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求永城煤田采煤塌陷区治理方法,分析了永城煤田采煤塌陷区特征、复垦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环境生态学原理,采用工程复垦技术对矿区进行恢复治理;结合矿区的复垦效果,研究探索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模式。塌陷区治理对采煤沉陷区的修复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高潜水位煤矿区边采边复表土剥离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潜水位煤矿区采煤塌陷后积水现象严重,积水后再治理造成复垦后耕地所占比例低,复垦成本增多,且施工难度增大。在地面沉陷积水前,预先进行表土的剥离存储以便后期复垦利用,是提高复垦效率的最有效方法。本文以山东某矿工作面为例,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地面划分为40m×40m的地面格网单元(共7875个),对煤炭开采后地面的动态沉陷过程进行了模拟,明确了地面开始沉陷及出现积水的时间,最后定量的确定了461个地面格网单元表土剥离的时间、范围与深度,剥离的表土可用于后期土地复垦工作。研究有利于井工煤矿区的边采边复技术的研发,并促进开采与治理的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3.
马青伟 《中州煤炭》2013,(1):41-42,45
我国土地复垦相关法规条例将沉陷预计作为煤矿区土地复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科学、合理地预测煤矿区土地破坏和复垦,针对目前沉陷预计在土地复垦应用中存在的沉陷统计方法选择不当、预计参数选择不合理、预计时未考虑地形地貌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沉陷区土地复垦与重建村落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地表沉陷预计方法,土地复垦技术途径和向沉陷区内迁建新村技术,探索煤矿土地村庄征迁工作改革之路,逐步实现复垦还田和就地建村等目标。  相似文献   

5.
采煤塌陷地预测对于矿区土地复垦具有重要意义,是矿区损毁土地复垦工作的基础,对于确保土地复垦方案科学性、准确性及合理性起决定性作用。采煤塌陷地预测一般仅考虑开采计划和地质特点,未考虑矿区原始地形的影响,预测结果往往无法准确反映矿区地表沉陷情况。以我国东部某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区原始地形、采煤沉陷区DEM进行融合,获得考虑原始地形的采煤沉陷区,通过计算并提取坡度、地表起伏度、积水面积地形因子,分析矿区原始地形对采煤沉陷区地形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考虑矿区原始地形后的采煤沉陷区地形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沉陷区地形坡度、地表起伏度明显增大,积水面积明显减少,采煤沉陷区损毁土地地形特征更加准确、真实。分析结果可为矿区开采沉陷预测和损毁土地复垦治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煤矿采动损害防治与沉陷区治理是我国煤矿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客观评价了煤炭开采社会贡献和存在的采动负面效应;较全面地梳理总结了采煤沉陷区治理国家部委政策鼓励、资金支持和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的进展;归纳了我国东北平原资源枯竭矿区、西部生态脆弱区、中东部平原高潜水位区和西南山区、丘陵岩溶区4种不同区域类型采煤沉陷区采动沉陷损害特征和存量、增量变化情况;提出存量科学治理和增量预防控制的采煤沉陷区防治重点;基于岩层移动控制关口前移、煤矿区采动沉陷预防与损害治理并重理念,提出实现绿色开采采动沉陷损害防治的采前优化设计、采中损害控制和采后科学治理三原则对策;针对采煤沉陷区存量与增量特征,提出东北、西部、中东部与西南采煤沉陷区存量治理关键技术和采煤沉陷区建筑复垦关键技术、增量控制关键技术共6方面治理关键技术发展方向;针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中的不足,提出开展全国范围采煤沉陷区现状调查评估和制定综合治理中长期专项规划,完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利用标准体系,构建新时期采煤沉陷区“源头防治-过程控制-综合利用-全程监测”一体化治理新模式,加大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等沉陷区综合治理建议,为我国煤矿采动...  相似文献   

7.
周复旦  赵长胜  丁佩  李定鹏 《金属矿山》2010,39(10):146-150
依照安徽某矿区逐年开采计划,利用自主开发的沉陷预计软件MSPS对开采工作面进行预计,分析未来5年内该矿区沉陷区、积水区范围和地物破坏情况,并计算出塌陷地复垦应投入的资金量,为该矿区制定塌陷地复垦远景规划和投入资金提供依据,对其他矿区塌陷地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该文旨在通过了解巨野煤田及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首采区基本概况,研究沉陷区复垦开发的基本思路。围绕科学治理煤炭沉陷区,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今后的沉陷区治理发展提供新的模式、技术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随着煤炭的开采煤矿出现大量的采煤沉陷区,这些采煤沉陷区的出现大大限制了煤矿的发展和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针对我国采煤沉陷区的现状,这里提出了几种综合治理模式,包括农林复垦模式、开发旅游模式和城镇建设模式等,同时结合以上提出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郭友红 《矿山测量》2009,(6):13-15,51
文中采用"空间分布代替时空变化的研究方法",分别调查了兖矿集团煤矿开采影响到的平阳寺镇、中心店镇、北宿镇采煤沉陷区的植物多样性.调查阶段分为煤炭开采前、采煤沉陷后、复垦治理后三个阶段.结果表明:较煤炭开采前相比,采煤沉陷后的植物多样性提高了:土地复垦再次改变了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因人为干扰复垦耕地的植物多样性较低、林地和塘坝的植物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