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孟凡刚 《矿业快报》2008,24(6):98-100
通过在六家煤矿北翼辅助运输大巷中所设置的巷道顶板顶离层监测仪、巷道围岩表面收敛测量基点及锚杆锚固力动态监测仪等矿压观测仪器,观测该巷道的顶板离层量、表面收敛量及锚杆锚索锚固力这些巷道矿压显现的特征值,并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检验锚网索这种支护形式在该围岩条件下的适应性,检验该支护参数设计是否合理,为该矿以后的支护设计优化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和技术参数[1].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复合型顶板工作面生产过程的矿压显现规律和支架受力特点进行全面观测、分析,摸清和掌握复合顶板条件下巷道围岩压力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掌握采动对巷道的影响程度、确定合理巷道布置方式、终采线位置,为今后类似条件工作面选择和设计合理的支护材料、支护形式,优化巷道布置、工作面及上下巷超前支护参数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特厚煤层和多层坚硬顶板赋存条件下,工作面易出现液压支架压死、煤壁片帮和沿空巷道围岩变形严重、矿压显现强烈的问题,以同忻煤矿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回采巷道和工作面进行矿压显现监测,分析多层坚硬顶板作用下的围岩应力和变形规律。研究表明:工作面开采引起的采动应力影响范围较大,多层坚硬顶板作用下覆岩形成了大结构,在其作用下围岩应力和变形表现为"上升突变"和"下降突变"交替出现。研究结果说明了特厚煤层大采出空间和多层坚硬顶板的共同作用是综放工作面强烈矿压显现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坚硬预裂爆破切顶和沿空巷道恒阻大变形锚杆吸能支护控制技术,可对强矿压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4.
通过巷道表面位移观测、顶板离层观测等矿压观测手段,对动压底板巷道围岩显现规律进行研究,分析该类巷道矿压活动规律,得到上工作面回采对底板巷道影响规律,为合理确定巷道加固时间与采取更加合理的支护参数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长沟峪煤矿回采巷道设置顶板离层监测仪、巷道围岩表面收敛测量基点及锚杆锚固力动态监测仪等矿压观测仪器,观测巷道的顶板离层量、表面收敛量及锚杆锚索锚固力等巷道矿压显现的特征值,并利用观测结果对不同支护形式下的变形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论证现行锚杆锚索支护的可行性,及在煤壁破碎的情况下采用注浆锚杆的必要性,为该矿以后的支护设计优化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和技术参数[1]。  相似文献   

6.
针对深埋煤层坚硬顶板回采巷道围岩应力较高,顶板来压强烈等特点,以龙顶山矿9011工作面运输顺槽实际地质条件为背景,利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巷道锚杆支护参数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巷道合理支护方案,并通过现场实测检验支护效果,为类似条件下回采巷道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沿空巷道顶板、煤帮位移的矿压观测,总结出沿空巷道受超前支承压力作用矿压显现规律,确定锚杆(网)支护合理参数,并实施超前加强支护措施,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通过在回采工作面两巷布置顶板离层、锚杆拉力、围岩应力在线观矿压测点,进行巷道矿压实时观测、数据分析、措施验证,从而得出了深埋深、高地应力条件下回采工作面回采对两巷矿压超前显现的规律,有针对性采取改善巷道支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杨海平 《中国煤炭》2012,38(7):46-49
根据厚锚固板理论优化了古书院煤矿15 #煤层盘区轨道巷和盘区回风巷锚固支护方案,定量确定了锚固支护参数;对厚锚固板结构支护条件下的巷道矿压显现过程进行了现场观测,结果显示,巷道变形量明显减小,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新集二矿210108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制定了坚硬厚层顶板爆破弱化条件下的现场矿压观测方案。弱化顶板的效果由矿压观测数据进行考量,弱化后顶板结构破坏,两巷超前压力通过单体支柱压力值反应。通过对实测数据及矿压日报的整理分析,对采场矿压显现特征、顶板活动规律和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支架载荷变化及爆破前后周期来压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弱化条件下坚硬顶板来压位置及强度,支架整体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并提出了合理的两巷安全支护距离,以指导现场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1.
