制吞吐后期产量递减趋势,转换开发方式势在必行。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类似油藏转驱研究成果和现场实施效果的基础上,在锦45块开展了室内物理模拟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最终确定了锦45块于Ⅰ组推荐转连续蒸汽驱方式,预计最终采收率55.26%。  相似文献   

18.
锦7块兴隆台油藏为典型的边底水稠油断块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发,开发至目前已进入高周期、高含水、低油汽比的吞吐采油后期。针对油藏特点,在油藏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录井、测井资料、动态生产资料分析以及监测资料找水等配套方法,认清了该块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而通过实现配套挖潜采油工艺技术,使油藏保持较高的开发效果,达到了持续稳产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该研究为同类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赵旸  马贵阳  赵亚东  高姿乔  王斅 《当代化工》2014,(12):2666-2669
目前,国内外许多油藏已处于蒸汽吞吐的后期。此时的油藏油气比低、含水量高、地层压力低、井况差、周期注气量大、操作成本高,产油更加困难。改善蒸汽吞吐后期的采油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油藏的采收率。如今,应用于蒸汽吞吐后期增产的方法有:应用助剂改善吞吐效果、间歇注汽技术、"一注多采"技术、多井整体吞吐技术、注采参数优化技术、侧钻水平井技术、蒸汽驱技术、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和火烧油层技术等。然而,现在我国还在尝试发展一些新的技术,如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和多井组整体优化蒸汽驱等等。这使得蒸汽吞吐后期的增产技术拥有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的油藏开采工程中,蒸汽驱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在实际应用环节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较为突出的就是原有开采后期的汽窜以及采油量的递减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在其运转后期找准转接替换的方式及时机,进而提升原有产量。文章主要运用指数运算及线性曲线对蒸汽驱的注气量及产油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进而为油藏开发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