李传磊  修玲芳  王国军 《煤》2013,(3):8-12
针对某矿在巷道掘进过程中需要解决两条垂直重叠巷道的安全距离及巷道支护问题,文章采用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的方法,确定了两垂直重叠巷道的最小安全错距和支护方案,并通过现场矿压观测验证了支护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本矿井提供借鉴而且可以为其他类似情况的巷道支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深井复合顶板煤巷的典型围岩条件,通过相关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提出了合理的组合锚杆支护方案,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及矿压观测分析,证明了组合锚杆支护技术能有效控制深部复合顶板回采巷道围岩变形,满足安全生产需求。为该类煤层巷道采用组合锚杆支护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香山矿倾斜煤层动压巷道支护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平煤集团香山矿22140工作面倾斜煤层动压巷道合理支护方案设计,首先进行了围岩松动圈测试,得知上帮围岩松动圈范围普遍比下帮大;之后进行了采动作用下围岩应力变化的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动压作用下上帮中部的应力增大值最大。综合分析结果,得知对于倾斜煤层动压巷道变形控制的关键在于针对围岩应力分布的非对称性进行设计,并给出了22140工作面巷道的合理支护方案,现场监测结果表明支护方案能够维护巷道在采动过程中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4.
董抗抗  宋道  姚贺 《中州煤炭》2021,(5):258-262
以位于向斜轴部附近的陈四楼煤矿九采区胶带下山1号联络巷为工程对象,在介绍其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原岩应力、断层、向斜构造、围岩条件对其变形破坏的影响,针对各影响因素并借鉴以往经验,提出“先喷后锚+锚网索+U型钢棚+注浆”的复合支护方案,设计与之配套的施工工艺流程,确保支护质量,并进行矿压观测。矿压观测分析表明,复合支护方案与工艺流程能够满足九采区1号联络巷的支护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极近煤层综采工作面过穿层空巷时易发生冒顶及支架被压垮等问题,结合石圪台煤矿22306工作面过穿层空巷工程实践,运用现场观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穿层空巷顶板失稳机理及危险性进行了分析,采用穿层空巷提前启封分段补强支护、控制采高、掌握层位关系、合理设计推采方案、矿压观测及规律分析、等压贯通、快速推进等技术手段,顺利通过了穿层空巷。通过过穿层空巷前后矿压观测及规律分析,穿层空巷分段补强支护等综合技术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实效效果,可以有效解决极近距离煤层过穿层空巷可能引发的顶板事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传广 《中州煤炭》2020,(1):165-168,177
为缓解矿井接替矛盾,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采取柔模泵注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计算巷道围岩压力,沿空留巷支护采用“锚网梁+锚索”联合支护,对留巷浇墙区顶板进行锚网索支护,在支架尾部的留巷浇墙区底板施工墙体基础,以保证“顶板—巷旁支护—底板”支围系统刚度,对巷道留巷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分析。由矿压观测结果可知:工作面60 m以后,围岩活动基本稳定,留巷总体变形量小,技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取消喷射混凝上支护后的中等稳定岩石巷道,在对围岩应力分析及围岩松动圈厚度计算的基础上,运用锚杆支护的理论,对采用的锚杆支护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矿压观测表明:研究设计的锚杆支护系统及选取的支护参数,能够保证巷道的稳定性,锚杆支护系统的设计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深井破碎围岩巷道变形机理及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深井破碎围岩巷道的支护问题,针对薛湖煤矿西翼轨道大巷的地质状况,建立了巷道底鼓力学模型,研究巷道围岩的破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得出:巷道两帮围岩的破碎起到天然卸压作用,延缓了底鼓的产生,随着帮部岩体的压实,应力继续向底板传递,进而引发了巷道底鼓.据此提出针对深井破碎围岩巷道采用二次支护方法控制围岩变形的方案:即一次支护采用U型钢可缩性支架进行支护、二次支护采用锚注与锚梁网索联合支护,其最大的特点是将传统的滞后注浆改为适时注浆,为锚杆锚固作用的发挥提供支撑平台,提高了支护效率.通过数值模拟优化,确定了最终的支护参数,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巷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纳林河二号煤矿31102工作面回风巷超前支护段强矿压作用机理及回采过程中微震监测系统、超前应力监测系统、地面沉降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临空巷道回采期间超前支护段巷道变形机理及覆岩运动规律。结合现场矿压规律和微震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将超前支护前300 m划分为高、中、低频区和稳定区,针对不同区段采取“四位一体”支护设计。现场实施后巷道变形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安全高效回采,对类似矿井大采高临空巷道超前支护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金辉  李军  张建忠 《陕西煤炭》2011,30(4):42-44,37
通过现场矿压观测,结合矿压理论,对南梁矿20115综采面矿压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顶板的来压步距及强度,研究了支架的适应性,为设计合理煤柱尺寸、顺槽支护和超前支护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